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学段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2-02-19吕璐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277000
吕璐(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277000)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言文篇幅显著增加,而且涉及的学段从高段扩大到中、高段,反映了基础教育重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趋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册语文教材中都包含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是久经时间沉淀的古典名篇,文质兼美、充满哲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而言,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时,要以生为本,把握适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
一、对接课标要求,合理把握教学重心
目标是实践的指引,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道:“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其中明确提出,文言文教学以记诵、积累、理解为主。鉴于此,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控制难度,不对词法、句法展开过多教学。在此基础之上,可再基于课标中对“阅读”版块的描述把握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文言文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时也要达到阅读模块的一般性目标。例如,课标针对高段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把握对象的特点、学情的特点,确立合理的目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施教,以适合中高段小学生的方式教学文言文。
二、巧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文言文教学要体现阅读材料的特点,并与学情及学习规律相符合。教师要以文本为基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获得提升。
1.精读文本,深度理解内容
文言文具备言约而意丰的特点,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远的含义。因此,“精读”文本是开展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是深度理解内容的基本要求。
(1)关注细节,落实语言知识
文言文是与白话文相对的,以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风格为基础。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学生平时熟悉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差异很大,在教学中势必要关注细节,落实语言知识。只有排除语言上的屏障,学生才能够理解文本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将语言知识与精读融合起来,在读内容的过程中落实字、词、义。
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将自主阅读和交流讨论活动结合起来,逐句疏通句义。每读一个句子时,教师先让学生看注释,把握字词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疏通句义,在此过程中可进行结对讨论。其次,教师可让多名学生说说自己对句义的理解,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完善关于该句的语言知识。在教学语言知识时,不能只进行单向讲授,要多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读懂文言文”的成就感。
(2)品读含义,发掘言外之意
要想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停留在翻译层面远远不够。阅读不是对字、词、句的疏通,而是要读懂句子背后的含义,感受作者的价值观念。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唤醒学生自主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细致品读含义,从中发掘言外之意。
仍以《两小儿辩日》为例,在读完两名小儿的四句陈述之后,教师提问:“请你再读读这四句话,除了读懂句子的意思以外,你还读到了哪些东西?你对这两名小儿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学生回答道:“两个孩子聪明、善辩。”“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们各有各的道理,都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教师要鼓励多名学生参与讨论,提升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正因为两名小儿各有各的道理,所以孔子才“不能决也”。当学生读懂四句话的言外之意后,本文的最后两句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的触动。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六大解放”思想,认为学习不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活动不应被限制,而应获得充分的自由度。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嘴,让学生多想、多说,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对所读内容的意见,令文言文阅读课堂焕发生机。
2.优化体验,增添学习趣味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以往文言文常给学生枯燥无趣的印象,教师要善用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与“乐”合并起来。
(1)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氛围
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让课堂中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并支持学生以直观感知的方式进行学习。文言文用语含蓄、文义艰深,有时仅凭阅读文字会难以理解,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其他媒介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凭借多感官感受文言文中表达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了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播放音乐之前,教师介绍:“在这首旋律优美的古琴曲中,还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在听音乐时运用“联想法”,体会音乐中哪些部分“巍巍乎若太山”,哪些部分“汤汤乎若流水”。多媒体情境的引入,让文言文中以语言描述的部分直观呈现出来,能够助力学生的理解。与此同时,这首古琴曲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及其如何在钟子期与伯牙的友谊中发挥了纽带作用。情境的引入不仅可以为学生理解本文提供支架,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参与内容解读、主题分析等活动。
(2)组织复述,鼓励自主表达
在文言文教学中组织复述活动,是一个提升兴趣的好方法。通过开展复述,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以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展提供机会。小学生性格活泼,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文言文教学应当立足儿童本位,让学生体会学趣、智趣。文言文教学中的复述,是将文言文用白话文说出来,能够唤醒童心,令教学过程乐趣盎然。
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文讲述了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产生了很深的印象。教师可以在完成对全文的精读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复述能力较低,要复述白话文则难度更高。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参考课本注释,一边疏通语义、讲出故事。学生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如将“众皆弃去”发散为“小孩子们都害怕地逃走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达成了课标中对读懂注释、理解文义的要求,同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表现和创造空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个性。复述故事的活动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优化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整体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心向。
3.开展诵读,体会文字美感
诵读是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声音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节奏、体会文字的美感,具有默读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文言文诵读中应当读出古韵味,学生的诵读效果理当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师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诵读指导,给出要点提示,再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让学生在诵读中展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诵读之中,学生能体会到文言文有白话文所不具备的气势,提升对文言文的审美能力。
4.交流讨论,共探人文主题
文言文短小精练,但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备重要的人文主题。教师可以组织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之中共探人文主题。关于主题的探究往往对应着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部分的知识要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发现。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两名小儿反问的“孰为汝多知乎?”发人深省。教师先疏通“知”字义,然后组织讨论活动:“在这个故事里,孔子究竟是否‘多知’呢?请你说一说。”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阅读体验展开讨论,然后发表对主题的看法。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设限制,只要言之成理、符合本文主题即可。通过交流、辩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孔子是“多知”的,因为他能够面对小儿承认自己“不能决”,而非强以不知为知,因此他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人文主题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深刻把握了文言文的人文主题,并传承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谦逊、诚恳的美德,起到了人格教育的作用。
三、关注文体特质,培养良好学习策略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文言文时,除了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升理解能力之外,也应当让学生知道要如何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有自己的文体特征,在学习中也要有一套对应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使用注释和工具书帮助自己理解的习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阅字典的能力,让学生多借助字典疏通字音、字义。其次,要教给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分解问题,先易后难、由词到句。最后,要培养学生在课外学习文言文的策略,让学生重视归纳和积累,形成整理语言知识的习惯。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时,教师在教学中会事半功倍。
总之,开展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要讲究方法、顺应学情,做到深入浅出。教师要从文本中发掘丰富的教学价值,多以富于趣味性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在品鉴文言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