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基础英语”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2-22詹绍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英语

詹绍霞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一、研究背景

自2014年起,德育纳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开启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课程思政开始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2016年,上海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先期探索经验被吸纳进中央31号文件;[1]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使之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2]

强调“立德树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实践,已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一部分。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相关研究文献多见于2016年以后,主要集中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实施路径,以及具体课程如何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为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搭建了框架体现。部分期刊如《高教学刊》设“课程思政”专栏,课程思政研究将步入创新发展阶段。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面临着冲击和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等的变化对于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角色调整、学科身份归属等都提出了挑战。随着课程思政研究的深入,指导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论体系研究将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焦点,在方法论体系下指导的实践的实证研究将会成为课程思政研究的落脚点。本文立足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基础英语”,课程团队将探讨“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二、“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体系的现状

现代语言教育家吕叔湘认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就是教师充分创设互动生成的教学情境,再利用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去灵活地组织教学。[4]教育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知识是意识形态范畴的东西,是实践经验的凝结,它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只有结合实践学习才能学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和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传授英语语音、语调和语法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知识,提高文学艺术欣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为升入高年级打下扎实基础。重心偏向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使学习者了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提高文学艺术欣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接触目的语文化现象,欣赏篇章的语言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语境特征,培养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如表一所示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关系图。

表一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关系图

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4]思政工作不是抽象的,是有具体内容的。Half a Day 篇章教学采用讨论式,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大学生活的初步印象和认识。Message of the Land篇章教学中需要了解文章作者及泰国文化背景,由学生配合视频或ppt讲解文章作者及文化背景,学生互评,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篇章教学需要了解文章作者王尔德及唯美主义,启发学生思考文章背景、主题、结构及唯美主义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讨论对爱情的理解。The Green Banana 篇章教学采用讨论式,学生自由讨论对民族中心主义的看法。

下文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特色等方面介绍课程思政融入“基础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

(一)教学队伍

10名“基础英语”教学队伍成员,均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近三年参加各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线上线下学术会议和研讨研修班,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所有主讲教师均具有出国研修、访学经历,能够有效将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理念引入课堂。

学院具有设备先进的网络实验中心和语言实验室,引进了“雅信达智能英语系统”“超星课程学习平台”“学习通APP”等。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网络高效,为查阅文献资料提供方便,为本课程创建及完善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共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4学时,实践环节32学时)。本课程重点在于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着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很好地应用于集中和分散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综合实训课程。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促进学习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为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条件

教材为《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配套参考书为《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这套教材一如既往地重视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培养。引进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正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再造,这是真正爱国的每一个英语学习者的使命。

扩充性资料及相关网络学习有《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章振邦主编,上海文艺教育出版社,2009年;《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外研社·英美文化辞典》,胡文仲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小e英语网:http://www.en8848. com.cn/;普特英语网:http://www.putclub. com/;BBC英语学习网:http://www.bbc.co.uk/ learningenglish/;English Club: https://www. englishclub.com/;专四专八考试网:http://www.233.com/tem/。

实践环节包括完成指定课外拓展阅读任务;完成主题调查报告;完成英汉、汉英口笔译练习等;个人独立完成、网络课程平台管理——学习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授课过程中,各主讲教师综合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翻译教学法、内容教学法、3P教学法等综合运用;并不断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改革与实践,微课的录制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引入,《基础英语》获批校核心课程、一流课程,并努力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团队。《基础英语(I)》《基础英语(IV)》混合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结项,《基础英语(II)》《基础英语(III)》优质课程结项。相关课程建设工作都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便捷和高效:获课程思政融入教案设计三等奖1项,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特等奖,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三等奖,教学团队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网络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

(五)课程特色

1.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教学目的、基本框架和使用方法清晰明了,各章节设置合理,每单元主题鲜明:有关大学生活将经历的种种变化和历程,有关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特征,有关现代主义文学风格和手法,有关短篇小说的相关知识,有关古希腊历史、哲学等相关知识及犬儒主义的相关知识,有关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的相关主题信息,有关代沟和老龄问题,有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相关信息,有关西方司法体系构成和司法审判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课程思政元素无处不在。

2.本课程教学遵循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指导原则,通过课前-课后教学流程的翻转,达到以输出促输入的教学目标。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

3.从外语教学角度衡量,以输出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比单纯语言技能训练法更富有成效。课前的微课视频模式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以自由掌控学习的深度与进度,实现4A(Anytime、Anywhere、Anyway、Anycontent)的“柔性学习”,相较于平常的90分钟课堂学习,其语言输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课堂上各种语言学习任务的有效进行,实现了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出。

4.紧紧围绕学生就业方向与职业需求角度,本课程教学借鉴了博思考试的基本内容。该考试专门考查应试者在商务环境中真实的英语交流能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工具性,不仅有助于语言输出内容和任务的设计,也为评估语言输出成效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本研究的任务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真实语境下的英语交流与沟通能力,使学生的表达性技能比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对策

(一)本研究立足“大思政”教育生态圈,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外语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对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出挑战及价值引领。如讲授课文“Another School Year-What For?” (《又是一个新学年——为什么上大学?》)以美国地质学家、地理学家、老师Nevin Fenneman内文·芬尼曼名言开篇,“The purpose of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weak characteristics; the purpos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strong.”开展讨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异同等。引入前微软副总裁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名言,“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开展讨论中外高等教育的异同等。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力求“学校—院系—教研室”科层管理模式下的学习型教师组织构建,教学团队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教学档案袋等形式,整理数据,分析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和实践、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控、思政资源的挖掘、话语体系的转化。结合学校每月各基层党委中心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指南,学院支部学习计划,教研室学习计划,深度发掘课程思政新元素。如认真学习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结合个体教学科研实际,深入思考如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学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各环节,锚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奋力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三)“基础英语”教学团队及时、适时应对如何重新构建思政课程教学能力的认同以顺应新的教学要求,促进个体专业认同与外部预设的规定要求相融合,尽快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与角色,这也是当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成员必须精心了解学生学情、精选教育教学内容、精通课堂的有效管理、精细设计和选择作业。

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构筑“大思政”教育生态圈,这样的思政教育才有浓厚的氛围,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理性思辨、明辨是非的能力,内化其爱党爱国的情感。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英语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