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妙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2-02-19孙俊杰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655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微课情境信息技术

孙俊杰(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 655400)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实践应用过程中还存有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盲目地认为,“教案+粉笔+黑板”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最佳配备,久而久之,就会磨灭高中生对地理课程的热情。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立足自身实践,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借鉴和思考。

一、制作微课视频,促进自主学习

地理教学的开展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在网络空间实施地理的“教”与“学”,改变教师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思想,更加注重对高中生地理自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通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促进学生的“线上学习”,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新知”的掌握和内化,从而提高其课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微课制作能力,要根据所教内容制作时长3~5分钟的微视频,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如微信群、钉钉群等,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的宇宙环境》时,由于地球之外的太空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的,为了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宇宙、地球,教师首先在课前从互联网上(雨课堂、慕课网等)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地球的卫星图、星云和星系的照片、宇宙八大行星的运行情况等,并整理、制作时长5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凸显了宇宙之大、地球之美。其次,将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班级群、钉钉学习平台或者在线课程平台接收教师发送的视频资料,并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对视频进行暂停、回放、重放等操作,加强学生对宇宙环境的了解,进一步优化预习的效果。

二、创设图文情境,增强知识理解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示,借助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图画、音频或影像等学习情境,有利于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带去较强的冲击,从而引起他们对新授内容的关注和好奇,使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其“学”的热情和效率。同时,这对于深化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记忆也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特定的图文情境,这更容易唤醒他们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地理课堂的深度体验,从而转变学生以往对地理课程消极、抵触的情绪。

例如,在教学《常见地貌类型》时,为了使学生掌握不同地貌的特征及其分布,教师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图文”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貌类型,如喀斯特地貌、风沙、海岸地貌等,结合文字呈现我国地貌的分布情况,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图片掌握地形地貌的景观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在教学《气象与水文灾害》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下的生活构建图文情境,向学生展示近期河南暴发洪水、农作物和建筑物受到损害、人员伤亡的图片,给学生的视听感官带去较强的冲击,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自觉进入情境,感知洪涝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和危害,从而增强他们对灾害问题的理解。

三、结合影像音频,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转变以往“我讲你听”的枯燥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课上应有的优势,事先从网络上寻找与当堂所教内容相关的影像、音频等素材,并将其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辅助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对地理现象或知识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虚拟化”的地理情境中对地理知识展开自主建构和探索。因此,要想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逐渐沉浸到影像、音频中,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发现、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强化地理学习的实际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首先依据本节内容提前收集了一些环境污染的视频,通过剪辑、制作成一段完整的影像,后期配上了相应的音频讲解,到课上为学生展示。其次,学生对影像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大气的污染?是什么让如今的海洋里遍布垃圾?”然后在各自的小组内就影像内容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工厂肆意排放污染的气体、如今私家车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说:“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太弱了,而且在各大旅游景点都能看到随意扔垃圾的现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影像中所提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各个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在课堂上就实现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探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效率。

四、突破时空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网络空间概念的提出逐渐催生了“线上教育”,而线上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实现突破时空的“云端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学能力、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等有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问题研究:低碳食品知多少》时,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理解低碳食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掌握调查分析的能力。其次,学生开展实地调查,将低碳食品的类型用文字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将自己的调查结果用文档的形式发送至教师邮箱,便于教师及时查阅和评价。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开展线上教学,以直播的形式点评学生的作业,如“你能说一说对低碳食品的认知过程吗?你调查了本地产特色蔬菜,建议你再多调查一些水果,这样会更加全面!”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教师的“云端指导”完善自己的调查作业,既促进了与教师的线上交流,也能优化作业完成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寻找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点,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项目学习和突破时空教学等手段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同时,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去,以此促进学生在地理课上的深度体验,进而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微课情境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