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权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2-02-23郝烨萌

名家名作 2022年23期
关键词:左权县左权小花

魏 勇 郝烨萌 魏 芹

一、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作用

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的比例最大,除了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杂技与竞技、民间手工技艺和民俗之外,其余都是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和曲艺都属于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按照传统音乐技法,以传统的音乐形式和特征创作的音乐作品,这不仅指历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也包括现代人创作的传统形式和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传统音乐植根于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社会,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形式和价值观念变化巨大,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使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面临挑战。但是我们要看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人文价值,因为传统音乐是我们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有着共生关系,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文化前行的精神动力,保护和传承好传统音乐,对文化自信和民族振兴关系巨大。

二、山西左权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

左权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中,传统音乐有左权开花调,传统舞蹈有左权小花戏,且左权开花调和左权小花戏都是左权县民歌研究中心申报成功的。

左权县旧称辽州、辽县,后因纪念在此地殉国的抗日名将左权将军而改名,左权的民歌资源非常丰富,分为大腔、杂曲、小调三种形式。左权开花调是小调的一种,属于“山歌体”,因所有唱词一律以“花”为中心,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左权开花调,在整个音乐专业基础领域和专业创作领域里,都是独具代表性的一个中国民歌种类,有自己独特的传承脉络,曲调清新、含蓄、优美。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左权开花调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其代表曲目有《桃花红 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圪蛋亲》等,绝大多数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小花戏”(即“文社火”)在清末盛行于辽县境内,抗战时期,“文社火”的称谓逐步由“小花戏”取代,辽县易名左权县后,“小花戏”称为“左权小花戏”。在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后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左权小花戏是产生于山西省左权县,主要在左权和附近的榆社、和顺部分地区流行的一种歌舞小戏。[1]其韵律动态要求一步三颠,膝部要颤,臀部扭、摆、甩,双臂划圆,神韵流转。左权小花戏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一块活化石。在现在艺术娱乐内容多元化背景下,弘扬类似小花戏这种原生态舞种非常迫切。

三、左权开花调和左权小花戏的传承保护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于2003年联合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形成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厅、文化局、文化馆与高校和科研部门构成的非遗文化保护体系,自上而下形成了政府、保护机构和非遗对象三位一体的保护网络格局。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对传承人的保护,要认识到传承人在传统音乐传承中的作用。音乐的传承主要是口传民授,虽然古代也有简单的记谱方式,但是只有传承人的奏唱才能完整表达音乐的内容,只有演绎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才是真正的传承。传统音乐需要活态传承,只有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体现传播价值,才能被人欣赏。传统音乐不仅需要传承人,还需要在唱奏演绎中不断升华,以达到最好的音乐非遗保护效果。传统音乐的保护还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一体传承,不能把内容与所植根的地方文化土壤相隔离,要在社会文化延续的背景中发展传承。

开花调的特色在于方言用词的演唱,在于曲调与山间坡头与过去时代苦难生活中情感的抒发,但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开花调产生和流传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如此,开花调演唱的习俗在左权并没有改变,依然在各种仪式和社会活动中有表演,但开花调的传承还是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状。传承人或演唱者在左权本地的商业演出机会不多,只依靠开花调表演不足以取得正常收入,所以多数成名的演唱者一般会离开左权去外地谋求更大发展,所以留不住人才也成为开花调传承的一大问题。还有是传承人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年轻人较少。根据有关统计,在开花调传承的乡土歌手当中,占比最大的是60岁以上的歌手,达到了40%以上,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到40%,这些年轻人还存在很大比例的流失现象。[2]这些还不是难以改变的,更严重的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乡土歌手和传承人已不具备开花调的创作和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民间歌手,要有即兴编唱的能力,眼前有景要能“道出来”“唱出来”,这才是一个好的歌手,这也是民歌与时俱进良性发展的保证。民歌无法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歌手无法用创作表现生活,这就导致民歌传承失去了意义。20世纪末尚有老艺人可以把电视、自行车等新事物唱到歌词里,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抖音和大数据唱出来了,年轻的演唱者只是把左权民歌当作一种纯粹的音乐,而不是反映生活情感的手段。

(一)遗产申报和保护机构的建立

左权民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衰微, 2005年,左权县制定《左权县保护传承与振兴发展民歌小花戏十年规划》。2006年,左权民歌开花调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县财政拨专款开展非物质文化普查工作,建立开花调研究资料库。在每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县内均要举办纪念活动。2008年,左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主要传承人有刘改鱼、冀爱芳、李铭芳等。

(二)传承方式和传承团队的建设

左权开花调和小花戏的传承方式以家庭传承、师徒传承、自然传承和兼容传承为主,家庭传承就是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传承,不分性别和嫡系,在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地传承,这是非常有效的传承方式,这与过去大家族共同居住的环境有一定关系。师徒传承就是师徒之间以教学为目标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形式。20世纪50年代,刘改鱼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歌教师,培养了大量的山西民歌学生,她的很多学生活跃在民歌舞台上,很好地传承了山西左权民歌。和其他民歌一样,左权民歌很多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一些唱法也是要面对面才能传授出完整的精髓,这种师徒传承方式在文化部门组织下进一步得到推广。自然传承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际传承,没有明确的师徒关系,主要通过民俗活动中的观赏和互相交流,达到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承的效果。一些民间节日仪式上的表演都是民歌交流传承的舞台。左权民歌可以追溯到宋元“散套”等曲牌结构形式,兼容传承就是指民间创作者在同一曲调(曲牌)对歌词曲谱进行创新,所以会有同一内容民歌多种词谱出现的现象,这也保证了左权民歌在传承中不断臻于完美。

(三)注重教育传承从娃娃抓起

2008年,左权县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用)校本教材《左权民歌 小花戏》1套小学教材分上、中、下3册,初中教材全1册,启动左权民歌小花戏进课堂活动。2010年,《左权民歌 小花戏》教材推广到全县中小学校园中,免费发放教材2万余册,开花调艺术团录制示范光盘1套供教学使用。把本土的音乐资源转化为本地中小学的乡土音乐教材,扩大了民歌的流传范围,极大地增加了民歌受众,提高了民歌延续自发性传承的可能性。[3]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对家乡文化产生自豪感,以会唱民歌为荣,珍惜先辈留下来的宝贵民族文化资源,并很好地传承发扬,促进民间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出台标准,规范传承

结合山西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左权县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提出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左权小花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左权民歌 开花调》这两个地方标准,对左权开花调和小花戏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特点做了精准凝练,并为这两个非遗文化的发展传承奠定了基础,将左权深厚的民间艺术底蕴和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智慧做了很好的总结。开花调从旋律、歌词、演唱方式、伴奏四个方面,小花戏从结构、旋律、舞蹈、歌词与道白、道具、表演方式、乐队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保证开花调和小花戏在传承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在今天多元化的音乐交融中,吸收其他风格的音乐,创作出有时代特色的左权民歌和歌舞戏。

四、左权音乐非遗推广和发展的途径

(一)传承基地建设和非遗音乐的演出

中北大学在2020年年底举办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培训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2021年11月16日,中国首届原生态南北民歌赛歌王石占明在中北大学艺术学院举办“山西民歌之源缘”艺术硕士(MFA)学术讲座,学院报告厅座无虚席。民歌王石占明讲解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声情并茂地现场演绎了多首民歌,更是博得了在场学生和教师阵阵热烈的掌声。

2021年12月5日,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参加了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合唱专场音乐会,我作为合唱团的一员,有幸参与了演出。中北大学艺术学院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且拥有多个艺术实践与研究平台。节目分上半场、中场、下半场、返场四个环节,其中上半场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脍炙人口的左权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表演方式为无伴奏混声合唱,这是一首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典型山西民歌,最初是人们在河边洗衣服劳作的时候所唱的民间歌曲,后改编成为一首中国艺术歌曲,整首歌曲曲调优美、简短精致,最后一句“小亲圪呆”中的“小”运用高挑的滑音,让听者感觉生动、活泼。第二首表演的是女声合唱左权民歌《会哥哥》;第三首表演的是女声合唱祁太秧歌《看秧歌》;第四首表演的是男声合唱朔州民歌《大烟袋》;第五首表演的是男声合唱襄汾民歌《走绛州》;第六首表演的是混声合唱山西民歌《难活不过人想人》,这首歌曲在山西老一辈人中流传较广,歌曲简单淳朴,平时我们听到的录音资料大多是由北京精英民乐团演奏,单秀荣演唱的,现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录保护下来,留存于后世。表演者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女生身着绿色的民族坎肩,可爱俏皮,男生身着红色的民族坎肩,成熟大方。[4]

(二)非遗音乐专家助力左权非遗音乐创新发展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田青教授曾到左权县先后参观了红都民歌村、左权盲人宣传队、古戏台驻地和新驻地、三元阁、《辽州古阁展》、麻田心连心图书馆,中共左权县委、左权县人民政府为田青颁发了“传播左权文化杰出贡献人物”证书,以表彰他在左权民歌、左权小花戏推广中给予的巨大帮助。左权县在太行瞽传曲艺的基础上,创办了“行吟艺术节”,以团结全国各地更多的盲艺人、民间艺人来展示传统文化。在弘扬乡村文明时,田青教授谈到被称为“乐圣”的晋国盲人乐师师旷和有着80年历史的左权盲人宣传队,表达了对原生瞽者的生存智慧和革命精神的赞美,边走边唱是过去最适合老百姓的艺术,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展下去。[5]

五、结语

民歌的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左权开花调和小花戏的标准发布后,为左权民歌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多年宣传后也达成了共识,但真正有效的传承模式仍然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娱乐和文化传播方式有了近乎颠覆性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对传统民歌的传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开花调的兼容传承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用新时代的内容创作新的词曲,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让古老的民歌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承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左权县左权小花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县科协:调研科普示范基地
左权将军的家信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无名的小花
山西左权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浅析左权县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浅谈左权县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