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思考
2022-02-19江誉忠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教师发展中心514299
江誉忠(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教师发展中心 51429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课堂是关键。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一、深度学习与“教学做合一”的概念
1.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一个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更多的指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属于一种没有外在监督的学习,与被动学习有着根本区别。深度学习的成效较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注意力更加持久,从而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印象,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
2.“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层含义:第一,从方法层面上来讲,指的是教学、学法、做法应该合一;第二,从生活层面来讲,陶行知先生以“做”为标准,对“先生”与“学生”进行界定,即“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在“教学做合一”中,“做”非常关键,更是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关键。因此,深度学习与“教学做合一”的概念是相通的,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二、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1.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助力深度学习开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倡导“以生为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强调了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还是教师在主导,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便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浅层状态。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度学习,才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并对知识与技能加深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搭建平台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深度学习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1)明确探究方法
推行小组合作探究,实现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方法、探究内容。例如,在教学《背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流泪”进行合作探究,重点探究课文中几次流泪的对应内容、作者心情以及情感表达。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围绕“流泪”探究作者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对父亲内心进行研读。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不仅能够明确文本思想,而且能够让学生与作者情感之间实现深度对话。
此外,小组合作探究是广大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何做到科学分组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从以往的小组实践来看,大多是由一两个比较拔尖的学生“把持”小组探究的节奏,整个氛围比较压抑,小组成员讨论并不充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遵循“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组,这可以消除组内等级,让小组成员能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实现合作、探究以及深度学习。
(2)突出成果分享
对于小组合作探究而言,为了能够达到深度学习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应该突出成果分享。因为开展这样的环节,能够督促小组真正进行合作与探究。还是以《背影》教学为例,要求小组围绕“流泪”进行探究,有的小组以表格形式展示探究成果,有的小组以朗读形式展现探究成果,还有的小组交流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等。多元化探究,多角度展现成果,不仅能够督促学生深度学习,而且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创设生本对话场景,探索深度学习路径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深度学习通常是从浅层学习开始的。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之间的区别是“悟”,后者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多了一个“悟”。如果没有“悟”,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进行听、说、读、写;如果有“悟”,意味着学生对知识已经融会贯通。换言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悟”,也就掌握了实现深度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本对话场景,让学生能够对深度学习路径进行探索。
以《春》教学为例。课文语言细腻优美,不仅对早春到晚春的过程进行了描写,而且也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想象。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要达到深度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不能局限于字面,而是要敢于想象,并结合文字在脑海中勾画春天景色。同时,引导他们结合生活体验,想象“春天到来之后,太阳是什么样子?水是什么样子?山又是什么样子?”还要思考春天前后,这些事物的区别,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这结合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又达到了“教学做合一”的层次。
“悟”并不是简单的想象,往往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与课文有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使其达到深度想象的目标。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为例,对春雨的特点进行描述,“可别恼”“最寻常”等词语中蕴含一定的情感,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感悟。
3.丰富学习情感体验,提升深度学习质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使其能够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初步领悟,并获得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有益启示。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味,而且能说一说自己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充分借助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及搭建平台,进而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这不仅有利于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而且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以《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为例。对于勒,有的学生觉得他挺可怜,但是也有一定的骨气,即便自己落魄也不愿意回家;有的学生觉得于勒很善良,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有的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很自私。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观点,意味着学生是经过思考的,通常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尊重以及肯定这些观点与体验。当然,也有一些观点并不符合主流,对于这样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亲情结合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在他乡遇到亲人会怎么样,然后与菲利普夫妇的做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深度理解课文。
三、结语
初中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技巧的教授与培养。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并掌握相关技能,进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