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2022-02-18◎资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实训受众

◎资 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7)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媒体融合发展绘就路线图,引领新闻舆论工作气象一新。[1]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报道方舱医院休舱、5G 带您看两会、融媒新生态《主播说联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完美收官都体现出“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媒介融合特点。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之后,步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媒介平台,扩大节目传播覆盖面,增加节目与用户的互动体验,丰富节目样态,拓宽节目播出渠道,从“节目为本”转为“受众为本”,与互联网优势互补,共存共赢,实现传播的最大化。

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播音主持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

广播和电视播音主持实训作为贯穿播音主持专业大三的专业实践必修课,以实践操作性强为特点,在大一语音发声、大二播音创作、即兴口语表达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对前面所学专业的综合运用和表达。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课程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实践,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进行语言表达和创作,了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创作规律、创作原则、创作特点,掌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方法,把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表达技巧,强化节目采编播一体的综合制作能力,初步具备到广播电视媒体实际工作的“无缝链接”能力。

如何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如何在课程体系、内容安排、课程形式方面与广播和电视播音主持主干课做出最大程度的区分,是探索的重点。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上课方式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播音主持专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二)培养广播电视人才的迫切需要

当前受众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广播电视直播节目比重越来越高,很多时候要和时间赛跑让受众获取第一时间的最新资讯,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有更高的识稿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包括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网络、手机直播能力。单纯的播音、主持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奔跑的媒体需求,他们更需要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型人才。高校作为社会人才支持的最大基础保障,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课如果能在实践中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专业新思维新能力,让学生的作品达到市场化要求,同时把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学生技能进行能力整合和知识技能综合化,紧跟融媒时代传媒行业的综合要求,就能让学生们在实习和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媒体环境,顺利接轨传媒一线工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空间,促进播音主持专业持续进步、良性发展。

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缺乏融媒思维

以往的教学目标都集中在培养适应传统媒体人才需求的学生,例如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有交流感的镜头前状态等,殊不知媒介融合形势下广播电视主持人已然完成了职业转型和蜕变,市场更需要学生具备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除了保有以往的教学目标,还需要增加培养融媒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能力、全岗位基础操作能力、节目策划运营创新能力等,确保课程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之间有明显的教学目标差异,避免不同课程的雷同感。

在教学内容方面,选用或参考的教材依旧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广播节目主持》和《电视节目主持》,教材内容鲜少有结合融媒体时代特点的章节和训练内容,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套更加系统、更有时效性的知识体系,因此,出版适合融媒体时代发展和需求的专业实训教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以往实训课程作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补充实践课程,会把在大课上没有练完、来不及练习的内容放在实训课上,作为大课的延续。教学内容也和大课如出一辙,从新闻播报练习到新闻评论节目,再到社交类节目、文艺节目、娱乐节目,并未体现出实训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未能结合当下传媒新样态、新发展,缺乏融媒思维。

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在被动配合教师的课堂要求,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内容难以引发90 后、00 后的共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满足,课程收效甚微。

(二)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更新缓慢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示范、学生练习几大模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氛围较为枯燥乏味,教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很难形成记忆点,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培养会产生不利影响。[2]课程设计仅停留在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与市场的衔接,学生作业无法在更大层面受众中传播,听不到受众的评价和反馈,受众环境和实际传播环境相距甚远,这样的课堂练习只能算是演练,不足以体现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融媒时代的音视频作品注重在传播价值、商业价值、审美价值、舆论引领价值的统一,唯有受众和市场能给出较为公正的评判。[3]

(三)教学实践与工作脱节

目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课程,大多数都在实践作品的选择上,以传统媒体的几大分类为主,并在每个大类之下进行小类型节目的划分,例如社教节目下面又有生活窍门类、美食教学类、手工制作类、科学求真类等,但总体来看,教学实践还是以课堂练习为主,并未结合当下学生关心和关注的话题和节目类型,实训内容和目标既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全面发展,也难以对应实际工作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能力,造成教学和工作的脱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设计更贴近真实媒体环境的实践,并能贯穿整个学期让学生进行节目创作和创新,既能锻炼学生的融媒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节目编排能力,又能在趋于现实的受众环境中实现作品传播的大众化和数据化,接受受众和市场的双重考验。

三、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一)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作为改革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课程的基础,需要教师从宏观上把握全局,动态调整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把实践两字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目标更应该根据融媒时代的要求,侧重于加强学生练习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细化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把传统的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与融媒体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以媒体人的身份把握节目基调和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除了以往教师讲授理论、提出练习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点评之外,还更应该着重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性和语言表达个性化,让学生自行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方向分组创作节目,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员组织协调能力,又产生了班级内部的良性竞争,大家以作品优劣和市场大数据作为比对重点,增强了组员之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节目创作,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形成课堂的良性互动。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活跃度

教学内容的丰富需要教师结合高校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进程,对新媒体变化和传媒发展动态有敏锐的发现和观察能力,深度解读中央和官方媒体推出的创新性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最终融入到课堂内容之中。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实施作品产业化,第一周大家以小组形式阐述本学期该组的节目类型、节目内容分配、小组分工、节目创新点,以全班制作人的形式进行投票表决,超过半数并教师同意之后开始进行节目创作,第二周每组制作出样片在班级回放,通过组内、班级内、师生互动交流,提出节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意见,第三周在互联网上传第一期正式版,根据学期课程进度和实际情况,每组周更或隔周更,以固定的栏目组建团队,完成一档融媒音视频产品的创作和运营,并以一个学期以制作周期进行,学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实操运营经验。节目宣传渠道在充分尊重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点,综合当下热门音视频APP 之后,定为广播播音主持实训课程作品上传到喜马拉雅,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课程作品上传到哔哩哔哩。在改革两年之后,发现学生们在实训课上的积极程度明显提高,大家在看到不断上升的点击率和大量的受众留言之后很兴奋很激动,大部分受众留言是鼓励、赞扬,给学生们的后续节目创作添加了很多的力量和责任,有部分受众留言是不足、建议,学生们也会虚心接受市场的反馈,积极完善节目,以更优质的节目呈现在受众面前,经常下课还有很多组留下来讨论下一期的选题、采访提纲、拍摄计划等。这样的教学内容从单一的师生评价走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会听到不同的来自市场的真实的声音,了解本期节目是否符合市场和受众的需求,在节目选题和策划时也会更有针对性和方向上的把握。同时把节目的关注度(粉丝数量、点击率、转发量)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公众号推送等形式积极推广、宣传节目,实现了作品产业化、市场化的完整体系,最大限度缩短了课堂教学和媒体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也充分体会到融媒环境下节目创作和语言传播的特点和变化。

(三)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

教师要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学期实训课程的教学规划和训练重点,从而制定节目选题,增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动力,实现教师角色的换位,成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引领者、建议者、监督者,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学上不再把传授已有知识技能作为课堂中心,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锻炼和成长。同时教师可结合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当地广播电视媒体、报纸传媒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拓宽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渠道,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成就感的同时,也深化了学校、学生、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基地,学生以创作者的角色,将作品赋予内核、思维和价值,市场则是检验学生作品质量和受众接受度的最大平台。

在课程考核方面,除了常规的期中、期末考核,还应该对学生本学期掌握的各项技能进行更全面的考查,不断改进考核方法、优化考试流程、扩大考核范围。例如利用每次课堂前十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介绍一档推荐的电台或者电视节目,并分析这档节目的创新之处和火爆原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专注度,同时也考察了每位同学的兴趣爱好点和对节目的剖析能力;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观察、了解每位同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过程,重点考察是否能顺利融入团队并实现自身价值;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根据每位同学在话筒或镜头前的状态,以及语言表达是否符合在音频、视频网站受众的收听、收看习惯,对年轻态用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是否贴合当下受众需求适度增加特效等,进行渲染节目气氛,营造节目氛围感以及对节目节奏、逻辑线、播出先后顺序的把握等,都是教师综合考察并计入考核的关键点。

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扩大自身知识储备和思维格局,不断吸取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才能给出学生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同时对学生作品的把握要做到收放自如,既给出学生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语言表达以及各种创新元素的呈现,增加学生个性化表达的空间,但又要把握好节目质量和底线,避免出现低俗、色情、暴力等游走在道德底线和敏感边界的内容,把握节目传播尺度和价值观导向。

四、结语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融媒时代,实现了信息共享、互联共融,播音主持相关课程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更符合媒体发展要求的厚基础、宽口径、素质高的复合型融媒体播音主持应用型综合人才。[4]教师要在媒体形态变化发展的新格局背景下,更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建设,引导学生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感知,把作品和市场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自身市场竞争力。教学改革之路一直没有停下,在日新月异的传媒生态变化中,要不断开拓创新,持续引导学生创作更优质、更具个性化的优秀作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改革的质量。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实训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