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传统报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以《人民日报》为例

2022-04-11◎陈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融合发展

◎陈 卉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武汉 430077)

一、《人民日报》媒体融合的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了解社会动态主要是靠纸质报刊。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资讯的途径增多,传统纸媒单一的内容呈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新媒体的内容不仅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载体供人随时随地阅读,符合当下快节奏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民人数的增多,传统报刊行业的影响力逐步变弱,甚至开始被边缘化,传统纸媒已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受众数量逐渐减少,其发展举步维艰,面对媒体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人民日报》主动应对形势变化,积极进行业务改革,走上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二、《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策略

在媒介变革的新环境下,《人民日报》转变发展观念,坚持创新导向,布局移动终端,重视科技融入,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媒体融合步伐,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

(一)建设全媒体新闻平台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针对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1]。”人民日报社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媒体融合提出的要求,打造了全媒体新闻平台,也叫“中央厨房”。“中央厨房”是一个融媒体中心,它是一整套集新闻策、采、编、发综合运行平台。“中央厨房”作为人民日报社的“策、采、编、发”大脑,进行着新闻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它以总编调度中心为指挥中枢,打通“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在内容上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生产,在各终端渠道统筹策划,统一协调采编力量,各类平台共同发力,力争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人民日报》搭建“中央厨房”是从2015年的“两会”报道开始的,它整合了全社采编资源,通过统筹推广、内容定制、可视化的操作,实现了仅靠一次新闻采集就可以达成多内容生成和多渠道传播的生产流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人民日报社又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建设全媒体新闻平台,如进行部门机构改革实行编采部门分开,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开展“融媒体工作室”计划等,这些举措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得《人民日报》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潮流。

(二)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媒体行业开始重视与科技业的融合,《人民日报》就是其中的显著代表。在进行媒体融合之时,《人民日报》十分重视对科技的研究和应用,如5G、大数据、移动直播、H5、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都被应用在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环节。在移动直播、H5 等新技术的应用上,《人民日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庆典日,《人民日报》推出了“民族服饰换装”在线体验活动。“民族服饰换装”是利用H5 技术打造而成,用户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照片,获取56种民族风情的服饰进行换装体验。这项活动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有许多网友在体验之后把自己的换装H5 照片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出去,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扩大了人民日报的影响力,“这极大显示出当代融媒体产品在加强平台与受众联结,直接利用受众喜爱程度来扩大产品的传播效力[2]。”

人民日报联合腾讯集团、腾讯微视发起“快秀出你的爱国style”活动)

此外,人民日报社还积极筹办媒体智能定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着力推进媒体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与驱动,致力于打造“内容+技术+数据+平台+服务”综合体,以技术驱动做到全屏覆盖和全网推发。

(三)坚持移动优先战略

“2021年 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 亿,较2020年3月增长8 540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3]。”

随着信息载体不断更新迭代,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移动视频等移动平台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平台已成为舆论生成的主要入口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是《人民日报》进行融媒体建设的着眼点。

《人民日报》大力推动移动新媒体矩阵建设,通过打造全媒体多样化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手机报等,进行分众化互动式服务方式,创新大众化生活化话语表达。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于2012年正式开通,迄今为止,官方微博粉丝数量已达1 亿4 千多万人,与同类媒体微博粉丝数量相比,目前排在第一位;《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于2013年1月1日上线,如今的粉丝人数已超过2 000 万,在同类媒体中位居第一。2014年6月,《人民日报》客户端如约而至,目前下载量已累计达2.4 亿人次,影响力在同类媒体中保持领先地位。2019年《人民日报》短视频平台正式开通,经过两年时间,粉丝数量已超过一亿。

《人民日报》微博粉丝已达1.4 亿

《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将移动新媒体平台作为主要阵地,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建设形成了适合各个地区、全年龄段的受众传播渠道,较之前单一的媒介平台,传播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三、《人民日报》媒体融合的经验及启示

对传统纸媒而言,面对当下日益复杂变化的媒体传播环境,加快启动有效的媒体融合战略,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综观《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的情况,传统纸媒要从理念、渠道、技术等方面把握媒体融合的核心关键,制定相关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提升自身影响力。

(一)打造移动传播矩阵

移动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资讯的主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媒体软件层出不穷,新闻媒体的传播载体随之不断丰富,传统纸媒在进行媒体融合发展之时需要抓住机遇,加大对移动客户端的重视和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手段措施,打造属于自己的移动传播矩阵,增强媒体传播的影响力。

在理念上,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理念创新,重视移动互联网传播渠道,强化移动优先意识,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和习惯思维,牢牢把握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机遇,从而获得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在具体实施上,要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制定相对应的移动媒体建设措施,把创新移动传播途径作为推进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以现有的媒体传播载体为基础,拓展移动传播渠道,建立以新闻客户端为主、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为辅的移动传播矩阵。同时,还要聚合权威资讯,突出视听化和可分享化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在新闻产品创新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特色,立足服务本地,实现传播渠道的优化畅通,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培养全媒体人才队伍

推进媒体融合深入发展,人才是关键性因素,面对媒体融合的潮流,需要改变过去单纯采编写的方式,培养“多面手”的媒体人才,大力培养一批懂理论、懂技术、懂媒体的专业性、复合型的全媒体人才。

首先,要创新人才培育机制,通过开展媒体全员转型培训工作,突破原来个人的工作角色定位,树立用户意识,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媒体人员激情和活力,更新传统的思想观念,大胆任用内部人才。

其次,要打造后备媒体人才储备基地,以高校为平台,与高校传媒院系建立完善的对接和培养机制,强化对媒体融合的理论研究,同时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最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决落实人才政策,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设计出科学的评价、薪酬及晋升体系,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强化融媒体技术应用

科技进步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随着新兴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互联网平台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针对分众化、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功能,推动媒体快速融合发展。

“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4]。”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必须关注、了解新技术,并对新技术新趋势进行重点布局。一方面,要重点研究、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成果打造基础技术平台,为新闻生产、传播提供统一的数据、技术和应用服务,切实提升新闻信息的加工速度和传播时效,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要紧盯目前尚未成熟但前景广阔的技术,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如虚拟现实技术、智能装备、3D 技术、机器人写作、无人机新闻采制等,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未来媒体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民日报》不断完善自身,主动进行媒介一体化融合,在技术、渠道、内容方面吸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势,进行融合创新发展,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传统报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传统媒体必须更新观念,融合新兴技术,与时俱进,把握好媒介融合这一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自觉进行融媒体建设,不断进行媒体融合路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长久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