关于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2-02-24陈艳芬张维谊杨琳董永华郭微微
陈艳芬 张维谊 杨琳 董永华 郭微微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海 200335)
目前,上海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33×104hm2,蔬菜自给率保持在40%左右,绿叶菜自给率保持在80%左右[1],总体来说,蔬菜保供有余、产业发展较快。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升级,蔬菜在人们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此,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也是未来食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笔者拟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给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指导绿色蔬菜发展实际工作,促进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1 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背景
通过贯彻落实《上海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2020年地产农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率达20%以上[3]。绿色蔬菜认证率从2017年的4.75%提升至2021年的19.07%,绿色蔬菜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计划通过开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使全市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60%以上,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30%以上,同时建设1 333.33 hm2高标准蔬菜绿色生产基地,打造一批智能化菜园(果园),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全面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而新规划的出台对绿色蔬菜发展提出新要求,如何扩大绿色蔬菜供给及提升绿色蔬菜品质,已成为新形势下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另外,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审查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露地蔬菜最小申报规模应在13.33 hm2(含)以上,设施蔬菜最小申报规模应在6.67 hm2(含)以上,同时严格限制平行生产[5]。对绿色农业发展来说,虽然通过严格规模要求、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有益于今后绿色食品的高质量发展,扩大绿色食品的有效供给,但是就目前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而言,要达到绿色蔬菜的申报要求将是一个巨大挑战。目前,如何围绕推动“十四五”期间绿色食品事业开好局、起好步,全面推进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破解申报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已成为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1 总量规模增加
2018年,上海市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发展,绿色蔬菜获证数量和总规模不断扩大。从金农工程应用系统发布的信息来看,上海市有效期内的绿色蔬菜获证单位总数和产品数2019年为227家、491个,2020年为282家、664个,2021年为289家、714个,获证单位总数年均增长率为13.36%,获证产品数年均增长率为21.38%。从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上看,截至2021年11月30日,上海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企业有943家,产品1 769个,产量1.24×106t。其中,蔬菜类产品有714个,占比40.36%;蔬菜类企业有289家,占比30.65%;蔬菜类产量为4.83×105t,占比39.11%。以上数据可见,在上海市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中,蔬菜类产品已成为主力军,在上海市绿色食品供给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2.2 产品类别丰富
上海市绿色蔬菜产品主要包含叶菜类、甘蓝类、茄果类、瓜菜类、多年生蔬菜、玉米、薯芋类、菜用豆类、水生菜类、葱蒜类、块根类、食用菌等12种产品。其中,叶菜类产品最多,获证产品有409个,占蔬菜类总量的57.28%;其次是甘蓝类和茄果类,获证产品分别有79个和83个;瓜菜类获证产品数有56个;其余类别的蔬菜获证产品数在7~15个之间。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市绿色蔬菜已形成以叶菜类(青菜、生菜等)、甘蓝类(花椰菜、结球甘蓝等)、茄果类(番茄、辣椒等)、瓜菜类(黄瓜、西葫芦等)为主,萝卜、菜用大豆、鲜食玉米等为辅的地方品种特色,且逐步成为上海市绿色食品品牌的生力军。
3 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种植规模普遍偏小
上海市土地资源有限,农业体量较其他省(市)相对较小,所以目前上海市已成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土地规模大多在13.33 hm2以内,所生产的蔬菜品种单一或仅有少数几个品种,整体规模不大,管理水平提升困难,且无法做到周年供应[6]。另外,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对基地产品生产的稳定性、标准化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生产者来说,提高轮茬安排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也是一种考验。2018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首次提出申报门槛的规模要求,在《关于进一步严格绿色食品申请人条件审查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露地蔬菜产地规模需达6.67 hm2(含)以上,设施蔬菜产地规模需达3.33 hm2(含)以上[7],2021年,又将绿色食品蔬菜类生产规模申报门槛提高了1倍,这对于上海市蔬菜企业而言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很多企业会因生产规模不达标,而无法加入到绿色食品申报的队伍中来。
3.2 高质量生产对企业管理要求较高
目前,上海市蔬菜生产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一是以蔬菜种植为主,种植规模小、设施条件落后,销售主要依赖商贩上门收购或农贸市场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生产不稳定,不推荐申报绿色食品;二是以蔬菜配送为主,基地规模小、销售能力强、能带动周边生产,但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大部分产品从周边企业获得,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三是产销一体化经营,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能实现质量和收益双保险,且能通过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实现产品的安全和优质双赢。目前,第3种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企业在绿色蔬菜获证企业中获证占比较大,但这种生产模式也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企业严格做好产前统一物资供应、产中标准化生产、产后统一品牌销售。
3.3 标准化生产存在一定难度
相比粮油、果品,绿色蔬菜的申报较为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蔬菜园艺场种植的品种往往较多,茬口安排紧张,申报绿色蔬菜品种和常规种植品种的轮茬情况较多,导致实际申报审核时会严格关注申报蔬菜的生产周期、各轮茬品种的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杜绝各种污染风险。而大部分基地(场)选择优先发展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其他轮茬品种由于种植结构不稳定、受市场调节影响大、不符合申报门槛要求等无法申报,这样绿色蔬菜基地标准化生产就会因非绿色蔬菜品种受到影响。
4 推进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
现有的大型园艺场、蔬菜龙头企业及产销一体化合作社要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周边散户加入合作社,增加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另外,对于散户较多的蔬菜种植村域,要鼓励蔬菜基地加快土地流转,扶持蔬菜种植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统一经营。总之,要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从而满足绿色食品申报的门槛要求,为打造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奠定基础。
4.2 做好绿色发展的引导工作
针对存在平行生产的蔬菜经营主体,相关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据企业生产实际及发展方向,加强农产品生产指导,引导初次申报主体一次性完成全部产品,从而规避平行生产带来的污染风险。同时引导续展主体通过增报品种、增报面积等方式,逐步实现基地全绿色要求。对于无法通过增报品种、增报面积的申报主体,可引导其暂时退出,然后通过申报绿色基地实现品牌创建,待条件成熟后再加入到绿色食品的申报队伍中来。
4.3 助力企业拓宽营销渠道
针对无法做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主管部门应加强关注,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生产指导及产销对接。例如,鼓励举办多种形式的蔬菜产销对接活动,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和专业指导,做好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的信息服务工作,帮助蔬菜生产企业拓宽营销渠道,发展绿色订单农业,依托线上线下生鲜平台,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从而逆向驱动蔬菜生产企业进行稳定生产,提高应对市场变动的适应性,这样不仅能保障蔬菜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企业申报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4.4 树立行业示范标杆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生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同时直接关系到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度和影响力[8]。为提升蔬菜生产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相关农业技术部门可开展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技术进企入户示范,推广一批高质量蔬菜管理企业的经验,积极引导广大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强化高水平标准引领,促进绿色蔬菜高质量发展。
4.5 引领绿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时代的绿色农业代表着安全、优质,故应成为现代农业的先行范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9],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强调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研究和开发蔬菜生产智慧农机,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推动高端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注重农机、农艺有效结合,聚焦资金、人才等资源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