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生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19

教育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辅导员院校

李 强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4)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手机网民达9.86亿,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21.0%。[1]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交往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网络生态环境毋庸置疑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环境。探索网络生态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是时代形势所需,更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职责所在。

一、网络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构成多样,网络生态环境与家庭和社会生态环境相比更具复杂性、潜隐性、渗透性。网络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较以往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教育主体的交互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里,教师处于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往以单向传播为主的交流模式逐渐转变为双向交互式,网络交往中的匿名性特征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由于生活方式、身份、文化等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所有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和消费者,这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更加平等。网络生态下,大学生接收各种思想政治类信息时体现了受教育者的身份,而通过制作、发布各类信息,传播自己的观念、思想时又成了教育者。

(二)教育时空的实时性和移动化

随着4G、5G技术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让传统的“人随网走”变成了“网随人动”[2],随时随地上网成为人们的日常。具有便携特征的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得很多人都是全天手机不离身,手机处于全天联网状态。而微信、QQ等通信工具的普遍使用,让随时随地输出和接收信息成为现实,信息“随时随地”的特点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时性和移动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

(三)教育内容的个性化

在网络生态下,教育内容能否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有赖于受教育者的选择。与传统一刀切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兴趣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只有贴近受教育者实际、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的教育内容和资源,才能让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在网络这个虚拟且相对自由平等的话语环境中,大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真实且直接地表达和交流其思想和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收集、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动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

(四)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改变了课堂讲授、谈心谈话、座谈讨论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仅仅以说服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而网络信息资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独特魅力能调动受教育者的多种感官,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特别是微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能让受教育者受到更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实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网络生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基于网络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新特点,本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从学生和辅导员两个层面开展问卷调研,把握网络生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状况。调研时间为2021年3月至9月。学生层面以2018级、2019级、2020级全日制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34份,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学生的网络参与行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四个方面;辅导员层面则主要围绕“辅导员网络媒介素养”即辅导员运用网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展开,分别从辅导员网络参与意识、网络运用能力、网络批判意识等方面进行,回收有效问卷36份。经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得出目前网络生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的网络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之一。在对我校辅导员开展问卷调查时发现,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网络媒介参与意识不强、网络媒介运用能力不足、网络媒介批判主动性欠缺的问题。

据调查,尽管有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已经把微信、QQ、今日校园App等利用起来,但多用于发布通知、收集资料、考勤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和交流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辅导员受专业和年龄的制约,缺少主动学习网络理论和技能的意识,对工作模式不愿做出改变,难以融入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常常是“白加黑”、手机全天开机、随叫随到,日常事务性、琐碎性工作占比较大,在调查中有八成以上的辅导员认为自己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充足的时间。以上两种原因直接造成了辅导员运用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调查数据显示,仅11.43%的辅导员认为自身运用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非常强,这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不无关系。传播学、新闻学等专业出身的辅导员非常少,非专业背景导致辅导员对网络的认知比较粗浅,对网络功能的使用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加之辅导员入职后,参与的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培训非常少,导致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对网络媒介信息运用和处理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缺少对网络媒介信息的创造与创新,对网络内容的深度再造和二次加工能力不够,原创类的网络育人作品很少,大多只是向学生转载一些信息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牢牢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网络生态下,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思潮的侵袭,这需要辅导员具备理性批判思维,把好信息关。然而,部分辅导员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批判意识和行动,面对不良的网络信息不能及时主动告知学生,常常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据调查,只有不到四成的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在网络平台发布消极、不正确的内容时会选择主动发声,说明辅导员欠缺批判不良网络媒介信息的主动性。

(二)网络思政内容形式单一,未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有不足五成的学生认为学校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的消息对其思想政治观念、道德法治素养有很大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网络平台发布消息的内容形式单一、不新颖,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希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丰富的趣味性和灵活的互动性,手段多样、语言亲和。然而,从网络传播形式上来看,我校从学校到下设二级学院尽管都设置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但发布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大部分是以文字配少量图片呈现,视频占比较少,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在深受学生欢迎的抖音短视频平台,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利用频率不高,传播媒介的更新具有滞后性。从内容上来看,有关思想政治的信息内容枯燥、单调,缺乏冲击力、趣味性、创新性,与学生的关注点和实际情况贴合度不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吸引学生,在效果上就出现大量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分解,影响力被弱化,对学生起不到入脑入心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占据的网络领地有限。

(三)学生辨识能力不足以抵御网络信息负效应

网络的开放性同时导致了网络生态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披着文学、影视的外衣不断侵袭着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复杂的网络生态外部环境考验着学生抵御负效应“风险”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现实中,一些学生受到网络中思想的影响,使得其思想道德、法律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模糊化。[3]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三成的学生抵不住强烈的好奇心会去看关于党和政府的负面消息;有2.16%的学生会分享转载负面文章;在面对网络争议问题时,约六成的学生能坚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受认知视野、阅历、学习环境、对现实不满等因素影响,约三成的学生对争议问题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识不清晰,因他人观点影响自己判断,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死角,学生的辨识能力还不足以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负效应。

(四)学生用网娱乐化倾向明显,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学习、就业等多种压力之下,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存在沉迷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等现象。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用网主要以聊天、听歌、看视频、玩游戏为目的,而运用网络学习、关注时政新闻的较少,用网娱乐倾向明显。学生若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在网络上,可能会导致自身与现实社会脱节,甚至会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产生抵触情绪,并产生孤独、消沉、焦虑、冷漠等不良情绪,最终影响身心健康。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学生主观上的积极性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就是说,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当前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往往经不住网络娱乐内容的诱惑,容易脱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学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的另一端又无法把控学生的行为,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三、网络生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对策

(一)提高辅导员的网络媒介素养

在网络生态下,建设一支既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的网络媒介素养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首先,辅导员自身要转变工作思维,不仅要增强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而且要提高筛选海量网络信息的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训,此次参与调查的辅导员均表示需要通过网络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培训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并且希望提升自身运用新媒体技术、创作网络文化作品、把握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引导网络舆论方面的能力。系统的培训学习可以提高辅导员的网络媒介素养,使其有效解读、分析和应用网络信息,增强工作创新性。最后,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网上的言论,要敢于发声、主动发声,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言论进行监测和引导。此外,辅导员对事件本质要有理性深刻的判断,对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要具有敏感性,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丰富网络思政载体和内容,提高吸引力、感染力

宏观上,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网络载体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阵地,进一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形式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耕细作,强化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微观上,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改变以文字、图片为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尝试把图片、文字、音频、视频、漫画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让深奥枯燥的理论变得“潮”起来,创新性地借助当下流行的抖音、B站、微博、知乎、喜马拉雅FM等平台,增加网络思想政治课程的趣味性、冲击力,吸引学生眼球。二是挖掘网络热点话题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解答学生面临的学业、恋爱、就业等多方面的困惑。三是在学校网站或微信平台开辟“铁路文化+思政”板块,在其中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技术能手、优秀校友等事例,重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四是立足学生特点,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发动广大师生构思创作一批网络文化育人作品,如微电影、手语操、情景剧、网络歌曲等,让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同时,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当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

(三)坚持正面思想引领,把握舆论主动权

首先,在不良网络思潮的冲击下,高职院校应当好“把关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甄别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潮。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不实信息,及时帮助学生从信息发布机构、信息发出渠道、证据类型等方面辨识信息的真伪。其次,高职院校要及时引导网络舆情,把握网上舆论主动权。学校的舆情监控工作要及时、到位,时刻关注网络动态,并以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为教育素材,不仅要积极评论,还要发布权威解读,用正面舆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帮助学生认清事件本质,防止不正风气在学生中蔓延。最后,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例如,我校在疫情期间组织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网络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思想洗礼。高职院校还可借鉴《朗读者》《我是演说家》《开讲啦》等视听节目,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栏目,如学生微党课讲堂、青春电台、匠人故事会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网习惯,增强学生的网络自律

一是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警惕沉溺网络现象的发生。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优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并把握好上网尺度,平衡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同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秩序,

做到科学上网、文明上网。二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思考,并积极参与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好职业规划和学涯规划。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一批红色网站和学习App,如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共青团中央App、学习强国App等。三是发挥优秀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学生网络自律管理组织,培养学生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营造良好网络氛围的净化器。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开创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