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近三版评分规则探析花样游泳之未来发展

2022-02-19莉,许新,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评判变化规则

李 莉,许 新,董 辉

花样游泳评分规则是花样游泳发展的风向标,规则的变化引领着其发展方向,对于花样游泳从业者来说,学习规则的同时,更需要把准规则,“吃透”规则,并从中探索和发现花样游泳未来发展之趋向。《国际泳联2017—2021版花样游泳规则》在完成分与难度分等的评价要求上进行了较大调整,使其变化较多。基于此,立足于现版规则,探索花样游泳未来之发展变化,是中国花样游泳在世界花游领域永葆领先、甚至更进一步地必由之路。

1 新周期花样游泳评分规则变化特点

1.1 完成分评判更为严苛

花样游泳自产生规则之日起完成分就是其评分依据之一,无论每4年一版的规则如何变化,完成分始终占据重要评判位置,不容小觑。其一,在动作角度不规范、动作出现不应有的移位等问题方面,从前的花样游泳规则并未给出扣分标准,一般而言,裁判员会根据动作不到位或过位的程度再加之个人评分经验酌情给予扣分,但《国际泳联2017—2021年花样游泳规则》中,对类似动作给出了细致标准与评判依据。其二是关于动作角度的评判方面,现版花游规则做出了细致描述,将动作按照完成角度的偏差分为大、中、小三个扣分等级,并依据不同的偏差范围给予从0.1至3.0的扣分尺度。其三是有关转体类动作与旋转类动作的特殊规定,在2017年以前版本的花样游泳规则中,对于转体、旋转动作完成的周数不足或是超出,以及对于转体方向的错误等均没有特别规定,裁判员会依据个人的评分经验,及完成的差别尺度给予相应扣分;而现版规则中,具体指出在上下旋周数不同、转动方向不同,与所要求的周数出现1/4的偏差,或在连续旋转中周数偏差多于、少于180度等情况下,该动作均为零分。其四,劈叉类动作增加评分等级,劈叉类动作以双腿之间分开的角度进行等级划分与分数评判,从双腿之间完全分开的180°接近完美的9.5分,到双腿之间小于100°类似于剪刀式分开的0.1-2.9分,现版花游规则中都运用文字解释及图片说明进行了详细规定。(具体增加评判标准参见表1)。

表1 现花样游泳规则完成分增加评判标准一览表

通过对现版规则完成分所增加的评判标准进行统计可见,完成分的评判标准不再是笼统的描述式表达,而是增加了标准化、数量化、分数段的表述形式,使规则内容变得更为详实,亦使动作评判更具量化标准。很多动作从规范性的描述变为对扣分点的解释,从描述性语言变为清晰可见的数字量化,裁判员的评分准则亦从主观感受变为运用量化指标来进行评定。

1.2 艺术印象分占比增幅显著

现版花样游泳规则变化最大莫过于对艺术印象分的描述与评判。首先,对于花样游泳的称谓发生极大改变,将原来的“Synchronized Swimming”变为了“Artistic Swimming”,即将原本的中文直译“韵律、同步游泳”,更名为“艺术游泳”。随着花样游泳运动的发展,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日益发展,花样游泳早已不是那个发展初期仅靠同步腿来支撑的表演性项目,惊险的托举,高难度技巧性的配合动作,长时间且富于变化的难度腿组合等,都极大地增强了花样游泳的艺术与竞技性,“Synchronized同步”二字已严重制约了花样游泳的现有内涵,现版规则中“Synchronized”用“Artistic”取而代之,可见,花样游泳的未来发展会更加注重其艺术内涵,强化其艺术深度,加强对艺术元素的要求。此外,现版花样游泳规则中规定,在总分(即最后得分)相同情况下,两支队伍的最终排名用“艺术印象分”评判,艺术印象分高的队伍排名在前获胜。

从艺术印象分的涵盖内容来看,现版花样游泳规则涵盖的内容更为全面,评判角度也更为多元,相关解释更为细致。以“编排设计”一项为例,在2009-2013年版的花样游泳规则中,对多样性、创造性等进行了相关诠释;在2013-2017年版花样游泳规则中,除去上述内容之外,又将“其他艺术因素”单独提列出来,加以说明,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2017-2021年版中指出“要巧妙地把运动员高超的技术和这个动作的多样性、创造性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艺术作品”。由此可见,对于“编排设计”的注释亦不再仅限于某些腿部或手臂动作的多样与创新上,而是涵盖的范围、领域更为广阔,强调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有关艺术印象分具体变化内容参见表2)。

表2 近三个周期花样游泳艺术印象分阐述变化对比

从近三版花样游泳规则的变化中可见,艺术印象分的内核发生了较大变化,对编排设计、音乐诠释以及表现方式三个评价点的描述越来越详尽。对于运动员而言,完善的个人技术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磨练提高,高难的动作难度亦可以在编排之中用创意体现,而未来花样游泳的发展,各国运动员竞争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将会集中于艺术创作水平的高低,艺术印象分的将成为了决定竞技成绩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1.3 难度分增加评价等级

在2013年之前版本的花样游泳规则中,自选动作的评判仅包含完成分与艺术印象分两个方面,从《国际泳联2013—2017年花样游泳规则》开始,难度分从完成分被剥离出来,单独罗列,且占30%的分值;2017版本的花样游泳规则中,对难度分的考量范围与评定标准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与说明:其一,对难度分做出详尽的分值等级评定说明,对每一个分数段的动作要求、难度标准给予诠释;其二,更为细致地规定了极限高难度(Extremely High Difficulty)、非常高的难度(Very High Difficulty)、高难度(High Difficulty)、中等难度(Moderate Difficulty)以及低难度(Low Difficulty)的标准与要求,对不同级别的难度解释更为全面;第三,对难度分评价标准(Guiding Scale for Difficulty)的描述与解释涵盖了花样游泳评判过程中所有需要考虑的元素,不仅包括腿部动作组合、划水推进技术、队形变化、难度动作的置放位置,还包含了托举组合的复杂性、冒险性,亮点动作的快速、高位、角度变化等全部内容。(具体变化与内容参见表3)。

表3 近三个周期花样游泳难度分值变化对比

通过对近三版规则难度分值评判内容的比较可以发现,伴随着花样游泳运动的发展,难度将成为展现花样游泳竞技能力,体现花样游泳动作强度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展现运动员实力的必需品,是每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必须提高的专项能力。

2 花样游泳未来发展新趋势

2.1 动作完成展现高、快、齐

随着花样游泳运动的发展,对动作完成质量的评价越来越需要具有规范性,标准化,明晰化,裁判员主观印象评定性缩小,评价的量化标准日益加大,所有动作需展现高度,在高水位下完成,“高”是未来花样游泳完成质量上所追求的第一标准。因“水”而生的花样游泳其所有动作展现都要受限于水,依附于水,借助于水。一方面,水限制了所有动作的表现,很多全身展现起来更美的动作,在水中只能是要么上肢、要么腿部的半身展现;另一方面,水又赋予了花样游泳动作别样的艺术体验,半身展示的肢体动作使花样游泳不仅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同时也再生了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赋予花样游泳一种别样的美感。水的存在以及对艺术与美的追求使花样游泳的动作完成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所有动作的呈现都是水位越高越好,身体部位的展示越多越好。换而言之,通过躯干的控制加之腿部与上肢的合理用力,身体露出水面的位置越多,展现的动作越具高度,说明运动员摆脱水阻力的能力越强,肢体所占据水面之上的空间越广,所展现的动作也随之越伸展、开阔;在动作达到最大高度的情况下,亦可以创造出更多独特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基于此可以预测,空间表现最大化的视觉效果将是花样游泳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它要求运动员肢体更多的脱离水平面,头、上肢、腿部等得到更多的表现,呈现给观者的肢体展示更多,运动员的表现空间范围亦应更广。未来,花样游泳成套参赛作品必将以尽可能达到最高水位为卓越的标准,实现最大化范围展示为追求的方向。

作为竞技运动项目花样游泳不仅要展现艺术,显示意境之美,更为重要的应是在运动中体现竞技性,展示奥林匹克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全面发展”的精神。因此,柔美的舞蹈不是竞技运动,慢节奏的花游动作展示亦不能体现竞技运动中“更高、更快、更强”的极限追求精神,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的花样游泳需要以高效、快速为标准进行展现,“快”是动作完成质量卓越的又一评价标准。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快速、连续且有力、伸展的呈现动作,是对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竞技能力,卓越技术水平,优秀完成质量的极大考验。当音乐以一种时间的概念进入花样游泳动作之中时,快的具体体现就是其节拍、节律之快。在动作快速且富有变化的情况下,完成各式动作是一个队伍竞技运动能力、技术水平,动作完成如何的综合体现。未来,快速、高位、伸展地完成动作是运动员的努力方向,亦是花样游泳发展的潮流趋向。

花样游泳最初名为“Synchronized Swimming”,可见韵律性、同步性于花样游泳而言非常重要,“齐”是花样游泳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又一完成质量评价标准。无论是和音乐旋律、节奏之间的配合,还是运动员之间的配合,都需要通过整齐与同步来体现,尤其在双人和集体项目中,“同步”占到了完成分分值的50%。满分10分的成套作品不仅要求运动员水面上的动作完全一致,也要求水面下的划水、踩水、蹬腿、变队等动作都应做到精准同步。虽然随着花样游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双人和集体项目在成套动作展示时出现了重复、交替、传递、模进等借助于舞蹈编排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不可否认,整齐、同步仍旧是其中不能忽略的重要评判因素。变化多样的动作设计,非同步完成的视觉效果,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运动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显示其是否具备了卓越的编排设计特点,但却不能完美地表明运动员是否具有超高的技术、技能,亦不能很好地检验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如何,动作完成的整齐、精准、同步才是其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未来,精确的同步性仍将是花样游泳的发展潮流与方向,不容小觑。

2.2 编排设计体现新、美、境

编排设计之“新”,即参赛作品设计具有创新、创意,新颖且独特。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从中看到“生命”、“活力”与“生机”。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能够达到完美“10分”的艺术印象分需要蕴含“丰富的情感”,以新颖、独特、巧妙变化的成套动作质感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事实上,花样游泳成套作品的创新与出彩是其作品中的“精华”所在,是花样游泳更具艺术审美价值和艺术观赏魅力的出众之笔,精彩、卓异的参赛作品因创新性的存在而得以彰显“力量”,使其看起来充满魅力,饱含意蕴。花样游泳的编排设计必须具有创新、创意,否则,她将索然无味,无法留给人深刻印象,通过一个又一个“亮点动作”的存在,才能够显现成套作品的与众不同、独具魅力。面对未来,花样游泳的发展也必将朝着别致出彩、独出心裁的方向迈进,创新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编排设计之“美”应体现在艺术设计所涵盖的方方面面。现版花样游泳规则对“艺术元素”的运用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使其涵盖的范围和领域也更为广阔。规则之下,花样游泳之“美”更应注重艺术细节的呈现,将以往容易被忽略掉的艺术因素凸现出来加以重视,并进行相关研究。诸如,泳衣、头饰的色彩选用、图案设计等应与参赛作品主题密切吻合;妆容在干净、整洁的同时应考虑与泳衣之间色彩和谐相配;音乐的设计、剪辑不应是“短篇故事集”,而是能够将成套动作穿连在一起的“一部小说”;动作设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亦应是相互烘托,相互“成全”,共同展现;成套动作的编排风格,空间层次的运用等都应结合与艺术、技巧等相关的多种理论进行设计……总之,应提升“艺术元素”的各种必要因子,使其艺术之美得以最大化的彰显。

编排设计之“境”不仅需要在音乐选用,动作设计等方面展现情景,未来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花样游泳运动中极具特色的动作之托举。从二至三人配合的小托举,到八人有腾空高度、翻转难度的大托举,从抛跳式到翻腾式,从表现性动作到各种难度技巧,托举动作是成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闪光点”。现版规则中,将托举动作的难度等级单独罗列,并在编排设计的多样化中首次提到了动作设计的层次,强调了托举的各种类型,足以见其在花样游泳动作表现形式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队伍设计的托举动作均是在展现编排设计的高难度,或体现运动员超强的竞技运动能力,惊险性、冒险性是其设计的“源头”,托举设计与表现主题关联欠缺,与选用音乐关联有限,与审美意义亦非正相关。但随着花样游泳运动的进步与发展,未来托举动作的设计必将在展示难度,体现能力的同时,注重艺术性与审美价值方面的追求,托举设计要吻合音乐,贴近主题,体现情境,并且是具有较高艺术性、表现性与审美价值的,是脱离孤立的难度,而与其他动作相辅相成展现主题的。

2.3 动作难度需要变、脆、险

花样游泳是一项竞技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体育运动,在追求竞技体能的同时,对难度的追求不是一味强调动作速度快,而是要在其中不能失去“美”与艺术性,未来花样游泳应以多种动作变化形式体现难度,“变”是其难度发展趋势的首要体现,速度、方向、角度、幅度、位置,以及展现方式等均属于难度设计应基于考虑的不同角度。速度的变化主要是指在一种节拍速率下持续动作展现,时而保持一个姿势停留,时而在原节拍速率下加速或减速等;方向的变化主要是指做动作时,同伴之间出现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上的不一致,从而产生的变化;不寻常角度的变化主要是动作的完成并不固定在一个方位、角度上,而是有多角度、多方位的变化;幅度的变化是指动作由上肢或腿部屈伸、开直的小幅度动作,变化成为躯干参与、变形的大幅度动作,或反之从大幅度动作向小幅度动作转变,或一串动作中兼而有之;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员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队形变化呈现出方位的改变,队形展现时而平和,时而尖锐;展现方式的变化指有时动作是运动员同时参与完成,有时则出现依次、交替、递进、模进等形式……形式各异的难度变化会使观者对参赛作品难度印象深刻,不能忘怀。现版花样游泳规则中增加《难度附加表》来更为细致地说明难度评判,并在腿部动作组合,划水、游进技术,以及复杂性、冒险性因素中均有指出“动作的呈现要具有多样性”,可见未来花样游泳的难度发展需要在变化中展现难度。

难度之中展现“脆”即动作展示干净、利落,具有力度,单位时间内动作完成快速有力。花样游泳运动员力量的展现不仅是看起来富有激情,不拖泥带水,更是运动员身体内部发力的根源,是动作发出时身体内在冲动的外在展现,它要求用力不是呼之欲出的“动”,而是具有张力的“静”,是运动员拥有绝对能力与实力后的动作呈现。现版花样游泳规则中指出,腿部动作组合、游进与划水推进技术、动作衔接等方面难度的评判与是否展现出花样游泳动作力量密切相关,未来花样游泳的发展也必将如此,需要运动员以“力”的形式展示动作难度。苏珊.朗格曾经在其著作《感受与形式》中提及具有表现性的力:“不是真实的、身体上外显的力,而是虚幻姿势所创造的影响和能动作用的外观”,未来,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展现正应如此,通过运用最佳的身体感觉表现适度的张力,使难度动作看起来更具质感,而观者也能够透过这种“虚幻的力”感受到运动员的身体力量。

成套作品中涵盖极大的复杂性与冒险性(即动作惊险、复杂)是未来花样游泳难度发展的又一趋势。现版花样游泳规则中对于冒险性因素做了重要的强调,指出“冒险因素”不仅包含多个部分的复杂腿部动作组合,还要有方向、角度、姿势上的改变;不仅要有盲点队形的呈现与移动,还要有高风险的冲起劈叉、冲起下旋等动作的展示。例如,现版规则对于冲起劈叉、冲起旋转的动作评定中要求,在冲起速度很快、出现劈叉或旋转时的小失误,以及冲起速度较慢、劈叉或旋转完成较稳定的两类动作中,冲起速度快的动作更应给予肯定,分数应高于冲起慢失去冒险性仅求稳定的动作。此外,现版规则中将托举动作的难度单独罗列,将其难度等级进行细致划分,并托举动作的轴心、角度等加以详细阐述与评判规定……规则细节的种种变化均可预见,未来花样游泳的发展必定会将冒险性置于更重要的位置,含有多种形式的亮点动作也必将朝着更难、更险、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纵观近三版花样游泳规则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花样游泳的发展在完成分中将会更加强调所有动作展现具有一定高度,动作完成灵活快速,集体动作整齐同步;艺术印象分则要求成套设计富有创新、具有创意,动作展示要呈现出艺术之美,成套动作的主题亦应结合意境,展现音乐;而在难度分方面会更加要求动作清脆有力,作品设计惊险、复杂且富有变化。未来,谁的参赛作品能够具备“高质量”的动作完成,充分展现艺术之美,精准诠释高超、复杂的难度,谁救有可能震撼观众,感染裁判,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

猜你喜欢

评判变化规则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这五年的变化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让规则不规则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