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类文本在班主任家校沟通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2022-02-24郭蕙
郭蕙
摘要:亲情类文本在语文班主任家校沟通工作的开展中具有着全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亲子阅读,借助亲情类文本中的美好场景增进相互的情感;其次,可以营造家长借鉴文本中有价值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后还可以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进行情景表演活动,对亲情类文本内容进行生动展现,发挥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亲情类文本在班主任家校沟通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亲情类;文本;班主任;家校沟通;运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在新时代,语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不断革新思想,发挥创造力,将语文学科与学生管理进行充分结合,促进学生获得全方面的成长。尤其在进行家校沟通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亲情类文本所具有的教育与管理价值,引导家长与学生展开亲子阅读、哲理借鉴、情景表演等多种活动,有效提升家校沟通的效果。
一、阅读经典段落,增进亲子情感
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与家长发生多样的矛盾。因此,在家校沟通的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導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亲情类文本中的经典段落,体会文本中展现的美好情感,以此增强学生对家长的感恩意识,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情感。
例如,在阅读《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展开亲子阅读活动。比如,在阅读“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一段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向家长分析作者母亲工作的艰辛过程,以此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美好。其次,可以引导家长向学生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让学生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又比如,在阅读完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有过向家长要钱消费的经历吗?”对此,学生可以和家长一同回顾生活经历,分析自己不恰当的做法,形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家长也可以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期望,以此增强学生对家长的服从意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亲子交流活动,挖掘亲情类文本中的美好情感,有效消除家长与学生的矛盾。
二、借鉴教育经验,促进学生成长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亲情类文本渗透了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学习文本中人物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调整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以宽容友爱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自由的成长空间,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例如,在阅读《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借鉴教育经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课文第一段中作者记叙了自己和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种植花生的过程。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回想自己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经历。家长能够认识到自己对于学生过于溺爱,造成学生缺乏过多的劳动体会。由此,能够学习文本中人物的做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又比如,在阅读作者和父亲谈话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家长与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和父亲交流的呢?”家长与学生能够发现作者的父亲能够给予作者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作者自由表达出对于花生的认识。由此,家长能够尝试以宽容友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导,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也能够学习文本中人物的做法,积极接受家长的引导。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帮助家长借鉴亲情类文本中的教育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进行情景表演,助力学生学习
亲情类文本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了作者重要的家庭经历。因此,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家长与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共同制定表演方案,扮演相应的角色对文本故事进行生动的展现。由此,家长能够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辅导作用,有效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父爱之舟》时,教师可以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展开情景表演活动。比如,对于作者与父亲在旅店中住宿这一则故事,学生可以发挥自主思维能力,将表演的主体内容确定为作者受到蚊虫叮咬后,父亲更换房间。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表演背景的布置,并接受学生的建议,揣摩人物的心理,说出相应的话语。又比如,对于作者父亲通过划船送作者上学的故事,家长可以扮演父亲表演出划船的动作,学生可以想象作者在路途中的生活状况,自由发挥语言表述能力,向家长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与学生一同能够对亲情类文本内容进行生动的表演,有效提高学生家庭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亲情类文本对于语文班主任展开家校沟通活动具有全方面的促进作用。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营造家长与学生共同欣赏文本中的亲情故事,增进亲子情感;其次可以营造家长借鉴文本中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最后还可以营造家长与学生共同展开情景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创造,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婧,吕相栋. 浅谈小学家校沟通与合作的策略[J]. 中华少年,2017(10):113-114.
[2]李小萃.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家庭教育[J]. 文教资料,2019(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