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水文化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建设思考

2022-02-19何道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设思考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设计

内容摘要:围绕教育部颁布指导地方高校制定与实施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标准,特色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地方高校课程改革建设中逐步兴盛。以汉江师范学院《汉水文化》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建设为中心,通过展示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法选择,课程受众定位与建设基础积淀,在线课程建设设计与思考,可启发地方高校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观念转变,构建展现人才培养特色的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

关键词:汉水文化 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基础 课程设计 建设思考

《汉水文化》作为汉江师范学院公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文化素质拓展课程,已建成在线开放课程,以期在社会上推广。在课程建设使用中,如何重新认知课程内容,怎么样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发挥课程使用成效,值得思考。

一.《汉水文化》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法选择

汉水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悠久、最应享有尊崇地位的河流应该是汉江。[1]汉水文化研究是汉江师范学院传统优势研究领域。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汉水文化》课程教材内容立足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历史性、经典性、大众性、本土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标准,本着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流传生态诉求,以乡土乡风、乡情乡音、乡俗乡忆为着重点,全面展现汉水文化的原生态,强力唤醒一方土地的古老悠久的历史集体记忆的编写定位,规范系统阐述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汉水文化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描绘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相和民风民俗,助力汉江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转型发展,助力地方高校实现“政产学研企”融合,努力传承发展地方历史文化,强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将习近平总书记“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的指示落到实处。

二.《汉水文化》课程受众定位与建设基础

(一)课程受众定位

《汉水文化》学习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校内相关专业学生,主要是校内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广播电视编导、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教育系教育学等文科类专业学生;二是流域内相关高校学生相关专业学生,主要是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成员高校的文科类专业学生;三是流域内相关旅游企业员工,可作为其文化素养拓展课程和企业文化培训课程进行推广。受众目标有两个,一是学校学生由文科类专业学生向理工类专业学生推广,逐步建设为学校所有学生的通识课程;二是校外受众由流域内旅游企业员工向全社会各行各业推广,逐步建设大众文化普及课程。

(二)课程建设基础积淀

《汉水文化概论》是湖北省内开发的第一本汉水文化教材,《汉水文化与区域旅游》是全省范围内率先开设的第一门汉水文化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和课程的开设均具有开创性意义。同时为推动《汉水文化概论》课程品牌化建设,奠定厚实的课程前期建设基础,课程团队做了系列工作。一是面向汉江师范学院与武当山风景导游服务中心合作开办的武当山导游班和汉江师范学院与湖北武当太极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太极湖集团酒店班开设《汉水文化与区域旅游》课程,不仅获得学生好评,更获得旅游行业专家和一线旅游企业肯定;二是2012年6月课程负责人潘世东教授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与湖北省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片《汉江》主笔,多次受邀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和机构企业,作汉水文化专题学术报告,2009年9月,课程负责人在湖北电视台“荆楚讲堂”讲授汉水文化四个系列18集,并先后接受山东卫视、四川卫视、江苏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对汉水文化问题的专访;三是2012年2月至5月,课程负责人潘世东教授领衔承担并完成《襄阳市鱼梁洲国家汉水文化旅游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的调研与制定;四是该教材的配套成果《汉水文化论纲》分别获得十堰市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一等奖、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六社科成果三等奖;“汉水文化系列论文”获200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届社科成果三等奖。五是本课程授课对象之一的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获得批准参加“湖北省汉江师范学院普通高校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六是汉水文化研究于2014年6月获批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建设,承担《汉江流域民歌论纲》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重大横向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新近出版《汉江歌魂》《明代汉江文化史》《汉水食俗文化论略》等著作10余部。

三.《汉水文化》在线课程建设设计与思考

(一)课程设计

《汉水文化》在线课程,内容涉及2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训练题(选择、判断)10个,总计200个训练题,每个知识点视频10分钟左右,文章讲稿1500字左右,图片音視频素材不少于10个,1.5个学分,课程视频总时长190分钟。课程设计体现出文本教材建设基础牢固、课程内容设计亮点突出、课程制作过程精打细磨、课程内容形式完美结合等特色。

文本教材建设基础牢固。在线课程建设必须要有教材文本作为基础进行展开。《汉水文化》在线课程建设,参照的教材是《汉水文化概论》,由主讲团队潘世东、王道国2位教授主编,参照的学术著作是《汉水文化论纲》,由潘世东教授著。这2本著述在汉水全流域乃至全国汉水文化研究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可。其中《汉水文化概论》教材建成以来,被陕西省理工大学选用为全校公选课程进行连续开设。潘世东教授坚持汉水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工作先后给旅游与管理系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汉水文化概论》,课程团队成员何道明老师给教育二系连续两个年级开设《汉水文化概论》,作为通识课程有近千学生学习;赵盛国副教授于2018年9月在全校开设《汉水流域战争文化》全校公选课程,有200余名学生选修。权威性的教材为在线课程建设奠定牢固基础。

课程内容设计亮点突出。《汉水文化》课程建设设计分为“教学视频录制计划”和“在线学习活动计划”两个板块。“教学视频录制计划”是主讲团队将课程内容,按照在线开放课程设计规律,将45个知识点,碎片化削减、浓缩为20个知识点,进一步体现亮点知识。此20个知识点包括四个汉水风貌知识点,三个汉水风骚知识点,汉水风习、汉水风韵、汉水风铎、汉水风致、汉水风驭、汉水风华知识点各二个,汉水风泽知识点一个,在九个以“风”为体系部分中,让亮点更亮。在线教学活动的设置,以评析说讲为主,尽量展示课程的趣味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基于活动理论,列昂捷夫认为,活动反映的是学习主体的需要,当学生满足了学习需要,目标也就达到了。[3]基此,在线教学活动设计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目标。

课程制作过程精打细磨。课程制作严格按照制作标准和程序操作。在立项建设以来,就制定了制作方案,强调分工及建设安排,自我提出建设要求。按照相关规定,课程负责人承担知识点不少于全课程的25%,而潘世东教授本应承担4个知识点可符合要求,他却主动承担6个知识点的讲解。其他主讲人也积极配合,从知识点文稿撰写修定、素材提供选用、视频录制审核、课程网站建设打磨,不放过一个错误标点,不容忍一个不雅表情,逐分逐秒审视課程视频。团队成员尽管来自不同部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领导),本职工作繁忙,但大家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先后自发组织和参与集体建设活动10余次,从未有人请假缺席,把课程建设当成本职工作对待,才使得课程建设确定良好效果。

课程内容形式完美结合。《汉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课程内容充满古典气息,高雅而又厚重,为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为课程推广奠定基础,大量参照相关高校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课程基础上,积极策划构思,在制作公司提供的视频背景、风格、重点知识展示形式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仅视频片头改了三次,色调搭配、人物元素点缀都做到精挑细选,知识点展示尽量简短明了,便于学习者学习,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二)课程建设思考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文件发布,文件以“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为基本原则,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杜文军等认为在线课程建设应:“加大课程资源统筹,构建在线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和保障机制,实施有效的推进措施,体现人才培养特色。”[4]从精品课程到一流本科课程,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且突出特色的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基于《汉水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有几点可启发地方高校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一是文本教材建设要基础牢固,为视频课程内容设计提供源泉。程秀花等认为:“教材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既是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也是引导教学方向、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5]在线开放课程由于借助于网络而受众面广,教材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汉水文化》在线开放课程有系列参考教材,其中《汉江歌魂》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改版后《汉水文化概论》成功入选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汉水文化概论》教材建成以来,被陕西省理工大学选用为全校公选课程进行连续开设。《明代汉江文化史》与《汉水战争史》均为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二是课程制作过程要精打细磨。为保证课程建设效果,团队先后拟定《建设方案》《课程大纲》《各知识点讲稿》《各知识点素材》《课程建设进度表》《课程录制方案》等文件,与录制公司互动,填写《样片确认单》《修改意见单》《课程验收单》等。三是课程内容形式要完美结合。韩燕等强调:“一个优秀在线开放课程的背后需要多方面资源的支撑,包括优质的课程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可观的经费支持,较为复杂的制作过程和较高的技术条件等。”[6]在线课程网站建设是一个技术活,虽然建设任务委托给了课程制作公司,但是课程应用需要课程团队老师掌握课程网站的教学使用和维护技巧。《汉水文化》课程内容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气息,厚重又高雅,为妥善结合形式和内容,以更好的进行课程,在借鉴很多高校传统文化视频的前提下,努力构思策划,基于制作公司提供的重点知识展示、视频风格与背景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修改意见,精挑细选人物元素点缀、色调搭配等细节,简短明了的展示知识点,方便学生学习,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总之,课程建设团队合理,课程信息资料齐全,课程网站优美。

《汉水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认知不够,经验不足。课程团队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律把握不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进一步优化。二是经费有限,保障乏力。建设经费不足,课程建设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推广不力,成效待显。仅靠学校内部推广,课程的价值和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如何改进,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广规律,学习学校《汉江师范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汉江师范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等有关制度和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建设认识,提升老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力;二是争取经费,优化建设,积极谋划争取建设经费,对已建设的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效果;三是注重推广,发挥效益。通过教师、学校、平台三结合,将课程推广到兄弟院校,推广到相关行业,推广到社会,通过推广发挥课程效益,由校级课程推送到省级乃至国家级。

参考文献

[1]潘世东.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光芒(五题)[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8-1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3]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长春:吉林大学,2011.

[4]杜文军,孙斌.慕课背景下高职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09):93-96.

[5]程秀花,田晨苗,林淼,王琳,赵国琦.智慧课堂背景下的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09),10-12.

[6]韩燕,沈元元.应用型本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交际,2019(10):34-33.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汉江师范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通识教育视域下地方高校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以<汉水文化>课程建设为例》(项目编号2019C13)成果。

(作者单位: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设思考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基于CRP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