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负增效”下建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讨
2022-02-21钟柳萍
钟柳萍
【摘要】初中数学,因为内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要求,所以初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感觉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低。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些状况,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减负增效;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因为内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要求,所以初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感觉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低.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些状况,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下面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
一、从“情”方面着手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在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拿出一张报纸说:“这张报纸厚度大约只有0.1mm,对折,它的厚度大约是0.1×2=0.2mm,那么对折20次它的厚度大约有多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它的厚度大约为0.1×20=2mm,实际上它的厚度是105m左右,比30层楼还要高”。在同学们惊奇和疑惑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怎样计算得到的,然后跟学生一起计算得到结果,纸对折一次厚度大约是0.1×21=0.2mm,对折二次厚度大约是0.1×22=0.4mm,……当对折第20次时,其厚度大约为0.1×220=1048576mm=104.8576m。这种紧扣教材又生动有趣的引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对“动”方面給力
“动手操作”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更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获得直观感受。教师先引导学生得到180°的方法,可以①量角器测量,②平角180°,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些方法都可以得到180°。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页纸,剪出一个任意三角形。根据得到180°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下面操作
操作一: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并求和。
操作二:记所剪出的任意三角形为△ABC,剪下∠A和∠B,把∠A放在∠1位置,∠B放在∠2位置(如图1),就可以发现CD恰为BC延长线。把三个内角拼成了平角。
操作三:将剪下∠A放在∠1位置(如图2),就可以得到三个内角构成的同旁内角。
通过上面操作,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
三、在“想”方面引导
“想”即是数学思想。数学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它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随时随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会应用它进行解答问题。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必须是在教学与解题中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比如分类讨论思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就涉及到几何体的分类,引导学生对几何体进行分类,几何体可分为柱体、锥体、球。解答问题:“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你能想象出原来几何体可能是什么吗?”,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这道题,然后及时引导学生对几何体分类,可能是球吗?锥体吗?柱体吗?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有哪些几何体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只有柱体可能,柱体又可分为棱柱和圆柱,这二种都可以截出长方形,这样就不会漏掉圆柱或棱柱,从而正确解答问题。
在教学中反复引导、逐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并逐步形成数学思想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在“整”方面发现
“整”即整合知识。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也可以通过教师出示问题、题目等形式,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这节课,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首先进行提问,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它的解题方法和思想方法有哪些?其次教师再出示相对应题型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最后紧扣题目让学生进行广泛交流讨论回答刚才的提问。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它的应用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寻找直角三角形,没有直角三角形就要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若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求解比较困难时,常转化为用这个角的等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求解,即用到了转化思想。求边长,常采用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的方法来求得,应用了方程思想。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规律、技巧等,使学生进一步整合完善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五、往“思”方面拓展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要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危险吗》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学生解完了“想一想”“做一做”“随堂练习”后,启发学生对这些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以上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在讨论中发现,这些题目表面虽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1.都有一个实际背景。2.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3.都用到了方程知識。4.都用到了几何知识。通过解这几道题的过程反思,发现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依据正好是刚学过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道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一种模式。通过对这几道题的解题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都有了一些体会。
经常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又能构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同时解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总之,我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情”“动”“想”“整”“思”进行有效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2021年初三升中考试中,我所教的班级平均分在全县二十多间中学中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今后我在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实践,将“减负增效”落实到教学课堂上,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牛星惠.核心素养下数学“课堂小结”的探索[J].中学数学杂志,2020(4).
[2]李树臣.加强思想方法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养[J].中学数学杂志,2017(10).
[3]浦叙德.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时创新解读与整体设计[J].中学数学,2018(2).
(责任编辑: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