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电影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
2022-02-23□文/谭慧
□ 文/谭 慧
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与“专业性”和“工具性”更强的专业课程相比,人文通识类课程以思想传授为载体,以解放人的心智为核心,与课程思政之间有更强的正向关联;此外,人文通识类课程选课人数多、影响范围广,其“课程思政”建设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以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作为人文通识课的大学英语课程如何针对电影专业学生的特点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中。
理念、目标与方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
围绕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采、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的办学特色以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北京电影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目标与方式。
一是通过专业定位和特色明确思政教学理念。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先锋队成员,电影人才是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亟待储备的人才资源。电影专业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引导学生将作品植根于“四个自信”的土壤,在作品创作、宣发等前期、后期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重任。基于此,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应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针对电影专业人才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
二是通过课程性质和特点明确思政教学目标。电影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而且也承担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文化品格形成、拓宽学生的视野格局以及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等功能。要针对电影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所特有的综合性、基础性和交叉性特点,使学生的专业视野和思维方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
三是通过学生性格和特征明确思政教学方式。电影专业的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很多学生好动不好静,往往倾向于采用亲身参与体验的学习策略。而电影专业分工细致,摄影、录音、表演、剧作、美工等工作需要有机协调,充分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一部作品,因此电影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适合团体合作。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方式:注重与专业结合,注重团队合作,注重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各环节和阶段中充分融入思政精神。
抓手、路径与手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教学团队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分工协作,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当中,采用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外语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卓越艺术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动态开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一是以教材建设为抓手,针对学生专业特点选用及编写教材,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学团队组织编写了《中国电影文化英语》系列教材,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现已推出的《中国电影文化英语读本》分为“导演篇”“表演篇”“红色经典电影篇”“党史题材电影篇”四本,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和“四史”教育,着重中国电影文化的英语介绍和阐释,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教材从著名中国电影人或著名影片入手,然后从拍摄技巧、表演方法、电影风格等多个方面对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介绍中国电影史的某个阶段,或者电影人所代表的某种表演风格及地域特征,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关于中国电影文化的英语表达。
二是以混合教学为路径,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拓展课程思政的空间,形成立体化育人模式。教学团队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配合线下课程,选用精品英语在线课程“这就是中国”(This is China),该课程共12单元,旨在“讲述中国故事,强化语言优势,拓展国际视野,抒发家国胸怀。”同时,开发录制了“中国电影文化英语”慕课课程,共8个单元。另外,通过“北京电影学院英语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习近平讲话英文学习”“时政英语”“中国文化”专栏,覆盖面达到学校全体本科生。充分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组织学生针对当代中国社会题材撰写英文影评,拍摄英文小短片,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保持推送,从微观见宏观,从小景别辐射大社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
三是以夯实内容为手段,在电影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贯彻“四个自信”。第一,培育家国情怀,坚定道路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引导学生对于家国的情感认同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在研读中国电影文化过程中,英语教学团队加大了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纪录片的中英文翻译研读引导。第二,加强理论素养,坚定理论自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学团队既选读外国电影理论文献,也适当引入中国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学派的思想,通过撰写英文读书笔记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将之贯穿在电影拍摄事件中,贯穿在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中。第三,讲好中国故事,坚定制度自信。电影专业的学生是中国电影形象的塑造者和传播者,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制度自信的深刻内涵是他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学团队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如何用英语文化思维去多方位多维度阐释中国故事,鼓励学生尝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撰写英文剧本,课上课下进行演绎。第四,深谙中国文化,深化文化自信。语言受思维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承载了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层功用即语言教学,但更深层次的西方文化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蕴含、镶嵌在其英语语言体系中。教学团队注重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价值观,通过具体电影案例从不同角度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通过观看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影片,如《喜宴》《推手》《别告诉她》《面子》等,引导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认识;通过观看包含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影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从商业和艺术双重角度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利用影像媒介参与构建中国特色文化国际话语体系。
案例、考核与辐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特色与成效
基于以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和全面推进的教学实践,北京电影学院具有电影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是教学案例亮点。以自编教材《中国电影文化英语读本·红色经典电影篇》的教学实践为例,该书精选了63部红色电影进行介绍。教师在课前布置与影人、影片相关的思考讨论题,在课中进行“影片信息”“影片内容”和“影片拓展知识阅读”三个板块训练,并布置课后写作、剧本分析及点评,将学生专业特色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以教授谢晋导演的红色经典电影“红色娘子军”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提出思考题:What do you think of Xiejin’s directing styles? Do you know some of his signature movies? Can you think of any quality Chinese screen works on women? (你如何理解谢晋的导演风格?你了解他的一些代表作吗?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女性题材电影作品?)在课堂讨论验收中,教师发现学生尤其对第三个问题充满兴趣,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课中,教师通过“影片信息”板块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对Socialist Realism(社会现实主义)、Revolutionary Film(革命电影)等相关表达有了更深刻理解;在“影片内容”学习板块,教师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归纳影片内容,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表达能力;在“影片拓展知识阅读”板块中,教师布置快速阅读任务,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课后,教师设置写作思考题:Can you talk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volutionary Chinese Red Classics? (请谈一谈中国红色革命经典电影的特征?)学生完成写作,教师在课上予以点评分析。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习了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环境等的正确英语表述,还在语言文化教学中获得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培养。
二是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和访谈,教学团队发现当前大学英语考核方式与课程思政目标脱节,考核中发挥思政引领作用功能有限。为此教学团队调整了考核方式,构建了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将课程思政目标细化到过程性考核中。第一,确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组评。第二,构建全过程式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比例,通过知识性考核、参与性考核、合作性考核等方式确定考核比重。第三,创新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评价内容,在期末考试测评中融入中国文化、时政元素等内容,将考核体系内容分解为三个一级指标,即国家发展层面、服务社会层面、个人理想层面,再在选题方面继续细化分解指标,选取有电影专业特色的内容作为具体切入点,力图将课程思政内化到大学英语考核体系中。
三是课程示范辐射。北京电影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做法在“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多次被报道推广,同时在“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艺术英语教学与研究”“北京电影学院英语在线”等英语专业教学平台得以推广。此外,北京电影学院是全国艺术英语专业分委会的会长单位,在此平台上,北京电影学院规划了全国“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艺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研讨会,策划并参与主办了首届“清华社杯”全国艺术英语词汇大赛,组织全国艺术类院校编写了《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面向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书《艺术类英语核心词汇 一本通》,协同举办“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国际会议,同时还主持“艺术英语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保持推送全国各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好做法。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北京电影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持续建设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继续加强推进。在学校方面,主要从软硬件资源方面的相关保障入手,同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价值标准;在教师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师资团队建设,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影文化英语》系列教材,进一步做好课程评价建设;在学生方面,积极建设学生反馈渠道,实现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动态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