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固本培元

2022-02-23徐牧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政治性爱国主义时代

□ 文/蔡 倩 徐牧驰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高度、蕴含理论深度、富含实践温度,且必须以政治性为主导,其根本所在是教师的政治素养,不断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向学生讲清、讲明、讲透为什么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如何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政治认知到政治认同、到政治情感共鸣,再升华为正向的政治信念,从而产生积极的政治行为,践行使命担当。

政治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爱国主义强调的是人民对国家的基本政治态度、责任和义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人们将这种自发的情感提升为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联的自觉报国志,进而达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境界,实现自然情感到社会情感再到政治情感的步步升华。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定政治立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3]这一本质和“四个服务”要求,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认同,政治性是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中最本质的属性。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定政治信仰。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政治信仰与课程的政治属性具有高度一致性。能否保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性原则、出色完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能坚定且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定政治品格。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的政治性,是以追求政治认同为基本目标,教师必须心里装着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家国情怀、仁爱之心融于课堂教学中,将爱国主义精神融于学生血脉中,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教师: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的关键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对继承、传递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人类个体全面发展,推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具有关键作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渠道,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就需要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造诣深厚、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1.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的关键依靠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从感知到接受,从理解到认同,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教育过程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将爱国主义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化与践行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只有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内化并外化为持久行为,教师须深度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联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力量,准确了解和尊重学生实际,精准实施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的重点有赖于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不同学段学生情况差异性较大,无论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状况和发展需求,还是面临的学习、成长和生活等问题都各有不同。这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分层、分类、分学段精准施策,实现各学段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规定,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高度融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序扩展、逐步加深、纵向递进、反复强化,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爱国主义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学生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的路径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在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人心向背的道路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信念的重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

1.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的教师队伍。第一,强化教师自身政治素养。爱国主义教育政治属性,决定了教师应当主动讲政治,不可脱离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性,片面强调学术性和教学性。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4]政治意识不能停留于自身的理解,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自身承担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政治性看作整个教学设计和过程把控的实质和核心。第二,搭建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互动平台。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随着学段的层次递进,从常识到理论再到信念,由知识升华到价值,教育内涵也在随之进阶式提升。建立各学段教研一体化互动平台和机制,是保障教育效果的重要着力点、实现各学段教师政治责任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定期开展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探索建立相邻学段教师轮岗制度,培育教师一体化意识与素养。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在一体化建设教研中的优势和引领作用,通过组建教研团队,沉潜式、整体性研究不同学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切实保障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循序渐进、衔接贯通、螺旋上升,切实明晰从知识学习到素养转变的路径和关系,推动合理的教学进阶、思维进阶、素养进阶和情感进阶。整合大型网络媒体平台资源,构建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各学段教师提供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第三,加强政治培训和实践调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注重日常专业培训的同时,更须强化政治培训、意识形态教育、思想引导和实践调研,在增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要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重要板块融入培训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的中心任务,深刻理解新中国历史变革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内在关系,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激发教师政治自觉性。聚焦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通过实践调研,感受时代变迁,关注时代所需,丰富生动真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素材。

2.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作为“显”性教育,教师须着力研究其政治性落实的方法体系,使政治性的决定性地位现实化、具体化、时代化。教师要善用“网言网语”解读爱国主义深刻内涵,让爱国主义教育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中获得学生认同。正确选择和运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破除“口号式”“填鸭式”“灌输式”传统教育方式,注重情景式、体验式、浸润式、渗透式、案例式和启发式等教育方式,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通,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爱国主义教育情景剧,入情入理扩大浸入效应,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政治引领、固化爱国主义信念。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实景课堂,通过现场教学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推动社区共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情,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而明道、信道的前提是对理论理解的深刻和对信念的坚定。教师把道理说通、说透,把理论讲清、讲明,把内在的政治信仰转化为教学的政治自觉,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中,紧扣时代脉搏,找准切入点,善于抓住重要节点和关键事件,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和行为偏差,用信仰之光点亮学生理想之灯、照亮学生成长之路,才能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3.联动家庭与社会,主动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境。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要实现对一个人的全面教育,需要集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力量,每一条教育路径的特点和功能虽各不相同却无可替代,相互间互为补充且相辅相成。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教师需要主动整合各条教育路径,构建积极正向的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境,使各条路径教育目标一致最终“殊途同归”,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教育除课堂教育外,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不容小觑,要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主义元素,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宣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校园环境设计中,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氛围。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担当,通过线上线下一体的方式畅通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在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在校状态的同时,主动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潜移默化给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社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路径,在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手段上有巨大优势。同时,也需要关注现代社会环境对于学校教育的冲击和消解。

猜你喜欢

政治性爱国主义时代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