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导性视域下阅读推广工作回顾与思考
——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2-17汪维华

传媒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主导性图书馆内容

汪维华

2006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同年,“阅读推广”一词作为特定术语开始在文献中被正式使用。[1]十五年来,阅读推广工作迅速崛起,现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图书馆沟通资源与读者之间关系的不可或缺的桥梁;阅读推广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 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活动具有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双向循环作用, 对阅读推广工作适时的回顾与思考,既有助于拓展阅读推广工作新思路,持续提升阅读推广工作的内涵品质;也有利于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 不断夯实图书馆学科建设的基础。

从阅读推广目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这五要素来看[2],阅读推广工作的主体和对象在职能和角色上存在区别、在资源和信息上具有差异,但就阅读推广工作宗旨而言则殊途同归,都是希望通过阅读活动,达到增强个体阅读效用,提振全民族精神力量的目的。同时,目的、相对于客体的主体、相对于形式的内容,原本就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因此,运用哲学经典理论“对立统一规律”可以从方法论层面更加有效地帮助阅读推广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演绎和归纳。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了解阅读推广工作中的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在主导性视域下考察阅读推广工作的读者主体性、内容多样性和方式开放性,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的双重意义。 本文结合阅读推广现有理论, 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为例,阐述主导性视域下阅读推广工作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一、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概况

一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时俱进,紧跟“全民阅读”大势,围绕学校建设目标,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引领,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论证,于2014年5月成立阅读推广部,逐渐形成组织稳定、工作有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执行有力、管理规范的阅读推广工作态势。

该校富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读书节”,自2009年启动,迄今已成功举办13届,每届制定一个阅读主题,开展“阅读明星”“读者之星”评选、征文、微书评、文化展览、优质资源推介、创意游园会等各级各类阅读活动;我馆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相约六点半”,发端于2014年,现包括真人图书馆、玉函读书会、三余英语沙龙、书影鉴赏室、文化雅集等五个子活动;周期性推出主题书展、新书推荐、文化展览、周日下午茶(线上慢阅读),在6月毕业季和9月开学季开展两季文化活动; 适时组织三笔字大赛、手账作品征集、知识竞赛、答题挑战赛、留言板活动等。

相较于图书馆其他服务, 阅读推广工作尤其需要基础扎实、受众广泛的宣传渠道。该馆基本形成以官微、官网、视频号、馆刊为主的宣传平台集合。2013年4月至今,官网访问者已超过500万;2014年5月推出“浙师图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线下阅读活动的预告、报道和线上阅读活动,自定义菜单提供讲座预告、图书荐购、座位预约等服务,链接电子期刊、名师讲坛、移动图书馆等功能,并且可以浏览众多阅读推广活动回顾,关注人数超过35000人;2021年“浙师图文”微信视频号上线,新的内容记录平台是阅读推广工作视频化表达新渠道;馆刊《图文资讯》创刊于2010年,一季一期,截至2021年10月,已推出44期, 是全面服务和集中展示中心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平台。

二、阅读推广人主导性与读者主体性

(一)阅读推广人主导性

所谓主导性,即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统一性、规定性、指向性,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3]图书馆及其承担阅读推广工作的阅读推广人,发挥的主导性,决定了阅读推广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场地管理、经费来源,使得阅读推广工作呈现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成为可能。该馆一贯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一向坚持全面规划、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 充分发挥在阅读推广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使阅读推广活动主旨严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品质精良。

2019年10月,“相约六点半”推出新的子活动“文化雅集”,至今已开展10期,包括“传统与乡土——民间视角里的金华文物古建”“陶艺制作体验活动——感受泥土的涅槃与重生”“明月松风吟,清泉伴君茗”古琴专场,“相聚指尖——君君老师带你轻松学会粘土画”“婺文化研学之寻访婺州窑”“印刷术——体验&升华”“故纸&古籍修复”“当代名家翁志飞精准临摹解析冯摹本《兰亭序》及体验活动”“婺文化研学之寻访上山文化”等。“文化雅集”打破纸质书籍和囿于室内的形式壁垒, 以沉浸式体验将传统文化带给读者,尤其是走出校园、走向田野的研学活动和带有实操环节的技艺学习,不仅受到读者的欢迎,也充分发挥了“知行合一”的导向功能。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风采展示活动中,“文化雅集”获创新案例奖。

(二)读者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是指承认、重视并坚持、强调主体及其主体性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原则。[4]服务性是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属性。满足读者不断变化、增长着的需求,使阅读更加便捷、致用、审美,最大程度地提供资源、推动阅读,是阅读推广人天然的职责与使命。从阅读推广工作执行角度来说, 图书馆的读者和用户是客体,但从阅读推广的意义出发,读者和用户才是主体。

该馆玉函读书会(学生版)活动开始于2016年,现已举办39期。活动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坚持以学生读者为中心,发布主讲人招募通知,鼓励学生自主报名、自拟主题、分享交流,同时也提供主题供报名者选择。2018年,为进一步促进“悦读·共读”氛围,包括玉函读书会在内的“相约六点半”系列活动实现积分制改革,依据读者参与度评选“星级读者”,并给予相应奖励。激励措施使得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引发关注。以2020年为例,“相约六点半”系列活动单场参与人数最高达205人,单场参与人数超过50人的达到10场。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读者越是积极主动,越能发挥主体精神, 就越能施展主体能力, 创造主体价值,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目的也就越发能够得到实现。读者的主体性角色与阅读推广人的主导性原则, 在阅读推广中互为条件,在实践活动中互相促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三)阅读推广人和读者的同一性

20世纪60年代初, 中国图书馆学界开始将矛盾论的观点运用于图书馆学研究[5], 当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藏”与“用”,“图书”与“读者”等矛盾的探讨上。考察图书馆矛盾,图书馆服务的有限性与读者需求的无限性,具有内容及时空上的普遍性。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图书馆服务内容不断更新;而网络与新技术给阅读领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也在倒逼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 鉴于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群体在阅读内容的前沿性和专业性、阅读方式的多元性和新颖性、阅读习惯的规律性和能动性上有更高要求, 相较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更为尖锐,直接影响着阅读推广工作的成效。而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推广人与大学生在对阅读推广的需求上,具有同一性,一方借此推广资源与服务,一方由此获取资源与服务,双方因此而相互依存、相互联结,成为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统一体。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阅读推广人主导性、注重读者主体性,就必须精准掌握大学生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需求。在这方面,该馆做出了有力探索:成立由图书馆指导、大学生直接参与图书馆管理、协助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学生自治组织“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简称“图管会”),旨在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与广大学生读者交流、沟通的长效机制,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协助图书馆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并努力营造读书、爱书和自立、自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实现师生“共建、共管”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图管会成立于2016年,经过五年运行,现已成长为比较成熟的学生自治组织,机构合理、执行有力、工作有效。图管会下设秘书处、活动管理部、视觉美术部、文明督察部、系统技术部、宣传联络部,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又协作有序, 以活动管理部为主的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图书馆各项阅读推广工作中, 包括以活动管理部为主的前期策划与组织、中期筹备与实施,和宣传联络部为主的后期报道与宣传,视觉美术部为主的摄影与视频制作,系统技术部的技术支持等。实践证明,这种“共建,共管”的新模式既为图管会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也为阅读推广工作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使阅读推广人队伍呈现多元化,从而使阅读推广工作更加务实、流畅、满足读者需求。

三、品牌项目主导性与专题内容多样性

(一)品牌项目主导性下专题内容多样性的意义

品牌项目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满足读者确定性需求,内容多样化则有利于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通过规则化、常态化、精品化,实现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化,并以之为主导,建立阅读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这样既便于活动的组织开展, 也有助于加深读者对阅读活动效用和风格的认知,从而增强阅读推广工作的影响力。

关注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就是关注读者需求的差别性。 通过多样的专题内容和灵活的方式方法, 实现阅读推广活动不断提升涵容能力和阅读品质的可持续发展, 使得有效消解对品牌活动形成固化认知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为读者提供学科门类齐全、知识类型多样的阅读内容。

(二)品牌项目主导性

品牌项目主导性的实现, 是阅读推广工作主导内容及其所体现的主导方向、主导价值为读者所认识的过程,并对读者其他阅读活动产生积极作用的表现。 浙师大阅读推广品牌项目“相约六点半”,各子活动活动周期和活动时间基本一致,为每月一期,一般在18:30-20:30进行,活动形式类似,以主讲人讲解为主,结合主讲人与听众的交流互动,具有被高度认知的规律性。其中,真人图书馆是“相约六点半”最先试水的项目,自2014年5月举办第1期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59期,主讲人以本校教师为主,兼及社会名流,主讲过的主题有“诗文诵读鉴赏与实践”“谣言、媒介与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民众恐慌”“不要怕数学,其实她很美”“如何科学运动,健康运动”“爱欲与法制”“娇惯的心灵及其矫正”“美国的汉学研究”等。2020年第52期“一本书一药方”、第53期“读《兰亭》,寻古籍之美”,参与人数均突破了190人,现场座无虚席,在提问对话环节,主讲人与读者进行深度交流,参与踊跃而气氛热烈。主讲人的专业性和主题的多样性,密切关系着阅读活动内容的品质,而优质的内容永远会有读者。

(三)专题项目多样性

多样性是所有要素多样化的统称。 多样性意味着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题项目多样性,从宏观来讲,是阅读推广工作走向全面而深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牌项目和常规活动的充分而有效的补充, 体现在目的属性、学科领域、载体类型、传播方式等;从微观来讲,是同一项目的多元化,即同一项目的非专一化或单一化。阅读推广工作的对象数量庞大而需求各异, 优质的多样性不可或缺。

2020年7月,该馆官微“浙师图文”线上阅读项目“周日下午茶”清凉上线,这是一次极具探索精神的尝试。该栏目倡导“慢阅读”,以月为周期推出不同主题的阅读内容,目标是“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栏目还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播音员,每期一位主播,通过有声语言传递阅读内容,实现了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有机结合。迄今已先后推送仲夏说、兰秋说、孟冬说、开岁说、发现村落之美、发现戏剧之美、发现自然之美和“红色经典图书”内容导读等14个主题。以2020年9月27日推送的“桂月说——在浙师当蘑菇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例,主播是生化学院学生,推文结合主播的专业知识,与读者分享了蘑菇的术语概念、校园内外的蘑菇图片、菌类的稀见品种、采食警示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图管会宣联撰写的文稿主旨富有朝气,行文充满诗意,本期推文位居“周日下午茶”阅读量首位。

四、知识主导性与方式开放性

(一)以知识为核心

知识影响素质,优质阅读提高个人素质,个体素质直接影响着群体素质的整体水平、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伴随着数字阅读的崛起,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信息爆炸带来的有效信息被稀释、注意力被分散,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者的关注与讨论。作为文化高地的图书馆,除了顺应时代潮流以新举措积极应对新形势之外, 更应当具备对高品质阅读坚守的自觉与担当,倡导经典阅读、倡导深阅读,同时,也要具有对新形势下存在的各种阅读问题的包容与柔毅,坚持更多数量、更高质量、更多样方式阅读活动内容的制作与推广。“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6],以书籍为核心,以文献为核心,以信息为核心,以阅读为核心,就是以知识为核心,这是图书馆人的天然使命,更是图书馆人的存在依据。没有这样一个核心,就不存在图书馆事业; 有这样一个核心, 就不存在图书馆事业的危机。对此,阅读推广人更应当有清醒的认识、饱满的热情、踏实的工作和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

(二)从开放的系统到开放的方式

图书馆阅读推广组织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阅读推广系统具有开放性,阅读推广系统所传递的知识、文化具有开放性,[7]阅读推广的方式也应当具有开放性,具有随着外部环境需求的改变而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力。

以该馆开展过的阅读推广活动为例来考察, 寻找书飞的印记——基于导航员模式的图书漂流活动、BOOK阅读秀、“以书为名,绿漾我心”铭牌好书推荐、诗词大赛评选、“以读攻毒,众擎易举”征文比赛、“以书扬志,无惧战疫——相约六点半特别版” 直播课堂、“我最爱的红色经典”手账作品征集,提炼其中的隐性核心词汇,涉及共享、舞台表演、手作、诗词大赛、抗疫、直播、手账等,既极具时代特色, 又合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内容与潮流,既合乎外部环境的要求,又极具本校、本馆特色。这种兼顾内容与途径的方式开放性, 使得阅读推广工作在外界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获得稳步开展的动态平衡。

五、结语

阅读推广是一项文化活动, 其成果的体现不仅表现在阅读推广工作的不断改观与发展, 更反映在阅读推广工作对象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这是一件任重道远而意义重大的工作。通过对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对实践的回顾与思考,立足已有平台,坚持正确导向,将阅读推广的内容多样性和方式开放性落到实处, 积极创新和认真履职才能站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猜你喜欢

主导性图书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图书馆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