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岗位胜任力提升研究
——基于浙江的实证
2022-02-22陈德泉彭金燕
陈德泉 彭金燕 颜 青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18)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的智力支撑。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我国农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实践者、农业新技术的引入者以及贫困农民发展的启蒙者,在乡村振兴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陈春霞等,2021)。浙江省为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面临着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是实现科学务农、缩小城乡收入水平等问题的关键因素,培养出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但要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需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苏敬肖等,2017),在此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着极为迫切的就业转型难题,而实现转型的核心是职业胜任力的提升(张宏如等,2018)。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人数是100万人,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涉及到1418所高职院校。2019年10月浙江省开展了二次扩招,主要对象是农民工,大部分高职院校扩招专业主要集中在涉农专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但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共性的问题,首先,要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备的胜任素质,充分挖掘其潜质,其次,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现状,摸清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针对性更强、精准度更高。因此,本文在搭建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测量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深入了解浙江省范围内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现状,为涉农职业院校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定位提供方向,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提供决策基础。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为全方面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力情况,笔者在浙江省范围内选取了两类调研对象做问卷调研:第一,针对市县基层供销社、涉农企业等培养主体,重点调研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需求;第二,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本身,重点调研他们的胜任力现状。
在黄欣(2020)、苏敬肖(2017)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完善了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胜任力评价指标分为农业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素质、人际公关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职业认同、个性品质和数字化水平七个方面,采用李克特五级等级评定法对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词条进行描述,要求调查对象判断该项胜任力素质的符合程度,最终进行选择。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针对市县供销社、企业等培养主体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法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同时面谈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收到各地供销社、社属企业负责人的调研问卷66份,有效问卷为66份,有效率为100%。
从调研问卷反馈的数据来看,57.58%的调研对象来自供销社下属企业,16.67%来自县级供销社,9.09%来自基层供销社,9.09%来自农合联,7.58%来自市级供销社。同时,46.97%的调研对象为单位中层管理者,30.3%为高层管理者,12.12%为基层管理者,10.61%为其他即普通员工。在对单位进行调研时发现,40.91%的调研对象单位规模较小,为20人及以下规模,27.27%的人单位规模为21-30人,19.7%的人单位规模为31-50人,只有12.12%的人单位规模为51人及以上。总之,此次调查对象分布较为均匀且大多数来自基层,经常与新型职业农民打交道,也是他们的管理者,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的素质需求。
通过对基层供销社及社属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研,了解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各胜任维度的重要度进行评分,得出24项胜任力维度的重要程度得分,调研结论如下:
第一,经营管理素质中的销售管理能力(4.85)、法律道德素质(4.83)、风险识别能力(4.82),个性品质中的诚实守信(4.82),农业专业技能中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4.8)位于前五位,这几项能力得分最高。这说明在基层供销社及社属企业管理人员看来,传统观念中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依然很重要,但已不是新型职业农民最为重要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销售管理能力,法律道德素质、风险识别能力和诚实守信,所以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时,要注重这些能力的提升。
第二,职业认同中的土地认同(4.53)、农民职业认同(4.59),个性品质中的乐观自信(4.56),经营管理素质中的财务保险管理(4.61)在整个农民胜任维度得分中排名靠后,说明基层供销社及社属企业管理人员认为这几项能力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重要度一般。
表1 新型职业农民各胜任维度重要程度得分情况
(二)针对新型职业农民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法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共收到新型职业农民问卷14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7份,问卷有效率为97.8%。
从问卷反馈的数据来看,从性别上来看,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男性有65.69%人,女性有34.31%,这与真实的新型职业农民性别结构一致。从年龄上来看,24岁及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及以上比例分别为4.38%、13.87%、24.82%、34.31%及22.63%,并且集中在35-54岁之间。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8.76%,高中(中专)学历占比为31.39%,专科学历占比为 36.5%,本科学历为21.9%,研究生及博士学历为1.46%,高学历层次(本科以上)占比约为23.36%。总之,此次调查对象分布较为均匀,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素质的符合情况。
通过对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胜任力符合程度的问卷调查,得出24项胜任力的符合程度得分,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个性品质中的诚实守信(4.36)、乐于分享(4.25)、乐观自信(4.12)以及职业认同中的人际交往能力(4.12)位于前四位,这几项能力得分较高。这说明新型职业农民对自己的个性品质还有职业认同比较自信。
第二,数字化水平中的数字化经营水平(3.5)、数字化技术水平(3.72),经营管理素质中的财务保险管理(3.64),农业专业技能中的农业管理知识和技能(3.67),人际公关能力中的组织协调能力(3.66)、政策公关能力(3.69)位于整个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胜任力素质符合程度的后几位,这与我们在访谈中得出的结论一致,新型职业农民受限于学历和经历,在数字化技术水平、财务保险等能力上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在这几方面得分较低,需要亟待提高。
表2 新型职业农民各胜任维度符合程度得分情况
(三)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
为了更深入挖掘职业农民岗位胜任力的重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供销社及社属企业负责人、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力评价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下图1可以看出,两者打分中,差异度最大的是数字化经营水平,这说明,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这是现有能力与目标能力差距最大的能力,所以急需快速的提升。销售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差异度第二、三的能力,这说明新型职业农民除了具备该有的农业生产能力,管理经营、销售也成为对他们来说亟待提升的重点能力。
图1 供销社及社属企业负责人、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力评价对比图
三、研究结论
一是需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在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对于农民来说,农业技能始终是农民的立身之本,随之而来的农业管理知识和技能也非常重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出现雇佣关系,这时就需要农业管理技能来实现更大的发展。通过管理雇佣员工、管理各种农业器械的使用实现农业管理技能。同时,农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和消费品,具有较强的自我属性特征,管理知识的应用上也与其他行业不同,故加强农业领域管理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二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财务保险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经过调研发现,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学历水平不高,且大多数都是学农或务农出身,农业思想上较为保守传统,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对于财务保险管理能力的把握能力较差。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只希望通过目前的农业规模得到可观收入,而不了解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可以实现更大的发展。农业受自然天灾的影响较大, 一场自然灾害可能会使农民一年的付出化为乌有,这是就需要农业保险发挥其作用。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对所拥有的土地、器械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长期的自给自足思想使得农业生产成了一个狭窄封闭、合作意识欠缺的闭环,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合作意识、协调能力不足,最终导致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效率低下。加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新型职业农民更好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合作效率,同时财务保险管理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化经营和技术能力培养。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将数字化手段与信息化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将有效提高农业能级与效率。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无法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信息化,也无法利用数字化运营方法实现农业经营的网络化、智能化,而通过对供销社及社属企业调研发现,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也是目前最为急需培养的能力,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四、建议
一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力包含农业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素质、人际公关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职业认同、个性品质和数字化水平七个维度,所以整个培养过程涉及到多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输出。因此,整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交叉性的工程,故需要建立一个条理清晰、逻辑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整合多方资源,进行跨学科培养,以期实现职业农民多种胜任能力的提升,培养出适合新时代、新经济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跨学科、跨师资团队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设计。对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传统的农业生产知识是必备的使用技能,在此基础上还需叠加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财务保险能力和数字化经营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整个课程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在课程设计上综合考虑农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同时师资团队上,各个学科的师资组成团队进行联合培养,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不同的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重点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化水平提升。
三是依托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数字化技能培养力度。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一些外显性的胜任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指导、田间作业的方式来培训,对于实操性的能力的素质,应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项目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实际的数字化运作提升技能,比如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农产品直播大赛,通过真实项目运作让农民参与其中,老师进行指导提升,真实项目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数字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