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2022-02-23王巧娜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王巧娜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作为启蒙教育的艺术类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日常教学内容的开展,渗透美术素养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其人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美术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美术素养的渗透,逐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引言:

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由浅到深、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牢牢把握教学节奏,将学生放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也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的教学,以生动性、趣味性、科学性贯彻小学美术教育的始终,力求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逐步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探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以期能為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趣味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意能力

美术教学不走形式,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通过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单一知识技能灌输教学体系转变为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培养。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瑕疵,那就是强调综合全面的同时,可能会无法突出学生的个性。其次,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从知识技能应用型人才转变为知识技能创新型人才,这也符合我国科技、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哪个国家人才创新能力更加突出,便能够在竞争中获取有力地位。因此,要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要求教师扮演好引导角色,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将其放置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而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想与做之间隔着一条鸿沟,如何引领学生从“想”中产生“做”的欲望,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要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情境相连,为“想”和“做”之间铺设一条缓冲带,逐步引领学生开启创新实践,并通过正向反馈,使学生在初步创新实践中获得趣味和激励,进而演变成激励其持续创作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较精准地把握学生兴趣点,有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动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见缝插针地教授学生必要的绘画技法。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一课,学生们惯常接触的是简笔画,对水墨画这一新事物比较陌生,有无从下笔的感觉,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动物画为兴趣点来引领学生开展初步的创作实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打消对水墨画陌生感带来的实践困难,引领学生大胆走出舒适圈,去尝试新的绘画形式与新的绘画技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们播放早期的水墨动画片,教师则从旁讲解,这些动态的画面都是由老一辈的绘画、动画工作者用水墨画的形式一帧一帧地画出来的,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在之后的实践绘画中,教师要灵活地依据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二、借势多媒体提升美术表现力

美术表现力的教学,历来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新形势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方式,提升学生美术的表现力,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语言。作为教师,应当分清主次,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引领学生在观察、联想之余,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通过对比、点评、自省的方式来不断提升美术表现力。例如,在画扇面一课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扇子上的漂亮图画,并要求学生回答扇子上面通常都有哪些绘画元素和事物。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立体地为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特色的扇子,如古代的风景画扇、花鸟画扇以及仕女画扇等,通过图像、视频方式对形式与内容多样化的扇面图画欣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欲。然后,教师结合扇面绘画的相关要求以及具体的问题,例如,如何依据扇面弧度和形状来画水平线、平面作画与扇面作画的区别、如何在扇面作画凸显水墨风格等,引领学生掌握扇面绘画的正确技法。

三、通过问题引导逐步提升学生识图能力

图画识别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识图理解,由学生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解读图画内容。其次,在学生脑海中对图画有初步解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组织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识图的内容,与其他同学互相印证、互相比较,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互动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与识图能力。例如,在五年级的纹样教学课上,教师便可以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与学生既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为学生设计一堂循序渐进、生动有趣的课程。通过“图像识别”小活动来向学生们抛出一个个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教室内有哪些图形,而这些图形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点、线、面),之后以指定小组的形式要求学生们展开头脑风暴,探讨图形中点、线、面的关系。通过个人观察与小组讨论,学生们逐步认识到线由点构成、面由线构成、立体由面构成这样一种图形构成方式。掌握基本的底层逻辑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询问学生们观察到的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类似,由学生们自行回答,有学生对应三角形图案,回答这个像不规则的树叶,还有学生对应长条形的事物,回答这个像一条河流……在底层逻辑上,教师通过提问引领的方式,使学生们发散思维,将没有任何表征的几何事物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连接到一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其对图形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们依据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并在纸面上表现出来,实现了将底层框架、表征意象以及创新设计统一的教学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素养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思维,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置于教学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引导、趣味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实现学生核心美术素养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博亚.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61):160-162.

[2]李丽芳.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探寻[J]. 读写算,2021,(21):25-26.

[3]万锦. 陶艺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