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传媒专业校媒合作育人模式创新探索

2022-02-19吴庆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育人

吴庆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内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且高质量人才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肩负起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重任。为了培养更多的传媒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应加大与传媒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同构建校媒合作育人机制,发挥地方高校与传媒企业各自的育人优势,提升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这样不仅能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还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为传媒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为实现创新发展,地方高校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探索构建地方、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合作办学机制,最大限度争取地方经费、企业经费及行业经费,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在培养传媒专业人才过程中,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与新闻单位、宣传部门协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满足全媒体时代发展需要、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较强业务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地方高校逐渐向应用型高校发展这一背景下,校媒协同育人成为地方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此形势下,地方高校需要从自身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以及办学定位出发,结合传媒专业特征,积极探索更加完善、高效的校媒协同育人机制[1]。

二、地方高校传媒专业校媒合作育人模式创新策略

(一)以真实项目为教育载体, 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在地方高校转型这一时代背景下,开展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时,应从引进真实项目入手,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主流媒体机构开展合作,以真实项目为合作纽带,以行业专家和传媒专业教师为核心基础,以传媒专业学生为实践活动主体,共同构建合作育人平台。在此过程中,应确保传媒专业学生可以在校内接触真实的项目,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2]。相关部门与地方高校共同提供教学场地与办公设施,合作企业提供启动项目及相关设施,共同构建集实践教育功能、员工培训功能、教学改革功能、科技研发功能、师资培训功能、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可以为传媒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机会。与此同时,部分缺少实践经验的传媒专业教师也可以获得顶岗实习机会,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丰富知识储备,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3]。

高校与传媒企业可以将真实实践项目作为教育载体,结合市场整体发展方向,组建由专业教师、传媒行业专家以及传媒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专业团队,通过不断完成项目任务,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还需注意,高校在与传媒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和企业岗位要求,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措施和手段,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可以与传媒企业之间签订相应的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真实的实践项目,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提升传媒人才培养效果,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结合行业实际发展需求, 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主要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应当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这样能够保证高素质人才培养效果。地方高校传媒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广播行业、电视行业等。因此,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以行业实际用人需求为导向,培养同时具备信息采集能力、信息编辑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以及信息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为了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传媒人才,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建立由行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专家与媒体工作者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更加完善的传媒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积极推进传媒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创新传媒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从而培养出具备良好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满足传媒专业创新发展需求与可持续发展需求[5]。

例如,科学构建由理论育人板块、实践育人板块、实战育人板块共同构成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架构,适当提升实践教学内容在传媒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比重,结合传媒行业的实际用人标准,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科学评价。结合评价结果,了解人才培养环节的不足之处,探索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确保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构建学科交流群,确保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实现有机融合。在校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校企合作项目作为核心抓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项目主持工作、目标设定工作、科学监督工作、内容规划工作以及工作效果评价工作,从而顺利完成师生角色转换。

(三)推进毕业设计改革工作

将实践项目引入学生毕业设计环节,是校媒合作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毕业设计是地方高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最后环节,科学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考查传媒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策划能力,能够对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展开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确保学生可以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毕业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迁移与知识内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展开深度研究与全面分析,可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情况。传媒专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等特征,因此,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融合,才可以成为符合传媒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6]。

例如,河南省的一些高校与《河南商报》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操作环境和相应的实习岗位,设置关于毕业设计方面的实习项目,合力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方面的指导。高校主要为学生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而《河南商报》的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报纸文章的编辑,根据受众群体对报纸内容的需求,科学进行选题和策划,全面收集真实、准确的信息内容,与他人合作。这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毕业设计能力,还能使学生根据受众群体的需求开展项目实践,认识到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和满足受众群体需求的重要意义,在毕业设计期间掌握实践技能和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校媒合作目的。

(四)积极创新作业形式,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传媒专业教师不仅可以借助校企合作项目总结实践经验,还能实现与企业的直接沟通、对接,使理论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契合。教师可以结合市场整体用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为学生早日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助力。在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搭建后,校企双方应当结合传媒专业课程特点,确保理论教学活动引入真实案例、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实践项目、课外实践活动呈现项目化发展趋势[7]。简而言之,在理论教学环节,应当通过实际案例,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在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应积极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入实践项目与开放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开展课外实训活动时,应当引入真实项目,模拟真实的职场情境和工作环境,以此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在实践育人环节,地方高校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创新,结合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8]。

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期间,可以和传媒平台开展合作。教师可以按照影视导演岗位工作要求为学生布置影视导演基础课程作业,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要求学生先学习影视导演基础课程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影视导演实践,通过课内模拟训练、校内校外见习活动、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此期间,还需为学生布置影视制作方面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将自身当作影视导演,模拟影视作品的策划和拍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理论知识是学生推进实践项目的基础,所以为了增强育人效果,在影视导演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点为学生讲解相关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需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影视拍摄,为学生分配不同岗位,在学生影视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校内初步掌握相应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在校媒合作中,应引导学生参与影视导演方面的实践工作,布置特定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媒体从业人员应对其进行指导,带领学生掌握岗位技术,使得学生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全面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整体的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在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地方高校发展的特点和情况,制定完善的作业创新方案和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创新措施,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在布置作业时,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标准和规范等,以企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合理创新和优化作业形式,与时俱进,更新作业内容,根据社会实际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构建完善的作业体系,从而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而言之,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校媒合作育人模式是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与新闻单位、宣传部门协同育人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全媒体时代发展需要、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较强业务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应从自身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以及办学定位出发,结合传媒专业特征,积极探索更加完善、高效的校媒协同育人机制。新时代,地方高校应以真实项目为教育载体,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结合传媒行业实际需求,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推进毕业设计改革工作的开展,积极创新作业形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这样不仅能为传媒专业学生带来发展机遇,为地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还能为传媒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应用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