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报如何做出“叫好又叫座”的好新闻
——从《黑龙江日报》三篇报道浅析纸媒新闻写作的经验

2022-02-18◎刘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鲜花稿件文章

◎刘 楠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21年8月前后,中国出现了极端新闻、热点新闻高度密集频发的罕见现象,河南暴雨、奥运会、新冠疫情、教育新政、吴亦凡事件、股市巨震等等,无一不是受到大众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媒体平台居然发生了“热点太多,头条位置不够用”的罕见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日报》在一个县深入采访,连续推出多篇优秀新闻作品,其中《小县城展现大格局——一笔7 800 万退税背后的重商态度与温度》、《鲜花盛放联合村》、《林甸“温泉+”旅游模式:一场自我颠覆的温泉保卫战》三篇稿件,在众多热点新闻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主管宣传部门和读者的高度评价,甚至读者特意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该稿件的相关采写背景,时隔几个月后,作者本人也在采访中听受访人主动提及相关稿件的情况。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几篇几乎是纯文字稿件产生了这么大的轰动效果。下面就从采访和写作的角度来分析。

一、采访是一切新闻形成的基础

一篇成功新闻报道的背后,必然与记者扎根基层的脚力、发现新闻亮点的眼力、对时代命题主动思考升华的脑力,以及善用笔触说话的笔力分不开,而践行“四力”的起始点,无疑就是采访。可以说,记者采访的技巧决定着新闻稿件的成败,好的采访就是好新闻成功的一半。

(一)采访要真正深入

记者采访带着任务、带着题目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往往就会只针对布置的题目采访,以完成任务为第一目标,很少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新闻价值和意义,既浪费采访时间,又浪费新闻资源,就算是“沾了泥土、带了露珠”也都不是最新鲜的,更不是最有代表性的。作者最初接到《鲜花盛放联合村》的采访任务时,基本要求是用类似散文的笔法描写乡村振兴中美丽的乡村环境,展示村民的幸福生活。这原本是一次很轻松的采访,但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并没有流于对表面村容村貌的观察,而是不断挖掘从贫困凄凉到鲜花盛开的真正原因,不但发现了以乡党委书记为代表的做实事、干大事的党员干部,还挖掘到了二十年间翁婿两代人为一个乡村努力付出、做出贡献的特色案例,新闻报道不但因此得以升华,而且充满了戏剧性,整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也大为提高,传播性、记忆性得到加强。

(二)采访要尽量全面

好新闻既要就事论事,也要小题大做,所以在采访当中更多抓取多余的素材十分重要。素材足够多,不但写作的时候得心应手,而且对主题的确立、升华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在采访林甸县旅游发展情况之初,并没有非常明确的主题与写作方向,用的是撒大网式的采访方法,不但采访了旅游局、宣传部、景区,甚至联系北京的同行了解相关温泉产业的情况,更阅读了县党委扩大会议、十四五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等素材。正是这些全面的素材,促成了《林甸“温泉+”旅游模式:一场自我颠覆的温泉保卫战》成为一篇有历史、有人物、有地域特色、有商业模式、有发展规划的全方位展示稿件。稿件刊发后,引起很大反响,大庆市委有关部门复印下发相关单位阅读,省报真正为地方发展起到了智囊的作用。

(三)采访越细致越好

细节决定成败,空泛无聊的稿件和优秀生动的文章,差别之一在于细节,细致的采访是拥有更多细节的报道手段。

在采访《鲜花盛放联合村》时,可以说是三句话刨出了大量的细节。受访人起初只是做一些关于村容村貌的介绍,不经意说了一句“过去这里可不这样,村干部走在路上都被人踢”,从而引发了笔者的注意,并追问,于是又得到了过去村霸碾压派出所所长,进而有了治乱的文章开头。接下来,还是受访人提到“能省就省”,笔者接着就得到了:预算——亲戚算完朋友算,朋友算完再找专业人士算,规划——30 万元专业设计费舍不得花,自己动脑想点子;施工——把利润压缩到4%,2 元一个的旧轮胎,动用公家和私人关系要来400 个,省下800 块;营销——与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联通移动互惠合作招揽游客,这一系列的细节。

第三句是受访人说“我不能给家里人丢脸”,笔者没有一听而过,反而仔细探究,于是得出翁婿两人20年共同治理一个乡村的传奇佳话。这些细节一出,整个文章立体、传神、有色彩。

《小县城展现大格局——一笔7 800 万退税背后的重商态度与温度》一文,将采访细节发挥到了较高的地步。笔者在采访当中,起初对于“一家税务机构如何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税收方面对县域经济做出贡献”这个选题颇感为难,但在对话中得知这笔7 800 万的退税后,一个鲜活的事件新闻立刻闪现在脑海中,接下来就是单独的细致采访,把细节放大,最终形成了一篇由退税看黑龙江营商环境的新闻稿件。

(四)采访的技巧是不讨巧

很多新闻前辈和优秀同行经过多年的磨练与总结,都有大量的、带有鲜明个人特征的采访技巧,这些技巧因人而异,囿于每个人不同的天分与特长,不可能做到人人可学、人人可用。

但是大巧若拙。对笔者来讲,最大的技巧就是下笨功夫——多采访、多收集素材、多阅读资料。

上面三篇稿件的采写,无一不是经历了反复、多次、多人、多地的采访过程,《鲜花盛放联合村》报道的出炉,就是三进联合村的结果,甚至在第一遍成稿之后,又一次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电话采访,由此才将一篇普通的散文式现场新闻写成了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时代特色,既有动人情节又有鲜活人物的新闻故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上四条采访心得归根到底都是由第四条所引发,没有艰苦的采访,就没有轻松的写作,没有细致的采访,就没有优秀的作品。

二、新闻写作要有创作冲动

新闻写作被誉为“戴着镣铐跳舞”,稿件既要真实、公正,又要生动、可读,还要求有高度、有厚度、有建设性,这对每一位新闻人都是严峻的考验,达到这些要求,需要新闻工作者做出巨大的体力与智力付出,这其中写作环节不可忽视,它不仅是新闻采写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新闻稿件质量提升的最后一搏。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不同,真实记录是第一原则,但又不能平淡无味,尤其不能写成工作总结,这就需要写作者下更大的功夫,要以创作作品的心态写作新闻稿件,文似看山不喜平,把真实的新闻事件,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还不违背真实的原则,这需要下大功夫,还要有真功夫。下大功夫,既包括采前的资料搜集,也包括采访中的深入细致、面面俱到,还包括在写作过程中认真思考、反复打磨,甚至忍痛割爱、推翻重写。下大功夫不一定出好作品,但一定看得出来,认真的态度本身就打动人。

真功夫是靠平时的积累。文学写作有通感一说,这可以用在新闻写作上。让新闻有画面有带入感,有音乐的节奏感,有雕塑的立体感。像电影叙事一样多条线索并行,最后归结一处,时空反复穿插,最后豁然开朗,这都是叫座好新闻作品的法宝,要靠平时大量的学习与积淀。

好记者不只类似于作家,更应该是杂家,只有多涉猎各门类知识,才能博采众长,写作时信手拈来,这样的新闻作品不仅真实自然,更能引人入胜。

下面笔者就通过上面的三篇文章,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做一些粗浅的总结。

(一)开头直指人心,结尾留有余味

“勤劳的人让大地开满鲜花,幸福的人鲜花开满心里。曾经,这里荒芜的不仅仅是一块又一块盐碱地,还有和谐、信任以及生活的希望……感谢抹去这些荒芜的人们。”作为“鲜花盛开的村庄”系列报道之一,《鲜花盛放联合村》开头就简单明了地把“鲜花与人们”、“荒芜与幸福”几个概念紧紧结合在一起,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开宗明义地表达了对种下幸福鲜花者的致敬。

而《小县城展现大格局——一笔7 800 万退税背后的重商态度与温度》是这样开篇的:“一个摘帽不久的国家级贫困县,一次拿出7 800 多万元,只为给一家企业退税,这是对‘投资不过山海关’最有力的抗答。”“贫困县”“一次性7 800 万”“投资不过山海关”……短短两句话,强烈的对比,加上鲜明的态度,不但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顺理成章地对“投资不过山海关”这样荒谬的结论进行了反驳。

上面两篇的文章开头,有理、有力,是典型的抓眼球,而不是博眼球,起到了给整篇文章定调子的作用,能引导读者按照作者的思路看下去,从而与文章当中的人物、故事产生共鸣,与作者观点达成一致。

同样重要的还有结尾,是豹尾还是凤尾,根据文章内容不同和作者笔法各异而定,而无论是哪一种,在总结升华的同时,最好还要留有余味,给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口号喊不出营商环境。一次依法退税,林甸县表现出了让人赞叹的气度、态度、速度、温度……一次特别的退税,小城林甸在全国人民面前给黑龙江,甚至全东北的营商环境做出了最好的注脚。”这个结尾呼应了开头,用气度、态度、速度、温度做出了排比式的归纳,更上升到了全东北营商环境的高度,让整个文章看起来气魄十足、立意高远。“数公里外,鹤鸣湖湿地温泉风景区内,灰鹤飞舞,野鸭掠水。20年前,鹤鸣湖一句“百湖第一湖”的宣传语,让油城大庆叫响了“百湖之城”的新名号,为大庆的转型发展铺下了一块基石。如今,林甸的“温泉+”旅游模式又将给未来带来什么?人们拭目以待。”这个结尾,通过先有环境描写,再把人们拉回20年前,接着又对未来提出希冀。时空的穿插,加上开放式的结尾,让读者有了进入之后又退出的感觉,并随着作者的问题在潜意识中进行思考。

这两个结尾要么是理性的分析总结,要么是真实的记录描写。无论哪种都需要靠扎实的采访。

(二)紧紧扣住热点,让新闻活在当下

孤立的新闻难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与关注,也缺乏时代的厚度与历史的深度,正确结合社会舆论热点能够让新闻产生更大的价值。以上面三篇文章为例,表面上表现的是退税、旅游、乡村环境,实际上却紧扣着营商环境、投资不过山海关、地域偏见;疫情、打假、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等多个时代热点,这些热点看似宏大、空泛,实际上却关联着当地的每一个人。

“不久前,哈尔滨的市民在公交车身上看到了一句话——‘林甸真温泉,养身又养颜’。这则一年仅需1.2 万元的车体广告,既是林甸县政府对游客们真情的呼唤,也是对林甸旅游业的积极自救。持续的疫情给旅游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与其他行业追求复苏相比,旅游业需要的是起死回生,林甸人想触底反弹,更期冀从此扶摇直上。”

疫情是这两年对人们造成困扰最多的事件,对旅游业造成了致命打击,这些尽人皆知。结合此热点,让读者产生共情,使文章一开始就有了带入感,即便是多年后查看此文,疫情这个在历史上必须被记载的事件也和文章要表达的内容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而“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更是近年来在网上持续不断形成的热点话题,文章最终落实在对这句话的有力抗答上,表明了地方党报的鲜明态度,也担起了应有的责任。

省级党报要了解社会舆论热点,抓住热点、理解热点,因为这些热点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命运,不要蹭热度,更不要借热点炒作,这是对“四个意识”的最好贯彻。

(三)结构巧用穿插,尝试多种表达

例如,“张刚万万没想到,20年后,女婿赵光在脱贫攻坚最紧要的关头也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四合乡党委书记。1997年,那时的赵光还只是一名正在警校读书的大男孩,他未来的岳父张刚在那一年被任命为四合乡党委书记,其首要任务是:治乱。”在文章中,结构的穿插多为时间的穿插,这个开头明显受到小说《百年孤独》的影响,让开头别具一格,接下来又顺理成章。

按时间顺序写作,可能是最常规、最简便的写作方法,但千篇一律难免令人厌倦。为了避免这种厌倦,作者在稿件中采用了过去、现在未来,交叉、混搭的叙事方法,让读者不知不觉间在历史与现代中跨越,把不同时代背景下新闻事件内部的关联紧紧结合在一起,有的时候叙事,有的时候描写,有的时候客观冷静地分析,犹如把读者带进一部电影,在情节与画面之间进进出出,到时间线或交叉、或并行,使文章变得跌宕起伏、盎然有趣。

文无定法,文成法定,每个人写作风格不同,如果能在自己写作风格基础上求新求变,找到擅长的写作手法搭建文章的结构,运用严谨的逻辑与鲜明的主题贯穿整个文章,文章不但能够奇峰突兀,也能峰回路转,不但能清晰严谨,还能妙趣横生。

新闻写作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笔者在真切的实践中,得出的仅是一点粗浅的体会,也仅仅是个人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前辈和同行们批评。

猜你喜欢

鲜花稿件文章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预订60年的鲜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五月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