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2022-02-24夏宪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

夏宪平

摘要: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较多的心理问题。我国在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了解决由学校、家庭、社会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校园文明、心理咨询、学科教育、家庭教育入手,来搞好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中小学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其面临的心理问题也会比较多。同时,中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不成熟,这就更造成其心理问题的增多。同时,中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如果不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个阶段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其整个人生的走向。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处理已经初见成效,许多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所以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

一、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

(一)学校教育带来的心理问题

学校教育是中小学毕业班学生接受的教育中的最主要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毕业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中小学,学校过于渲染升学压力,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且,一些学校将学生分成好班、差班,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的排名。这样,对于差班和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而即便对于好班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为了保持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会很大。

(二)家庭教育带来的心理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中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在一些学生的家里,父母不懂得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片面关注学习成绩。或者,父母不懂得如何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子女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一味地批评大骂,不知道科学地疏导。而且,在有些家庭,父母之間关系不和,经常吵架,给毕业班时期的子女造成不良的成长环境,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配合好,也是家庭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

(三)社会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

社会是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大环境,它会通过影响学校和家庭间接地影响中小学毕业班学生,也会直接对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带来影响。但是,在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不良的思潮,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一些黄赌毒的因素正在向中小学毕业班学生渗透。有些学生在升学压力下,想要寻求精神上的放松,就会尝试一些不良的活动。

二、解决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倡导校园文明

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所以,良好的校园文明能够浸润学生的内心,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小学可以在设计校园环境时采取清新明快的风格,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而且,中小学可以多进行班风学风创建活动,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内心。此外,中小学还可以多多进行文体活动。文艺和体育虽然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或者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中占比不大。但是,文艺和体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不管学校和家庭还有社会对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得再好,总有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所以,心理咨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设置专职的心理老师负责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专职心理老师应该具备相关的教育背景,并且具备较好的道德人品。在没有专职心理老师的中小学,学生可以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由心理咨询机构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中小学还可以请一些心理专家来为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大的学生,中小学可以为其建立专门的档案,对其进行重点跟踪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

(三)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育中,老师在依靠学科教育培养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外,还要依靠学科教育培养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事实上,学科教育是中小学接受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不同的学科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语文来说,由于其渗透着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所以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审美部分,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北京的春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对北京的春节的描述,感受中国的年味,形成一种中国的审美情趣;对于数学来说,由于其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的很多言行都会模仿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子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身处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中小学生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具体而言,父母首先应该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而不能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父母可以常常和子女聊天谈心,可以聊聊子女在学校的事情,也可以聊聊自己工作的事情,让子女和父母之间相互了解,形成牢固的纽带;其次,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出良好的榜样。比如,父母之间不应该一有矛盾就在子女面前大吵大闹,而是应该理性地解决问题。同时,父母应该在遵守社会公德上为子女做出榜样。

三、结语

中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期,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内心正在急剧变化,思想容易偏激,自尊心又强,所以,对于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于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总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所以,在未来,还需要大批教育界人士为此付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晓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98-99.

[2]赵淑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对策[J].天津教育,2021(22):169-170+173.

[3]杨总林.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1(05):211.

猜你喜欢

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