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美创 “废”比寻常
——基于回收材料的幼儿园创意美术项目的实践
2022-02-18俞剑芬
■文/俞剑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回收材料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主要创作材料,不仅能够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还能够降低活动成本,让幼儿真正回归生活和自然。
基于回收材料的创意美术项目能够赋予幼儿园环保教育新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一种新的环保教育样态,让幼儿在参与各种创意美术项目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艺术的新奇,从而形成环保意识。可以说,基于回收材料的创意美术项目巧妙地发挥了美术的独特价值,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环保教育的目标,也相应地丰富了园本美术课程的内涵,使其彰显出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理念。
一、基于幼儿视角,创设良好的创意美术环境
教师应以幼儿为本,基于幼儿的视角,从宣传、欣赏、学习三个目标出发,进行环境创设,将环保知识和理念巧妙地融入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通过环境的作用,幼儿能直接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启迪。
(一)多途径拓展——创意美术材料多元化
美术材料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教师要采用建立资源库存、开发创意工具和挖掘特殊材料等途径,让种类繁多的低结构和生活化材料成为支持幼儿开展美术创作的有效载体,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1.建立资源库存。依托美术工坊与班级美工区建立美术材料资源库,每月提供一份需要收集的材料名单,由家长、幼儿、教师三方共同收集,为幼儿园自主创意美术活动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由此,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收集习惯,资源区材料丰富多元,源源不断,用之不竭。
2.开发创意工具。利用生活材料本身特有的纹路或材质改造的美术工具,能够契合不同美术活动的需要,满足幼儿在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中自主运用和自主创作的需求。
3.挖掘特殊材料。只要运用得当,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教师可以拓宽材料的范围,与垃圾分类活动相结合,挖掘生活中比较特殊的材料,如果壳、树枝、螺帽、弹簧等。
(二)多维度创设——人文环境生态化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从美育的视角出发,呈现具有情趣的艺术化环境,同时也要从环保教育出发,投放各种生活化材料,营造生态化的创意美术环境。
1.宣传环境润心。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是践行环保理念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环境,发挥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从而润泽幼儿的美好心灵,并激发幼儿参与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
2.学习环境启思。根据美育的目标和创意美术项目的需要,教师可在多个创意美术环境中阶段性、系统化、散点式地渗透环保理念,促使幼儿直观、自主地与环境互动,以此启发幼儿艺术创想的思维,为创意美术活动提供借鉴。
3.欣赏环境激趣。在园内公共区域,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回收材料打造立体化、生活化的艺术审美环境,让幼儿在欣赏美的同时充分感受各种生活物品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其对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多视角打造——玩创空间动态化
我园创建的八个美术工坊是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主要场所,坊内空间装饰能否凸显工坊特色、创意美术材料是否多元、各种物品能否体现回收材料的价值都是工坊环境打造是否成功的重点。
1.空间装饰显特色。八个工坊主题不一,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工坊的环境也必须凸显各自的艺术特色,采用与其主题相契合的材料进行装饰,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创意美术材料显多元。教师在每个工坊内都投放了大量的生活化材料,以完全开放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在玩创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地取用,通过多种废旧材料的组合运用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3.实用物品显巧思。教师根据旧物原有的特征进行巧妙的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将它们放置在工坊的环境中,在发挥其装饰功能的同时,充分凸显创意的巧妙。
二、基于生态导向,拓展创意美术活动途径
(一)家园社互动,联手“玩美”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对此,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把他们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适宜亲子开展的各种创意美术活动,巧妙利用社区资源,促使三方积极互动,有效提高亲子“玩美”质量。
1.亲子日自由“玩美”。结合幼儿园的美术特色课程,教师可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日“玩美”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尽情享受各种创意美术活动,这样既可以营造良好的美术创作氛围,又有助于挖掘美术课程资源。
2.家庭中快乐“玩美”。教师应充分利用家庭游戏的契机,为家长提供各种适宜在家庭中开展的创意美术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和协助下,与各种生活材料进行亲密而频繁的互动,体会“玩美”的快乐。
3.社区里自豪“玩美”。教师应拓宽创意美术课程的实施途径,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开展亲子“玩美”活动,为社区环境的美化作贡献,同时让幼儿体验到为社区“创美”的自豪。
(二)八工坊互动,幼儿巧手“创美”
工坊是幼儿自由“创美”的乐园,无论是对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还是对作品的预先设想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都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
1.自主选材。以资源库为载体,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元、开放、充足的美术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挑选材料,并且在实际创作中还可以不断调整。
2.自主“创美”。工坊的主题和内容是开放的,教师给幼儿预留了自主“创美”的机会,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确定创作内容。这种自主“创美”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原则,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自主布展。制作一件作品是一种“创美”活动,再配以其他材料呈现作品也是一种“创美”活动。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自主布展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习空间布局的简单方法,以此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聚焦幼儿经验,多元化支持策略的探索
课程建构来源于幼儿已有的经验。教师要聚焦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提供开放的环境和创作空间的前提下,从“创美”方法、评价方法、“展美”形式这三个层面助推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三步法“创美”,进阶式搭建学习支架
美术创作需要方法,教师可采用三步法搭建进阶式支架,引导幼儿学习“创美”的方法,促使幼儿建构新的美术经验。
1.精选材料。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是幼儿自己确定的,但幼儿的选择通常都比较随意,缺乏目的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设想,细致地观察和比较,从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最适宜的材料。
2.制定计划。在明确主题的情况下,教师应帮助幼儿一步步厘清自己的想法,并用绘画表征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提升幼儿落实计划的能力。
3.创作实践。制定计划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逐步进行创作,通过连续多次的活动,将头脑中的设计转化成具体的实物作品,并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有序地呈现创作过程。
(二)三方式“悟美”,多元化加强师幼互动
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将审美教育贯穿于美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引导幼儿在发现与感受美、创作与表现美、交流与分享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1.师幼互评。教师应以幼儿为评价的主体,让其对教师创设的工坊环境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师幼互评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发现的环境中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投票评奖。教师可采用投票的方式促使幼儿细致地欣赏创意美术作品,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从而增强其感悟美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
3.互赠作品。教师可以作品互赠为一种评价的方式,让幼儿将自己的创意美术作品与小伙伴互换,在接受礼物的同时,通过夸赞对方的作品表达谢意。
(三)三样态“展美”,立体式呈现“创美”成果
开展作品展览活动既可以美化幼儿园的环境,又可以为幼儿提供展示和欣赏美的机会,是创意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展美”形式有很多,静态化、动态化、共享式的“展美”形式都能从不同角度呈现“创美”成果。
1.静态化“展美”。教师应充分挖掘园内有限的空间进行艺术布展,如工坊、门厅、活动室、楼梯、操场等,还可以拓展到园外场地和社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2.动态化“展美”。灵动的作品需要灵动的展示方式。教师采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幼儿的作品,能让作品全方位地呈现,体现出动态美,相比静态化的“展美”,形式更加有趣。
3.情态化“展美”。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开设美术专栏和专属的视频号,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美术才能的机会。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记录和分享幼儿在班级或家里的快乐“创美”时刻,向其他幼儿分享“创美”的乐趣。
生态美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创意美术项目为环保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样态,基于幼儿的视角,聚焦幼儿的经验,以美育促德育,以德育助美育,能够使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乃至社区多方受益。当然,对于创意美术项目的研究还需教师进一步地探索,拓展生活化材料的种类,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回收材料,通过更为丰富的创意美术活动来提升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