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音乐欣赏意义的个性化建构

2022-02-19黄娜湖北省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445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建构个体

黄娜(湖北省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 445400)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学中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重要性。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欣赏可以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形成强大的、可持续的驱动力。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指向同一点,那就是面向初中音乐教学时,要对音乐欣赏的意义进行建构。与此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又应当认识到音乐欣赏的意义建构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让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个体之间形成更好的匹配关系。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意义的重要性

理解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显然是将这一意义在课堂上能否落实的前提。音乐欣赏,即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以及精神愉悦的活动。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式感染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一个悖论,即音乐教学中很多理论上具有重要性的环节,在日常的教学中难以得到落实。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笔者认为教师对这些意义从本质上认识不到位。

就拿音乐欣赏来说,很多人认为初中学生不具有音乐欣赏能力,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只要老老实实地跟在教师后面学好基本的声乐与器乐就行了。这样不仅教师省事,学生也省事,而且能够应付日常的考核评价。既然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然而,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这样的认识确实是不到位的,且不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无法得到实现,就是从经验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认识也不能让学生获得一个真正的音乐学习过程,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没有了一切欣赏,那么音乐教学就无法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除此之外,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还在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自主音乐需要、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等要素,这些核心素养要素的落地必然依赖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可以肯定地讲,离开了音乐欣赏的教学无法让这些核心素养要素顺利落地。有了音乐欣赏,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才是完整的,才可以为学生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意义的个性化建构

音乐欣赏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的具体途径达到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可以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得到实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认同音乐欣赏教学意义的同时,教师还需要面向学生个体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过程的塑造,以及意义的个性化建构。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教学技巧,要想方设法从视唱、听、动等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刻领会音乐,充分体验音乐情感,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提高音乐素质。

以《赶圩归来阿哩哩》这一曲目欣赏教学为例。对于好多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这一首曲子比较陌生。主要原因在于:曲子的情境与多数学生的生活情境不尽一致;当下学生习惯了流行音乐,对于这种民族歌曲缺少了解。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才使得笔者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音乐欣赏教学的契机。

《赶圩归来阿哩哩》是一首民族曲子,当时还是广西歌舞团的作曲家黄有异先生,在经过了数年的彝寨生活体验之后,巧妙地利用了彝族曲调,创作了这首民族歌曲,所表现的是美丽的彝族姑娘辛勤劳作、满载而归的生活场景。这个场景中有着当事者的幸福,有着彝寨朴素的民族之风。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笔者没有急着让学生直接去听,而是在学生倾听之前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前期,笔者让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利用所拍摄的家乡视频作为背景,让学生观看视频中家乡人的日常劳作,感受这些人在有所收获之后的喜悦之感。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用歌曲表达这样的喜悦感,那么你认为应当用怎样的曲调?”引发学生思考。

尽管初中学生还不具有谱曲能力,但是凭着此前音乐学习的经验以及生活中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意会一下自己的音乐表达还是可行的。这时,学生可以不唱出来,只要有所感即可。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赶圩归来阿哩哩》的创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在描述收获后的喜悦,然后再给学生播放《赶圩归来阿哩哩》的曲调,那么学生就会自然地将曲调与描写主旨结合起来进行意义建构。

由于不同个体的经验基础与认知逻辑不尽相同,因此这种建构是属于学生个体的,会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化特征。这就使得音乐欣赏教学进入了多元表征的状态,这也正是音乐现场教学应有的状态。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意义的前瞻性表达

著名美学家玛克斯·德所曾经说:“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歌词和旋律,便觉得已经深受感动。有些音色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着我。”这段表述精辟地指出了音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不同的人在听同一首音乐时,同一个人在听不同的音乐时,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听同一首音乐时,都会出现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就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就可以促进学生个体对于音乐欣赏意义的个性化建构。

陶行知强调:“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变化它;至于优良的虽在这社会之外,也要把它吸进来。”某种程度上讲,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寻找某一社会的理想状态,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心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显然需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具有明显个性化的意义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音乐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表现出来的共性,更要关注个性。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应当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结语

音乐中的美育因素是得天独厚的,音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过程,就是感知和领会音乐艺术美的过程。立足这样的过程,为学生设计良好的音乐欣赏情境,并且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反映着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乃至教育智慧,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个性化建构个体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