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法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22-02-19谢佳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乒乓球实验组支架

谢佳芳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现在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都是以完成任务、应付式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存在,导致许多大学生都是一种不积极的态度去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体育教育在身体素质锻炼方面的作用越发的重要,是使学生身体协调性快速发展的一种方法。通过多媒体、书刊、网络直播等方面获得的信息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不断的引用新的方式与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善,在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进入情境,构建支架,独立思考探索,协作学习,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得出的实验结果来探讨,支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乒乓球技术中的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性,以达到让当代中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在乒乓球教练的引导下,发现最能让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和收获知识与技能最多的方法。创新乒乓技术教学的理念、方式、技术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

1 研究现状

通过走访当地许多小学的乒乓球培训课发现,全部都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去达到教学目标,并且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1]。通过采用支架式教学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对各个学科教学普适性较强,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与喜爱,但是支架式教学与实际的体育动作教学相结合的应用较少,因此这篇文章主要研究支架式教学和技术教学的结合,相互实践。如秦桂毅强调认知、情感和能力迁移三种教学支架的搭建[2]和樊思敏在其硕士论文《支架式教学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球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网球教学效果,对提高学习成果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动作技能支架,使学生在训练时思路清晰,而不是盲目跟随别人学习的方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支架式教学法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国支架式教学法的开展现状以及相关专题材料、学术期刊,以获得有关信息,利用支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和理论知识的专业书籍与报刊杂志等查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建构和阐述,为寻求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打下基础。

2.2.2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学采用数据记录,然后运用Excel2016进行归类整理,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2.0版本软件对所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学生课堂正手攻球板数和技术动作测地所获得的成绩整理出结果,以此来论证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法所持有的观点与态度。

2.2.3 实验法

这次实验选取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三中小学部的12名中小学生乒乓球培训,全部都是乒乓球技术水平为零基础的学生,实验为二周8节课乒乓球教学课程。

2.2.3.1 实验分组

实验的对象是12名中小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为零基础,12名同学分成两组,第1组实验组的同学接受支架式教学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而第2组对照组人员使用传统的教学仍是影响下的乒乓球技术教学的实践活动。

2.3.3.2 教学内容

乒乓球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正手攻球动作。

2.3.3.3 实验条件控制

在进行实验之前,所有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为零,所以不存在系统的差异。实验组运用支架式教学和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两组乒乓球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场地条件,上课教师等均相同,教学都是采用“单盲法”。

2.3.3.4 实验处理因素

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实验组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分为5个步骤,创设教学情境,搭建教学支架,学生独立探索,同学之间协作学习,教学效果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以老师为主体的示范以及分解动作讲解,与学生共同练习动作来进行教学。

2.3.3.5 实验评价

课程结束后,测试两组学生的正手攻球的成绩,采用全国青少年乒乓球等级考试,根据乒乓球9级的内容与标准,对实验组和测试组进行一级的内容与标准测试,标准1:右1/2台连续正手攻球60板/1分钟完成。测试结束以后,调查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给予技评分。

2.2.4 问卷调查法

在课堂上通过向学生发出纸质问卷,回收问卷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一定的基础依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课题设计了有关于学生对于乒乓球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在学生的初期和后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变化,全方面的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不同教学法下,学习过程对于所学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区别。通过了解学生性格,使自己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为最终研究的成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2.2.4.1 问卷的设计

问卷主要从乒乓球技术教学的学生,对乒乓球项目的兴趣度;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认知度;对新型教学法的肯定度;对乒乓球技术教学方式合适度几个方面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2.2.4.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分别向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关于乒乓球学习兴趣水平问卷调查”纸质版。

2.2.5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在信度的检验方面,通过对12名学生分二次采用相同纸质问卷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这两份问卷的相关系数R=0.793,两次问卷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p<0.05),说明两个问卷之间的选项题目几乎没有相似性,两种教学方法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本问卷具有相对较高的信度。

2.2.6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保证好本问卷设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运用了专家评定的方法,对问卷内容的有效性进行评定,确认。邀请了6位分别为乒乓球专业教练,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专业等专业大力,对问卷调查设计:“很合适,合适,一般,不合适”4个层次进行评价反馈的信息如下表:

表1 关于乒乓球学习兴趣水平问卷调查统计表

表2 问卷效度评定结果统计

由上表可知,83.3%的专业教练对问卷内容给予的很合适和合适的评价,总体上可以肯定问卷的内容,表明了这个问卷的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标准化要求。

2.2.7 支架式教学环节

充分的备课是课堂高校的根基,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规范教学课堂,所以设计了支架式教学环节,让老师和学生充分的运用教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共同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图一 为上课的内容

课前设计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提前让学生了解知识,获取教学任务,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就是跟文化知识里的预习是一个效果,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首先教练准备好马龙的视频和乒乓球正手攻球的理论知识以文件的形式发给群里,学生考完以后回复收到,学生开始提问题,师生之间互相交流。

准备部分搭建教学支架的目的是简化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动作的任务,让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搭建动作支架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当中形成正确动作的意识,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就是让学生更快的学会知识与技能,产生出一种成就感,继而保持一种快乐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支架,选位-引拍-击球-跟随-还原,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对每个部分可以加强练习。

基本部分设计的原理以学生为主体,独立思考是为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协作学习是为培养学生的社际能力与团体意识,产生的效果是创造出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独立思考是学生先去摸索正手攻球的动作,在跟同学合作互相看动作是否规范,在由教练引导,选位-教练先在球桌一端示范站位,然后用粉笔在脚下画一个脚移动的圈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自己最合适的位子,引拍面-教练跟学生一起练习大鹏展翅的动作,告诉学生引拍面要把球拍拉到后面去和翘起拍面,击球-教练可以把支架球贴桌子上,学生就在前面的练习下,连接起来击球。跟随和还原-教练引导学生要击球完记得跟随和还原正手攻球的动作。所有动作都讲解和示范过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播放音乐练习正手攻球动作,为了保持正手动作在打球的时候不变形。

创新部分设计的原理对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种肯定,动作视频完成作业有利于为下次课打好基础,及时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产生的效果是更加促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更好的因人而异的教学。回去发视频在群里,师生共同交流,也是可以及时发现教学效果和学生个体对上课教学吸收知识的程度,下次课在由教练单独跟发视频的同学解决动作问题。

3 实验结果

3.1 实验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形态对比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形态对比

由以上的表,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身体形态指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值分别为:年龄的p值0.27大于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年龄上不具备显著差异;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身高p值为0.43大于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身高不具备显著差异;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重p值为0.43大于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身体的体重方面不具备显著差异,所以这次抽取的实验在身体形态上没有显著差异。

3.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

通过表4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一分钟连续击球板数的对比P>0.05,可知无显著差异,满足实验要求。

表4 实验组与对照实验前一分钟时间内连续击球板数对比(n=6,)

表4 实验组与对照实验前一分钟时间内连续击球板数对比(n=6,)

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攻球质量的对比分

通过表5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攻球命中率每个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满足实验要求。

表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攻球命中率对比

从表6的数据中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攻球一分钟攻球八次的实验数据分别为第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8.78±1.24,8.43±1.12,第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10.93±2.63,10.68±2.19,第三组实验组和对照组9.25±2.36,8.76±1.26,第四组实验组和对照组10.56±2.42,9.73±2.37,第五组实验组和对照组11.78±2.49,10.36±2.43,第六组实验组和对照组9.42±1.53,8.47±1.48,第七组实验组和对照组11.27±2.63,10.42±2.57,第八组实验组和对照组12.76±2.75,10.72±2.67,这八组正手攻球一分钟的实验结果T和P值每一组都是T>2和P<0.01,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表明采用支架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加有利于连续击球板数的提高。

表6 实验组与对照实验后一分钟时间内连续击球板数对比(n=6,)

表6 实验组与对照实验后一分钟时间内连续击球板数对比(n=6,)

通过从表7可以得出,实验组的命中率比对照组的命中率高,说明T>2和P<0.01的结果在实验教学中有明显的差异。在乒乓球技术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搭建正手攻球的动作支架,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规范动作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正手攻球命中率向高层次发展,进而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

表7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攻球命中率对比(n=6,)

表7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攻球命中率对比(n=6,)

支架式教学法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的其中之一的方式,也逐渐成为文化课堂研究重要方面,这支架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建议合理的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所学习知识的新内容,支架式教学的使用更有力,普通中小学生乒乓球技术战术的研究,对提高乒乓球技术教学自由广泛的指导意义。

3.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组的自我效果评价调查

由表8和表9可以看出,采用支架式教学的学生比较满意,说明支架式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教学环节来说,传统的教学只要在课堂上教会动作有成绩就可以了,但是支架式教学除了搭建支架之外,同时让学生练习多媒体应用后独立思考,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基于在群里发自己探索正手攻球动作,共同交流动作学习心得,增强学生们在群里的活跃度。

表8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乒乓球技能的自我效果评价调查

表9 实验后对照组学生对乒乓球技能的自我效果评价调查

支架式教学法中的支架,为学生提供了符合其自身发展的知识支架引导和技能支架引导,渐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老师的引导慢慢地过渡到以学生独立完成某一教学动作和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初级的能力水平发展到高级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提升他们学习乒乓球技术的参与度,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在乒乓球技术有更多的兴趣。支架式教学法激励学生完成单独的探索,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不断随着学习过程的更加深入,使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学生要慢慢地撤销教学支架,吸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后慢慢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5 支架式教学法下的乒乓球技术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普通中小学乒乓球技术教学现状是特别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同学们在乒乓球技术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认知比较简单,让学生特别注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敷衍各类考试,缺乏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才导致了,大部分学生都是传统的书呆子式的发展,既然不能符合现代普通中小学的自身发展要求,因此要适应现代社会改变教学方式,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从表10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法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非常提倡老师为学生搭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支架,让学生逐步分环节的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更好协助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支架式的教学法丰富了普通中小学乒乓球技术教学的研究,对于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启发作用。

表10 两种教学方式

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正手攻球技术水平的摸底测试。这样做的原因是想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所具有的乒乓球水平,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对乒乓球的球性是否具有用于实验的显著性差异(认知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其在统计学水平具有更加合理的科学性实践意义。使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正手攻球后测成绩数据指标进行差异化检验和系统的对比分析。

由表11可知,在整个教学实验完成后,实验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水平比对照班的技术要高,实验班的命中均值比对照班的均值要高一些,两个班经T检验(p<0.01),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表明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板数率以及技术水平。

表11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正手攻球独立样本T检验

3.6 支架式教学法的乒乓球技术教学有利于将情境带入到学习过程中

在QQ群里发奥运冠军马龙的正手攻球动作的视频,就是把学生带进情景当中,想象自己以后也可以成为奥运冠军的成就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传统的教学理论都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只有认真掌握了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够理所应当的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但是我们都知道,生活和课堂是两种不同的环境,他们相互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所以学生很难利用所学的单一的固定的理论知识去理解乒乓球技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中的情景带入到生活中,用举一反三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乒乓球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乒乓球知识理解与技能的掌握,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2.支架式教学法不仅提供专业的知识框架和动作技能的框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支架式教学法运用在乒乓球正手攻球实践课中取得的成功,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是对乒乓球技术课教学改革的一次新的尝试,提供宝贵的经验。

4.支架式教学法的“创建情景,搭建支架,独立思考,协作学习,效果评定”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引导作用,从而使得课堂资源利用最优化。建议对个中小学乒乓球技术课,有计划地、逐步地推广实施支架式教学法;同时不断改进提高支架式教学法的技巧,对支架式教学法加以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其他教师在从事乒乓球训练可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乒乓球实验组支架
乒乓球悬浮术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乒乓球与大铁球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