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教育视域下将自媒体运用于班级建设的探索

2022-02-21李英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协同教育班级建设自媒体

李英杰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从协同教育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的使用,可让班级建设更好地整合各方教育资源。随着信息工程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自媒体的传播速度会更快,同时智能识别能力提升后,有益的自媒体推送会被更加精准地投放到自媒体使用者的手中。学校和家庭协同起来,利用共有资源进行班集体建设的手段会更加丰富。

[关键词] 自媒体;协同教育;班级建设

一、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We Media)一词是外来词,2003年1月,这一概念由美国作家丹·吉尔默在《下一代的新闻业:自媒体来临》中首次提出。在该文中,他把媒体分为三个时代:首先是 1.0时代,即传统媒体或旧媒体,主要包括报纸与杂志;其次是2.0时代,主要是指新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与权威性的网络媒体;最后是3.0 时代,主要是指自媒体,如QQ、微信、抖音等平台。

在丹·吉尔默的定义中,自媒体具有以下特点:①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的伴生物,依托于互联网而产生意义,交互性是其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②去中心化。信息的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专业新闻从业人员,可以是所有了解这个信息并有主观传播愿望的人。③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对象,不再是广义上的大众,而必须是某自媒体的使用者,对信息有需求的人。它具有分化性,根据不同功能区分为发布者,还有需要它的人,即所谓的“粉丝”。④因为传播者及其对象的影响力不同,所以自媒体的传播效果也存在差异,可能极大,也可能极小,这种传播效果受当前新闻热点、舆论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教育的新时代:自媒体与协同教育的共振

(一)协同教育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赫尔曼·哈肯教授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揭示自然普遍存在的有序、无序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将有序与无序统一起来,同时强调系统各要素之间、 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协同作用”,即合作、同步、协调、互补,协同一致有序;否则,会产生无序的现象。这门学科被称为“协同学”。

协同学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就是我们探讨的协同教育。协同教育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我们需要协同家庭、社会及孩子自身与学校的关系,使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序、健康、高效。

(二)协同教育的要求与自媒体特点的契合

协同教育要求,为了统一目标,应进行个性基础上的整合,而既能保证发挥个性不起强烈冲突,又能将各子系统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方式,就是具有交互性而又去中心化的自媒体平台。自媒体的出现,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去中心化,为协同教育的发生和增效赋能。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网络终端,一旦接入互联网,都能向受众传播自身所获得的信息,这就是立足于网络交互性的自媒体交互。而这就消除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权威感,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所有人参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兴趣,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话题发起者”,从而实现去中心化。

協同教育要求只有成员们在拥有共同愿景和想法的基础上,树立共同的目标,所有成员都在实现共同愿景和目标的过程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且为实现共同目标对集体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成员们的能动性参与,提高自律性,以及形成共同承担的责任感。自媒体平台的使用,本身就是一个共同的目标驱使。同时,在使用自媒体的协同教育系统中,各方外部教育力量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自身的资源和建议,同时又通过平台整合,相互作用,形成最大化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结构,而自媒体的统领整合,也让参与教育的诸多力量从无序转向有序,并形成稳定的教育结构。

三、班级建设中运用自媒体实现协同教育的途径探索

(一)利用微信群、QQ群、“钉钉”等平台整合家校力量,加强家校协作

1.发布信息更加及时,家校交流更有实效性和适应性。传统的家校交流模式往往借助电话沟通,或者教师或家长其中一方到家或学校来实现。前者缺少现场感,打电话沟通中很多实物及图像类信息无法共享交流;而后者缺乏及时性及受限于空间阻隔,不具备随时解决问题的条件。

当微信、QQ等即时通信和发布的自媒体形式出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群”发布各种信息,建立视频联系均极为方便。故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及时发布班级信息,及时进行家校沟通,甚至利用其中自带的小程序发起即时投票,即时点对点地传输信息等。

2.去中心化的平台交流方式让家长和社会教育资源更容易被整合,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思考成长。整个自媒体运用过程中,家校协同教育实现了去中心化,平等交流。借助“钉钉”、QQ等平台开展班级交流会,班级会议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互动性让中学教育中整合家庭、学校甚至社会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二)建立班级博客、班级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

博客这一平台由来已久,彼时自媒体概念刚刚兴起,在国内不太流行。但无论是博客、微博还是微信公众号,在协同教育中均能够形成极大的助力。笔者于2009年年初为2011届学生创建过一个班级博客“温暖的篷”,该博客创立之初,本为写教育故事,记录教育点滴,后来渐渐放手让学生管理,将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写成班级故事,每周安排不同的学生小组值日,整理上传一次。学生负责对发布的内容进行选择,对发布的版面进行设计,对配乐进行筛选,家长和教师负责审核依法依规的一面,三年下来,博客内容丰富如同一本连载小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健康乐观的心理和自由的精神。同时,通过这个手段,那个班级的学生营造了快乐、自省、上进的班级文化,增强了集体责任感,班级凝聚力也极强。

鉴于博客功能逐渐不适应这个信息化日益发达、自媒体功能日渐强大的时代,在维护博客的同时,于2019年9月,笔者又为2022届学生创建了一个名为“李花花的世界”的微信公众号,迄今为止共更新推送21期,发布者从教师、学生延伸到家长。利用微信公众号,笔者的班级对外树形象,对内强凝聚,让老师、学生、家长都有机会对某个有意义的教育话题畅所欲言。

(三)利用喜马拉雅等自媒体平台,家校共同参与,增强学生参与度和班级凝聚力

自媒体不仅可以在协同教育中实现德育目标,还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实现教学与教育的目的。自媒体平台具有平台整合性和发布自由性两大特点,这就让我们集中在某一处发布活动,各方自由参与,自由发挥成为可能。比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教会学生朗诵。但课堂用来让学生展示的时间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打磨朗诵的技巧,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展示欲望。于是我们在喜马拉雅上申请了一个账号,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之后,充分倾听他人的朗诵,并自行选择文段,自行配乐,自选时间段朗诵并上传。整个活动在平台上持续一年,老师在作品下留言指导,甚至很多使用该平台的用户刷到这一账号,也会点评,同学之间还可以互评。这样多方共同磨砺之下,很多学生刚开始朗诵时毫无技巧、毫无美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朗诵技能越来越强,朗诵起来抑扬顿挫、情感充沛饱满。

由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媒体平台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实现团队协作,唤醒学生学习动力并磨炼其自省的思维锐度和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张亭亭.自媒体时代高校品牌班级建设可行性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1):225-226.

[2]李宝媛.自媒体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8):52-53.

[3]罗斌. 网络自媒体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4]焦阳.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协同教育班级建设自媒体
谈小学德育协同教育的策略
会计专业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