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
2022-02-18贺丹薇
贺丹薇
摘要:当前,思政课堂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理论脱离实际等情况。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学业倦怠、学习成就感低、动力不足甚至产生课程逆反等问题,使得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赋能思政课有意思与有意义双重功效,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思政课堂 学生为中心 意思意义 教育目的
一、高校学生学习现状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学生学习现状发生改变最重要的原因。高校由之前的精英教育变为如今的大众化教育,入学新生数量急剧上升,质量下降。中学教育阶段,追求升学率与应试教育,采用题海战术,片面强调应试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各方面能力被弱化,使得学生求学目标各异,能动性差,自主学习意识和自觉性明显降低[ 1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师的角色与职能也发生相应改变,在精英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充足,管理定位准确,人才培养针对性强,但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资源抢手,不确定性加大,资源被稀释,高校行政化倾向严重,服务意识薄弱,大学成为一种谋生途径,名利动机、量入为出的校园文化也反映出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对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区别也较为迷茫,定位不足,对大学的适应性差。不清楚为什么上学和上大学能得到什么,而中学阶段知识点相对较少,大学阶段知识面广,学习内容多且具有抽象性、动态性、涉及前沿领域,学习难度也增大。中学阶段考查模式为按教材题海单一模仿记忆模式,而大学阶段的考察不局限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路,辩证探究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社会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实用性、表层性、实惠实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社会不良舆论也对大学生求学过程产生着不良干扰,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盈利形式多元化[ 2 ],改变命运的途径增多,冲击着学生的学习定力专注力,专业化学习的支柱性地位被动摇,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期望值升高;第三产业结构性人才缺失,部分学生将考证摆在了头等地位,本末倒置忽视了专业学习,丢掉了立身之本。
个人因素来讲,学生个人意识强烈,学习动机短向功利。奉献社会的远景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薄弱,个人成长目标短线化。从学校因素来看,学校服务管理制度僵化,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资源图书馆受限,学习资料更新慢等问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学习,冲击着正常教学秩序。
二、如何打造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思政课
新时期条件下,面临物质丰富,国力强盛,大学生也呈现学习碎片化的特点,个人生活娱乐至上,个性化与情感需求强烈,创新与创新意识强,追求平等独立,理性务实,个人对未来有规划,也对教师课堂的讲授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育者缺乏包容性。探究如何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打造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思政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有意思要力求在内容上要求新鲜,采用新案例、新材料;形式上力求新鲜,采用各种新手段,新场景,新媒体,为学生提供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以及视角上要求新鲜,采用国际视角,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宽度[ 3 ]。采用历史视角从纵向角度增加学生知识的厚度;以及采用运用本专业和跨专业视角来提升学生全方位、另辟蹊径的思考能力。一堂有意义的思政课表现为有干货、有价值,对学生有引导作用,坚持在理论上进行解读的同时,注重价值上的导向。在教师的素养与基本功层面,思政课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风格,在学识和教学能力上秀绝活,日常的课堂中树立严明纪律,与学生建立好感情良性互动等。思政课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广度,拓宽学生视野。
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一门课程的兴趣是可培养的,在于引导激励。思政课教师要做好自我介绍,把握好第一节课,与学生建立良好感情。将思政课的意义与学生个人成长道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之后要以精湛的讲授技术和为人师表的个人魅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持續吸引学生。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反思者、督导者。当前,思政课堂教学存在曲高和寡,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使得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教学效果难保证。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复杂的内容理论用通俗语言来讲出来,润物细如声般唤醒鼓舞学生内心的成长目标,原则上要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方法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理论性强的知识,可采用讲授法以及穿插生活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具有争议的主题和时政问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讨论式进行学习。也可选取具有较大争议、考验学生学习情况和价值观的主题,进行现场辩论。以及让学生进行上台表演、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技能训练等等,情境式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每节课都要设计成一个精彩的教案,不求大而全,要求小而精,注重课堂的目标性。另外重中之重就是课程的导入,导入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可采用故事性导入、生活性导入或时事新闻的导入、复习提问式导入,故事悬念导入、直观导入、讨论导入、机会话题导入、类比导入等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譬如学生的学习参与习惯、信息获取知识的手段、方式,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风格以及学校本身的生源质量等,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思政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理念。使思政教师成为思想者,成为思政理论方面的行家里手,激发受众学习动力,成为学生的助跑者与领航者,运用各种新媒体,成为一堂课的总规划师与设计师,此外还要强调过程评价,注重课后督导以及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清楚讲透的同时,对重点内容深入浅出,讲逻辑,重启发,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案例教学和教师个人语言表达的魅力相得益彰。并且要学会设置疑点,通过师生问答自问自答,只问不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互动式教学引发思考,重启学生的疑惑和求知欲。在讲授过程中要富有节奏性,抑扬顿挫,设置高潮点。在板书设计方面力求少而精,图文准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启发性。课后要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整个过程形成教学反思,通过微信群、弹幕派、种子时间、腾讯投票、课堂签到等形式线上线下相配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疑点难点进行及时解答,理清思路。教师个人也要提升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关注度,从着装、生活言行等方面树立良好形象,与学生建立正向互动和积极的情感交流。
教师也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的根本。学生的学习成果是真正意义上教师的教学效果,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已有经验进行重组改造的过程,教师是要改变学生所处的情境,而非要改变学生本身。思政课教师要在政治上领航学生,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帮助学生,在学生生活上也应当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关心,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要进行及时地了解。要相信学生,找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和潜力。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观察与倾听。设身处地的对学生的困惑与人生问题加以指导,把自己与课堂与学生融为一体。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外,要格外关注网络阵地。时刻警惕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把握思想舆论的主动权与阵地,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敢于亮剑,以正向思想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对学生的侵蚀和误导。面对新媒体的挑战,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日常教学设计中的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英雄榜样人物、时代楷模的感召力激励学生,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正向的思维意识和正确的立场。
四、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在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学校要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起到领进门量身定制的效果。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程、思政氛围的创设,将四史教育常态化,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了解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思政课相关理论与专业领域相结合创设大思政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培训,教师将现有经验与现实社会结合,将立德树人的标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最终保证课程思政总体学习效果,对大学生教育产生归属感,认可自身的价值和角色定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保证课堂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这种通俗价值的同时,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独立且正确的立场。积极运用自身所學的理论观点,结合自身专业,感化影响周围其他人。对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发展、我国的制度、道路理论都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将历史使命与担当形成内化于心的力量,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青年。
一门课程的建设最终要以机制体制来保证学习效果。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整体的学风建设,严格执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作为课程运行保障。学校校园积极正面向上的文化氛围也是必不可少,弘扬社会正气,需要学校以及思政教师通过日常的管理、行为养成,水滴石穿般灌输能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吕勇,刘举,王荣优,曲季."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文存阅刊》.2019.
[2]陈莹.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光伏发电技术》教学探索.《教育现代化》.2019.
[3]崔艳娟,徐晓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