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视角下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2-02-19李丽琴
李丽琴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一、引言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1]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个体才能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中职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质量的评判标准不应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好或操作技能强等要素,还应关注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意味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体格。因此,中职学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授学生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生活或学习中出现的挫折。
二、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的年纪,身体与心理迅速发展,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都经历着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2],容易让不成熟的中职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学习、人际交往和就业等方面产生一些问题。
一是自我认知方面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卑露怯型、拼搏型、挣扎型、自轻型、自弃型等类型。[3]俞国良等人通过访谈发现,中职学生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上不了普通高中,在心理上缺乏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出现自卑自贱心理。[4-5]此外,社会不良观念、家长和教师的不良评价也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其认为自己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难以正确、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6]
二是情感体验方面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情绪较不稳定、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等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情绪体验消极等。[5]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发展迅速,在情感体验方面表现出极强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成功时信心十足,失败时易陷入情绪的低谷。[7]由于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欠缺,中职学生情绪变化速度快,易出现强烈而又短暂的狂喜、激愤或绝望等情绪。
三是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动力、易产生厌学情绪等问题。[8]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内驱力不足,学习实用化倾向明显;学习方法不当,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不会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不会正确归因;学习心理压力大,焦虑现象严重等。[3]
四是人际方面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社交能力的自我认同感不足、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等问题。在实际交往中,中职学生存在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要求他人的情况,难以认同他人的优点,以及难以包容他人的缺点,易引发人际冲突。[9]此外,中职学生对自我社交能力认同感不足,孤独无助感较强,还存在社会性交往萎缩、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网络交往失度失范等问题。[3,10]
五是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就业情绪较为悲观,对就业缺乏热情和期待。[4]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青春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是该阶段个体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个体的心理成熟度、生活经历、学习压力及思想观念等都影响着心理特点的形成。[6]处在该阶段的中职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生活经历欠缺、学习压力过大、自我防御机制偏消极及思想观念出现偏差等,这些都可能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挫败等负面情绪。
2.家庭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
家庭稳定与否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程度的因素之一。这里的家庭稳定包括家庭关系的稳定,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稳定,家庭经济收入的稳定,家庭成员工作及住房的稳定,等等。[11]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任何一方常年在外、亲子关系疏远冷淡、家庭教育方式极端等,都容易让中职学生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怯懦敏感等。[12]此外,家长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都可能导致中职学生缺乏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不强、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表现出对孩子期待不高的思想等,都将成为中职学生出现认知偏差、归因不正确的导火索。[13]
3.学校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中职学生出现的自卑心理、学习动力不足等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与中职学校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及缺乏关爱的不当管理方式有关。虽然中职学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订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一般。[14]而部分中职学校未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未充分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及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导致未能及时给予中职学生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成效。还有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视为班主任的职责,或仅开设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除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原因,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还有中职学校不恰当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如教师的不良评价、将教学重心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未根据学情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缺乏关注和关爱、关注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等。
4.社会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不够
受“成绩差的只能上职业高中”等不正确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中职学校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培养质量一般的刻板印象,多关注其学校培养质量和个人风评。对心智尚未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这些不良社会观念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受不良社会因素和个人观念的影响,部分中职学生出现思想涣散、生活无序、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等心理健康问题。[15]对这些不良行为,多数人关注的是如何教育中职学生,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而不反思不良行为发生的根源。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片面,容易将社会的偏见转移到对中职学生的认知上,一方面影响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容易使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未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途径
(一)设置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心理咨询室能为中职学生提供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测验等服务,能够帮助中职学生解答和直面心理上的困扰。通过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中职学生可以排除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与忧愁。中职学校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心理咨询室,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和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在硬件建设方面,中职学校要选择校园内较为安静又便于寻找的位置,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配齐相应的设施设备,合理规划、布置心理咨询室的环境背景,让中职学生一进去便有舒适、放松的感觉。[16]在软件建设方面,中职学校应确保心理咨询室各成员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招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培训,壮大心理咨询成员的队伍。此外,学校在尊重中职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的基础上,还需组建一支专业性强且有人情味的教师队伍,广泛吸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多方面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创建良好校园环境方面,中职学校可以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为中职学生构建一个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能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环境。[17]例如,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让中职学生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中职学校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中职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与校园的温馨,在活动中增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逐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丰富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中职学生的情操,帮助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提高心理素质。
(二)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合力。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好学生的三大关键性因素,三位一体,缺一不可。[18]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能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针对家长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家庭较难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中职学校要紧密联系家长,与家长制订教育合作方案并建立起有效机制,如为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向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等。此外,中职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挖掘并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权威的心理专家开讲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中职学校的帮助下,家长应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借助典型案例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步养成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