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青少年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研究
2022-02-24孙爱贞
孙爱贞
摘要: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当中,家国情懷素养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高中历史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必须进一步深挖历史教材,充分利用好里面蕴涵的家国情感,做好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工作。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视角出发,简要阐述了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素养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素养的对策,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青少年;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引言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目标,在保证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家国情怀元素,以此为基础对学生横向、纵向思维进行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产生家国情感,而且,通过了解历史事件与古代名人事迹,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价值观,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现状
(一)缺乏对重视家国关系的重视
近些年来,社会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与发展,研究家国情感的历史学家逐渐增多,但是,相比之下,家庭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使家与国两个主体难以密切地联系起来。而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渠道上,高中历史课堂占据着先天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虽然意识到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将“家与国”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没有延续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多的优秀文化,这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还是国人最美味的精神食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仅仅是盲目地指导学生解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并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久而久之,虽然学生应试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但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并未取得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没有得以落实。
二、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深挖历史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我国民族文化根基深厚,在不断流淌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文明成果,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不只是帮助学生学习与了解历史知识,还需要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比如,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取得了非常多的科技成就,教师可以从科技发展成就入手,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有效激发。
例如,在教学“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这部分内容时,其中涉及到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突出成就,重点教学内容是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这些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教师可以从四大发明入手,侧重于讲解这些科学成果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且当时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促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地传播与延续,让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奠定良好基础以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提高。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某种程度来看,家国情怀是一个人思想层面的情感归属,单纯地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是万万不行的,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从真正意义上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意识。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多媒体的运用力度,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下载与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并整理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依托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观看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抗日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东北人民漂泊流浪、无处安身,为了让学生感受当时的东北人民的心情,可以带领学生聆听“松花江上”这首抗日歌曲,利用歌曲营造的悲伤氛围,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东北人民希望早日回到自己家园的愿景。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素材,能够使学生历史观念得到不断地增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从而意识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形成更加浓厚的爱国情怀。
(三)开展丰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经路径。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例如,在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校园,参观附近的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历史人物事迹。受到历史英雄、历史足迹的影响与感染,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尊敬、敬佩与爱戴革命先辈,这也是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的重要基础。结束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的所学内容、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不断强化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与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起到很好地巩固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牢牢扎根于学生心灵中。
结语
综合而言,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具有不容小觑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与提升发挥着重要影响。对于每位青少年来说,家国情怀是其必备的思想理念,是热爱家庭与国家的重要体现。历史课堂是青少年家国情怀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历史教材的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资源,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龙凤.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历史教材资源开发刍议——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例[J].知识文库,2021(21):163-165.
[2]许奎.心系家国情怀,渗透核心素养——谈“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87-88.
[3]靳占红.高中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J].高考,2021(2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