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2022-02-18陈泓瑛

教育观察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全纳理念专业

陈泓瑛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2008年12月,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了“全纳教育:未来之路”的教育主题。全纳教育的意义就是保证全民教育,所有学习者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全纳教育旨在关注残疾人群以及各类特殊人群,通过教育更好地挖掘每个个体的潜能,减少歧视,提高社会融洽程度。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关注残障人士教育,特别是自闭症学生的教育问题。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专业意识。但由于我国全纳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针对特殊群体建立的学前教育机构较少,教师储备力量不够完善。因此,各高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时,应秉承全纳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对传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创新,以此培养更多优秀教师人才,为我国全纳教育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残障学生和特殊学生的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

一、全纳教育概述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会议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其中重点强调:“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个性、能力、兴趣和学习需求等,学校应该接纳全体学生,并努力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求。”[1]学校不仅应该为健康的学生服务,更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存在缺陷的学生身上,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在全纳教育的背景下,广大高校充分认识到了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性,并在改革过程中合理融入全纳教育理念,将全纳理念作为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有效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教育权利观

虽然《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理念,但目前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全纳教育做出界定。[1]托尼·布思给出的定义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鼓励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学校教育或社区文化课程;二是要减少或避免出现学生被排斥的情况。托尼的理念同时涵盖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显示出全纳教育的平等性。[1]全纳教育理念将教育视作每个学生的权利,每个学生都不应该因自身的智力、贫困或残疾等方面的缺陷,而受到任何的歧视和排挤。这也是全纳教育理念教育权利观的集中体现,它倡导学校一视同仁地接纳所有的学生。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致力于营造出“全纳”的环境,主动接纳所有人,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机会,从根本上防止“教育排挤”现象的出现。

(二)教育的平等性和多样性

以美国特殊教育学者考夫曼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全纳教育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他们认为教学和学习完全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共存,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整体性特点的教育系统。[2]西方学者的教育观点主要以特殊教育为基础,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可行程度也比较高。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中发表了观点:“全纳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文化、学习和社区的参与度,减少教育系统的内外排斥,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过程。”[1]全纳教育理念蕴含着教育无差别的思想,它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等和多样化的方针。教育平等主要是指应该打破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壁垒,适当减少特殊学校的数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接受教育。同时,教育平等还对普通学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普通学校的教育摒弃性别、贫富、优劣等偏见,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平等性。教育多样化则指的是学校不仅应该接纳所有学生,还要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并在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达到全纳教育的目的。相较于教育平等,教育多样化的要求更高。

(三)倡导合作,聚焦实践

托尼·布思提出:“全纳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它主张学生应该参与附近地区的课程、文化和社区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应该被统一对待,不应该受到任何排斥。”[3]全纳教育重视学生的参与感,聚焦学生被排斥的问题,并主要从集体角度出发,主张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有效打造和谐的全纳环境。另外,全纳教育还鼓励所有学生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全纳教育在倡导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主张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倡特长和兴趣培养

《萨拉曼卡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独特的兴趣、个性、能力和需求。”[1]因为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思维方式、个性特点、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也会不同。因此,在全纳教育理念下,统一模式的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教育要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和身心发展为基础,利用多样的教育手段点燃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进而为我国的人才储备提供可靠保障,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一)全纳教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指引正确的方向。目前,部分高校在制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时,会忽略全纳教育发展目标,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渗透全纳意识。而学生若不理解相关内容及含义,就很难在后续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找到正确方向,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并没有充分结合全纳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特殊技能,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面对特殊学生依旧无法很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严重受到阻碍。

(二)缺少相关人才培养

在全纳教育的视域下,学生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这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的数据表明,近十年来我国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已经超过50%[4]。但由于教师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这些学生仍然无法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教育。例如,聋哑学生的听力和语言功能存在障碍,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手语能力;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通常较差,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但目前我国具备相应能力的教师不足,导致很多残障学生只能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另外,目前关于全纳教育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活动十分有限,培训时间普遍较短。同时,并非所有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特殊教师专业,这很难保证我国全纳教育人才的数量。

(三)全纳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育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严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其兴趣也很难得到充分激发。一些教师在进行全纳教育理念渗透时,只注重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没有案例加持,也没有实践活动辅助,导致学生对全纳教育理解不深入、不透彻。事实上,许多自闭症学生及残障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实践内容和社会体验活动较少,活动中,教师能够对这些学生进行特殊关照,但不一定能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这导致这些学生只具备浅显的意识,其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这阻碍了特殊学生健康的成长。

四、全纳教育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全纳教育视域下,要想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提升教学水平,高校就要引导教师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系统讲解全纳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并以渗透全纳教育为教学目标,将全纳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还应该以全纳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配合真实有趣的案例,以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最后,高校应该缩小课堂规模,避免多专业学生一同上课的现象,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存在差异的,高校学前教育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全纳教育理念中,教师应该主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丰富教学活动形式,灵活运用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调整教学比例,合理减少理论知识的反复讲解,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充分认识到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所学知识。另外,高校还应该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邀请一些教学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走进学前教育课堂,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指导。

(三)开设特殊教育技能培训课程

各高校应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技能培训课程,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手语、盲文等特殊技能,学习简单的幼儿护理知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特殊技能培训,能够更好地帮助其在毕业后适应全纳教育视角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进而促使特殊学生在正常的学校也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健康成长。高校应将特殊技能培训纳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范围,以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全纳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同时,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融入全纳教育理念,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目标下建立起尊重今后每个不同幼儿的情绪和需求,以公平、公正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幼儿的意识,防止差别对待现象的产生。这也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从业后能够更合理地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及时调整并优化自身的教学目标。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全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还能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在关注学生实习情况的同时,重视实习单位的用人反馈,并根据具体的反馈信息,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向,让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地展开。这有助于加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其教师素养。

(四)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学校实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让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贴上标签,而是让教师依照评价的反馈,找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局限性,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学评价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降低了教学评价的价值。通常来说,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诊断性和形成性等类型,但传统教学评价更注重评价结果,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对此,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积极融入全纳教育理念,转变评价思维,除重视评价结果外,还要发挥教学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的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近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同时,在考试形式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考试热情,高校可以采取开卷、闭卷和教学设计等多种考试方式结合的方法。

(五)让学生深刻理解全纳教育的内涵

教师除在课堂上融入全纳教育理念外,还应该加深学生对全纳教育理念的理解。为此,学前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全纳教育理念的含义,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此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师除进行理论教学和示范教学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全纳教育的内涵,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全纳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从而真正掌握将全纳教育和幼儿教育结合起来的方法。情景演示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和体验工作时的情况,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代入角色,了解自身的不足。除了情景模拟,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幼儿园和学校进行走访,如自闭症恢复中心、特殊教育幼儿园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日后的工作职能和责任,有效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前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全面渗透全纳教育理念,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快适应日后的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广大高校提高自身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应该积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融入全纳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内容,使教育方法多元化,明确教学目标,并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

猜你喜欢

全纳理念专业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