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2-02-23梅如志
梅如志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指出要将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是他们在以后进行更高维度学习的重要基础,具备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并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辅助,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创新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利用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高效的地理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1]。地理学科中的核心素养集中体现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认知和了解世界环境和区域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世界的美好。
一、夯实基础,培养地理思维
基础知识是所有学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培养地理思维这一素养的前提便是做好基础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知识概念,之后才能正确应用这些知识[2]。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透彻分析教材,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地理概念及配套案例等选择教学内容,将课本上的这些基础知识“吃透”,初步形成地理思维。其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将各个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网络,这需要他们在每学完一节课、一章节乃至一本书后进行相应的总结,并将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汇总在一起,从而将初中所学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善的地理思维。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各个大洲及其相关国家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对比法记忆知识点。首先,教师带领他们对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的面积、位置以及气候等进行分析,这一环节可采用自主看书学习和小组讨论归纳的方式完成。其次,让他们以图标的形式将归纳总结好的异同点详细地列出来,图表中应包括各个大洲及对应国家的人口、面积、文化、风俗、经济的详细信息。最后,教师以关键词为连接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降低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让他们掌握得更加牢固和系统。
二、构建区域认知结构,增强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
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具体是指以空间为载体,提升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思维和能力。就初中生而言,本身缺乏学习的经验,认知水平也不够,在对某个地理区域学习时也存在片面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巧设悬疑,引导学生分析区域的不同的特点,在分析和探究过程中,逐步构建区域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3]。
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内容,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程。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区域认知结构显得很有必要。学生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思路。在开展该节课程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课堂的导入环节,比如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展示亚洲的名胜古迹以及自然风光,唤醒对亚洲的自豪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随之总结,通常从三个方面描述大洲的位置,如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学生学会了描述大洲的方法,即使有一个陌生的大洲,学生也能够自主地完成对大洲位置的描述。
再比如:如何分析地理要素特征和相互关系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时,强调初中阶段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如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等,所以受地形的影响亚洲大部分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复杂多样的地形又影响到气候的复杂程度,气候也会影响到河流的流量、汛期等。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有效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即使是在核心素养下,依旧有部分教师采用单一与刻板的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乏味,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致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被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上,开展生动、趣味和高效的教学。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构建初中地理新课堂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日常教学交流,在与学生建立相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切实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进而为后续教学开展的内容设计提供一些参考。而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教师应该具有个性化培养的观念,使得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這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高效开展非常重要。此外,有效沟通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和信任,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再则,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新课堂,教师必须要注重与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和交流,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结束语
总之,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落实学生对地理区域的认知能力、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念等,从而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倩.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0.
[2]张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7):54-55.
[3]李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地理教育,2019(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