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2022-02-23郑安阳
□ 文/郑安阳
2022年4月21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7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校70年来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令全校师生员工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回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教育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方向和争做“国之大者”“大先生”的实践要求。
1.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蕴含的“旗帜密码”
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坚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办学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的鲜明底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想举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面旗帜,就必须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再次回答了教育的根本问题,更凝练概括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对学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出了目标要求。学校自1952年建校以来,始终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与国家发展和人民期待同心同向,与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同频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校前身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以“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的雄伟气魄,开启助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变强的历史篇章。[1]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壳体材料,第一台国产工业机器人等均在学校诞生。新时期,学校又先后攻克了“天宫”系列空间站重大腐蚀难题,研制了北斗导航卫星核心热管理元件,助力复兴号在严寒环境下高速稳定运行。同时,在建党百年、国庆盛典、“双奥”赛事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现场不断贡献北科力量。[2]
2.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蕴含的“精神密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进行了概括阐述,精辟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饱经磨难的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精神密码”。在给学校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这既是对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师德师风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教师的勉励和要求。而“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恰恰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和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以抓基础性工程的决心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广大教师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品德,将“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师德育意识,提升教师德育能力,引导教师不仅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明道”“信道”,争做学生的学业导师、言行导师、品德导师、理想导师。
3.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蕴含的“意志密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历充分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命运所系,是我们党能够成为百年大党、创造千秋伟业的关键所在。[3]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方面,是强调广大师生要像钢铁一样坚定地统一在党的领导旗帜下,学本领、长才干、创事业,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则强调学校要立足办学特色,坚持争创一流,切实为“钢铁强国”“人才强国”作出贡献。学校素有“钢铁摇篮”的美誉,70年间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6万余“钢小伙”“铁姑娘”,有各学科前沿领军人才,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更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两院院士,他们是全体北科大人的榜样和骄傲。学校始终坚持传承钢铁摇篮红色基因,矢志不渝秉承“钢铁人”百折不挠的钢铁精神,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服务钢铁产业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学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引导全体教师传承并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争做“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作贡献。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坚持一条办学主线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大学的建设发展一直与社会保持同频共振,大学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持,同时社会也需要大学提供新思想、新成果、新人才。我国独特的国情、文化和历史共同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一定要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办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可以传承发扬,有百年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可以为之奋斗,中国的大学就是在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在这些丰富的营养滋润中成长起来的。[4]学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始终牢记“钢铁强国、科教兴邦”使命,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确立了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35年,学校将基本建成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国内办学声誉有明显提升,成为世界冶金、材料领域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以“钢铁报国”的实际行动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贡献力量。
2.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要求的生动阐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就是要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不断完善建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抓实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发挥课程思政“锻钢锤”作用,积极打造“百炼钢”学生。同时,统筹校内“保卫、基建、后勤、医疗”综合保障力量,打造服务育人阵地,构建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北科模式”。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建设学生公寓党支部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打造校园劳动课体系,组织校园植物科普、毕业生烹饪技能课等课程实践,不断引导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打造一支钢铁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实践。对于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而言,能否传承好、发扬好“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是评价和考验学校打造全员育人钢铁队伍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坚持引育并举,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构筑人才高地。聘任教师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引导全体教师在育人环节全程全方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重视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发挥管理、服务育人实效。建强党建引领,强化宣传引导,在学校管理、服务队伍中树立“严谨求实、甘于奉献”的精神导向,引导形成“不上讲台的教师”的身份认同,促进建设“点点滴滴服务、时时刻刻育人”的管理服务育人氛围,以一支钢铁队伍切实挺起学校人才培养的钢铁脊梁。
4.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传承发扬一种大学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大学教育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以文化育人。大学文化自学校建立起就一直存在着,在学校整体文化建设和未来发展中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5]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作风和鲜明的红色基因,70年来,在一代代北科人的努力拼搏中,形成了以“求实鼎新”校训精神为代表,以“追求卓越、勇于争先”为内容的新时代北科精神新特质。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的回信中首次用到了“钢筋铁骨”“钢铁脊梁”来形容学校人才培养特质和办学特色,这是对学校70年办学成绩的最高肯定,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划定的最高标准,是对学校服务促进钢铁产业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的最严要求。学校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导,继承优良作风,继续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积极培育“团结、向上、务实、创新”的校园风气,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北科特色的大学文化。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必须在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学校将进一步筑牢“立德树人”思想,发扬“甘为人梯”精神,传承“钢筋铁骨”意志,挺起“钢铁脊梁”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两封重要回信精神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特别是以回信精神为指导,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事业新发展,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新奋进,推进雄安校区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书写北科大的“奋进之笔”,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