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
2022-02-19张秋萍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云汉小学528471
张秋萍(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云汉小学 528471)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差,多数学生的数学信息简化与提取能力较差,导致解决能力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多维度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阅读与理解的基本模式——找出问题与条件,抓住题中关键词句,然后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等方式化抽象为直观,最后正确理解题中隐藏的概念和数量关系。让数学阅读与理解有迹可循,有法可依,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
一、整体阅读,找出问题与条件
1.整体阅读的关键是通读题目
解题第一步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整体阅读,通读题目。学生年龄不同,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通读。低年级可以用教师范读、带读、集体齐读等,中高年级可以个人大声朗读、默读等,通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遇到长的题目完整读完,切忌断章取义,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不能随便猜测,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词,应当做好标记。
2.整体阅读的目的是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圈出关键词
通读题目后,要求学生找出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能让学生再次理解题中每句话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重点词句,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漏掉题中的关键性词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整体阅读是有具体流程的,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流程去分析与理解每一个数学问题。
例题1:五(1)班的科技小组有30人,美术小组的人数相当于科技小组人数的60%,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师:请全班学生齐读一遍题目。
师:请×××来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未知什么?
生:已知科技小组有30人,美术小组的人数相当于科技小组人数的60%,要求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师:请你圈出这一题中的关键词。
生:美术小组的人数相当于科技小组人数的60%。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上三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读题目,圈出关键词,简化信息后就能发现,所求问题其实就是30人的60%是多少。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咱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咱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整体阅读法,利用通读题目,整体理解题目的生活情境,讲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圈出关键词,提取出题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阅读与理解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表征阅读,用合适的方式把题目进行多元表征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简化和提取题中的数学信息,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把题目数学语言进行多元表征,如动手操作、画图、列表等,化抽象为直观,全面深刻地理解题目。
例题2:在花卉博览会上,把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展区的半径向外延伸2米变成了一个新的圆形展区。那么新展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这道题目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数学语言的描述是很抽象的,他们无法直观理解“新展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画图来理解关键词“半径向外延伸2米”,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先画一个小圆,再画一个大圆,在简图中观察发现“面积比原来增加”部分是一个圆环的面积,进而明白本题是要求圆环的面积。
三、关联阅读,找出问题与条件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题型是多样的,对不同的题型所用的阅读与理解的方法也不同。通读题目后,如果发现直接求解未知问题比较复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关联阅读,由此及彼沟通知识间(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内在联系,换一个角度理解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3:一条马路长200m,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马路的起点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后再跑向终点,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
通读题意后,学生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小狗的运动过程好复杂,往返次数又是未知,每次往返的路程也是未知,直接求解小狗所走的路程是非常复杂的。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困惑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小狗的行程是比较复杂,但是谁的运动过程简单?直接从小狗的运动轨迹进行解答比较复杂,但是题中有谁的运动轨迹就较为简单,他们运动过程之间有联系吗?根据“小亮走到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可知,小狗与小亮的速度比为2:1,因此,相同时间内,小狗跑的路程是小亮的2倍。只要小狗中途没有停下来休息,不管它如何跑动,当小亮行走了200m时,小狗跑的路程都是200×2=400(m)。
使用关联阅读法进行此类题型的阅读训练,能让学生体会到,换个角度想问题的必要性,也让学生能体会解题的多样化,能让学生的阅读意识得以转变。
四、推理阅读,找到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
通读题目后,发现根据已有的条件无法直接得出所求问题,此时需要引导学生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信息推断,利用已有信息,还能得出哪些基本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例题4:有一个长方体铁皮箱,从里面量,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把一个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石块放入这个铁皮箱后注入水直到装满。请问拿出这个石块后,铁皮箱中的水面下降多少分米?
通读题目后可以发现,无法直接求出水面下降的高度,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认真细读题中文字,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一下题中所呈现的现象,再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推理分析:
(1)什么原因导致水面下降?(拿出了石块)(2)下降的水体积是什么的物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3)你可以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水面下降的高度=正方体石块体积长方体底面积)
当然,并不是解决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用到整体阅读、表征阅读、关联阅读、推理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文字水平,结合数学教材题目类型,相机教授合适的数学阅读与理解方法和技巧。利用课堂及课后反复多次的实践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成为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