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环节创新意 幼小衔接更自主

2022-02-18朱伊琳

幸福家庭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环节班级家长

■文/朱伊琳

教育的目的是不教,管理的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反思当下幼儿园生活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开展各类趣味创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引导幼儿走向自主管理,做好幼小衔接各方面准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生活环节问题多——《入学指导》引思考

一日生活皆课程,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日常生活活动如入(离)园、用餐、盥洗、如厕、午睡以及活动转换环节等,其所占时间比例是远超教育教学活动的,生活环节作为衔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纽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对于其价值认识和指导,仍处于初级水平。

幼儿园教育以“养”为主,小学教育以“教”为主。“养”重在习惯培养,“教”重在学科传授,两者相辅相成。从小学教师反馈的一些问题中,可以发现幼儿园阶段生活环节教育的缺失。一个小学新生在中午放学时突然晕倒,医生检查发现是中暑了,由于穿得太多又严重缺水导致。当问到为什么不多喝水、及时脱衣服时,这个学生回答:“幼儿园和家里都有老师和妈妈提醒的,他们会帮我脱衣服,喝水多了要上厕所,我不敢一个人去。”由此可见,缺乏适应新环境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在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生活习惯不良、生活自理能力差所致。教师应深度思考生活环节教育的问题,坚决落实《入学指导》的精神,高度重视幼儿生活环节中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并慢慢引导幼儿转向自主管理的状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生活环节创新意——自主管理更有效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生活环节的管理方面,教师让幼儿成为课堂主体,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活环节的各个部分,包括自主签到、自主选区、分工劳动、制定周计划、心愿打卡等等。由此,一个个充满创意而有趣的生活环节出现了。

(一)龟兔大比拼,用餐趣味多

自主用餐虽已尝试多年,但一直停留在形式“自主”,比如分两张桌子区别于其他区域游戏,或在边上摆一个签到墙等。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很快完成,自理能力较弱或缺乏时间概念的幼儿依旧拖拉,无法自己完成用餐。部分保育员由于缺乏相关意识,不断在催促“快来吃啊,再不吃我收掉了”等。

在中班,教师结合故事情境“龟兔赛跑”创设自主用餐的游戏比拼环节。环节中的名牌设计、记录卡、具体记录方式、龟兔选择等均由幼儿自主完成,比如名牌设计考虑很多幼儿对自己名字书写尚存在困难,选择幼儿图画+学号的形式,既便于个性展示又帮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巩固了数字概念;记录卡表格由幼儿自主设计,同时考虑了部分幼儿过敏或肠胃较弱不能喝牛奶的情况,幼儿能够学会自主感知身体状况,自主调控饮食。

部分教师常常忽略了用餐前后的过渡环节,在这个环节常容易出现幼儿间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寻求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在一次自主评价环节中,教师向幼儿发出了求助,“请你们帮我想想,吃点心前后可以做些什么呢?”幼儿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在幼儿激烈的讨论中,他们最后按照用时长短选出了“吃点心前可以做什么”十件事与“吃完点心可以做什么”十件事。

(二)班级小当家,本领智慧大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中班下学期,教师通过“集体讨论”“自主选择”“轮流担任”等形式设立了班级“今天我当家”栏目。

1.集体讨论。确定每周班级的“当家人”,教师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疫情防控期间,有些幼儿不太愿意洗手,总是趁教师没注意的时候偷懒。通过讨论,幼儿决定在班级设立“洗手管理员”,让有良好洗手习惯的幼儿当“小当家”,提醒其他幼儿洗手。

2.自主选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位“当家人”,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强化管理自身的意识。

3.轮流担任。“当家人”采用轮流制,每隔一段时间由全班幼儿进行评价、竞选,由养成良好习惯的幼儿担任。幼儿为了能够当上管理员,会自发地树立养成好习惯的意识,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幼儿在管理同伴的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将这些好习惯与态度扎根于心、外化于行。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任务意识不断增强,执行任务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为进入小学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打好了基础。

三、生活环节巧引导——自我评价促衔接

教师放手让幼儿“当家做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每一个生活环节都需要教师细心观察、适时介入、合理引导、有效总结,帮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表达想法、解决问题、总结方法,引导幼儿根据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实现自主管理的良性循环。

(一)自我评价,争做“棒棒哒”

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并融入新集体,对于行为倾向、情绪反应多变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如何既能让幼儿遵守规则,同时又能促进幼儿个性自由发展,一直是教师在思考的问题。

一开始,教师利用每周五的“离园谈话”,请幼儿说说一周表现。有的幼儿羞于称赞自己、有的幼儿过于夸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于是教师转换思路,请幼儿思考“本学期希望有进步的五件事”,通过征集与统计,确定了五件幼儿最想获得进步的事,如“上课眼睛要看好老师,不分心”“每天把菜吃干净”等等,并据此在班级中创设“本月关注”,以灵活的形式呈现幼儿关注的班级规则。“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通过一个月连续、渐进的关注与自我暗示,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向规则靠拢。幼儿通过自主评价的方式,将“加油哦”与“棒棒哒”名牌粘贴在对应板块。这种方式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朝着正面鼓励的方向引导幼儿都获得“棒棒哒”。

(二)收集方法,解决新问题

通过连续地观察与记录,教师发现生活环节存有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幼儿遇到问题往往只会寻求教师与同伴帮助,很少自主尝试解决,他们也很少总结经验,在后续面对同样的问题还是不知所措。

教师开展了关于“本月问题”的谈话活动,幼儿谈到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针对“新学期使用的吸管不会戳”与“点心用什么工具拿”这两个问题,幼儿各执己见,想出了很多创意点子。教师没有表示态度,而是引导幼儿“都去试一试”,同时将幼儿表达的想法做了归类、总结与展示。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验证了猜想、理解了工具的价值、感受了思维的力量。通过这样充满趣味而富有挑战的生活环节,幼儿会更加自信地直面未来小学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三)心愿收集,联系家与园

幼小衔接最不能忽视的力量,就是家园合作。如何让家长领会一日生活中渗透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并在家庭教育中延伸,是家园合作的难点。照片、视频固然直观,但是这种单向的输出,家长无法感受到幼儿的能力提升、情绪变化。

幼儿都希望家长能帮助他们实现心愿,教师鼓励幼儿通过“班级小当家”“争做小兔子”等活动积极收集奖励贴纸,同时将幼儿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展示在班级群。幼儿每周五带着“心愿卡”回家,在集满兑换“心愿”的同时,也和家长有了更多关于幼儿园活动话题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便渐渐知晓了教师的活动意图,也学会了鼓励幼儿更加自主地尝试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

幼儿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引导。只有教师与家长适时放手与鼓励,幼儿才有乐于尝试与挑战的倾向;只有教师与家长提供安全而适宜的环境与材料,幼儿才能调动感官、积极试错,寻找生活自理小窍门;只有教师与家长少说多观察,少做多引导,幼儿才会敢于表达、大胆表达,从而建立自信心,敢于并乐于自主管理。

生活环节的教育引导一定要以幼儿为本,教师应关注幼儿管理与服务的需求,为幼儿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肯定幼儿的能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经验。相信秉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幼儿意愿与个别差异的原则,每一名幼儿最终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顺利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

猜你喜欢

环节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心中的好家长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