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让亲子沟通更有效

2022-02-16诸月丽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小宇亲子爸爸

诸月丽,浙江省心理健康A证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上虞区青春健康教育讲师,上虞区心理健康工作优秀志愿者,曾获上虞区心理健康优质课一等奖,上虞区心理健康录像课一等奖。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情感传递与反馈的过程。目的是彼此了解想法、感受、需求,表达情感,建立关系。有效的亲子沟通可以增进感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然而,不少家长表示自己与孩子难以沟通,尤其是“双减”后,彼此有了比以往更多的相处时间。孩子要么一说就顶嘴,要么装没听见、不理人……家长深感困惑和头疼。

在心理辅导和咨询中,有一种易学高效的理论流派,叫焦点解决治疗,简称SFBT,特别适用于亲子沟通。运用焦点解决理念和技术,不仅能改善孩子问题行为,化解家庭教育困境,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同时还能让父母自己充满正能量。

一、聚焦正向,看见孩子积极的一面

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家长,以片面、消极的视角看待孩子,导致亲子双方情绪不良,引发冲突。

例如孩子数学考试得了88分,回到家:

家长:这次没考好,90分都不到。

孩子:这个分数很不错了,试卷难!

家长:班里最高分是多少?

孩子:96分。

家长:整整少了8分,怎么回事?

孩子:什么呀!比我差的好多呢,我算好的,不信你去问。

家长:你跟差的比还是跟好的比?啊?……

孩子:就看到比我好的,你去考考看,能考几分?

……

家长的本意是通过沟通,希望孩子看到失分之处,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出错。而当家长批评指责时,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对抗争辩上,又怎会去思考错因?这样的沟通不仅达不到目的,还容易导致双方情绪激动,引发冲突。如果家长能看见孩子积极的一面与之沟通,情况就会截然不同。

家长:考得还不错嘛,离90分只差2分了。

孩子:嗯,其实我还可以考得更好。

家长:哦?

孩子:最后一个大题目8分,我第一小题计算错了,导致第二小题也错了。

家长:哦,那真是太可惜了,要是加上这8分,不得了!

孩子:嗯嗯,是的,下次我一定要仔细一点。

家长先肯定孩子“88分考得不错”,再认真倾听并共情孩子“第一小题的计算错误,导致第二小题失分”太可惜了,最后孩子自己总结“下一次要仔细”的经验,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当父母聚焦正向,看见孩子的积极面,耐心倾听、恰当回应,沟通是愉悦的,有效的。

二、聚焦解决,发现孩子成长的契机

传统的思维模式会聚焦在问题上,我们常思考:这个问题是怎么发生的?多久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为找到原因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方法用在一些问题上确实有效。例如,冰箱坏了,车子抛锚了。但人的问题不一样,有时原因很多,有时即使知道原因也无法改变。例如孩子平足,诊疗发现遗传自爷爷,这个时候是归咎于爷爷,还是赶紧订制矫正鞋垫,趁早治疗呢?如果把时间和力气花在找问题的原因上,于事无补,还很有可能使孩子造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上,就比较容易挖掘出方法了。

班级里有个孩子叫小宇,个子高大,规则意识淡薄,在玩耍中不分轻重,总是动手打人。第一次用脚踢了同学裆部,双方家长赶到学校,同学因疼痛由爸爸妈妈陪同去医院检查,幸好没有什么大碍,后来道了歉,赔了医药费。第二次小宇用拳头打了这位同学的肚子,小宇爸爸再次赶到学校。

通常这时候家长一定很生气:“怎么搞的,又打人了,你忘了上次的事了?叫你不要动手偏动手,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甚至可能动手打孩子。如果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显然不行:一则家长的情绪激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二则孩子其实也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合适,但具体怎么做他并不知道。所以,家长首先得调整好自己的情緒,然后聚焦于解决,与孩子进行沟通:

爸爸:这一次你是怎么控制住自己,没有像上次那样踢同学重要部位的呢?

小宇:上次你们(爸爸妈妈)被老师叫到学校,后来道歉,还赔了钱,这一次用手打,手的力度会小一些,不会那么疼。

爸爸:嗯,看来你已经想了办法,下一次你能做得更好吗?

小宇:能。

爸爸:怎么做会比这次更好呢?

小宇:我可以避开跟他一起玩。

爸爸:嗯,这是一个办法,还有呢?

小宇:还有就是在玩耍的时候告诉他不能打架。

爸爸:还有吗?

小宇:也可以让他躲开我。

爸爸:你觉得现在最容易做到的是哪一种方法呢?

小宇:我可以避开他。

爸爸:从什么时候开始做?

小宇:现在就开始。

……

一段时间后,发现小宇和同学的矛盾少了,动手打人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

“犯错,是引导孩子学习的机会。”父母抓住孩子成长契机,看到比上次做得好的行为,用提问引导孩子思考:“你是怎么做到……?”“怎么做能比这次更好呢?”“哪一种方法是你马上想去尝试做的?”把目光聚焦于“解决”,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三、聚焦例外,鼓励孩子重获信心

凡事皆有例外,问题不会一直都发生。当问题不是那么严重或较少发生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我们做了什么让问题少发生了,或者不发生了。在例外中让孩子自己寻找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例如:孩子做作业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有一天我观察到孩子集中注意力大概做了5分钟的作业,做得特别认真。于是我马上说:

“刚才有5分钟的时间你做作业特别认真呢!你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很开心,“嗯……我刚才脑子里就想着题目,不想别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还有吗?”

他侧着小脑袋,一会儿说:“眼睛看着作业本,不去看其他的。”

“哦,很专心哦!”

他又补充说:“把好玩的东西藏好……”

“怪不得你今天的桌面特别干净,你真会想办法!还有吗?”

“嗯……下课的时候要喝好水,还有……上好厕所。”

当我们的目光聚焦于例外,及时抓住孩子偶然出现的例外情形,用肯定和赞美引导孩子思考成功的经验,孩子就能重拾信心,自己总结方法。这也正体现了焦点解决所秉持的理念: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另外,家长还可以关注孩子过去的例外情形。孩子拥有很多资源和方法,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作为家长就是要引导孩子明白他自己是知道方法的。除了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之外,追问“还有吗?还有呢?”非常重要,这能引导孩子回忆具体细节,不断挖掘出他自身的特质、潜能、优势、资源。

四、聚焦一小步,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

有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觉得给孩子指出错误缺点,教给方法,孩子就应该立刻改正,马上会用。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小改变更容易发生。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聚焦于他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和肯定,在每一小步前进中,形成“滚雪球”效应,产生大的改变。

有一天,一位同学被班主任老师带到我的心理辅导室,观察到这位同学其实非常不愿意来,我说:

“我知道你不想来辅导室,对吗?”

“是的。”

“那怎么做才能不来这里呢?”

“不惹老师发那么大火。”

“怎样才能不让老师发那么大的火呢?”

“上课少讲空话,作业及时上交。”

“好,那你回去试着做两天看看。”

两天后,我在走廊上碰到他,询问他有关上课和作业情况,他腼腆地说这两天作业都及时交了,但上课有时还是忍不住要讲话。看得出来他说的是实情。

“这两天能坚持做好作业并及时上交,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我就是一回到家先做作业,这样后面就不会忘记了……有时候学校里自习课我也会做一点作业。”

“嗯嗯,挺好的,老师有夸你吗?”

“有,老师这两天都表扬我了……”

说完,孩子羞涩又开心地笑了。之后,我和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交流:每天找出孩子至少一处做得好的地方夸一夸,越具体越好。一段时间以后,班主任特地来告诉我:孩子现在每天都及时交作业,而且上课几乎看不到他开小差讲话了。

当孩子愿意嘗试去行动的时候,其实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小步。而及时肯定赞美,给予孩子继续改变的动力非常重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这么引导孩子。比如孩子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就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知道你不想被老师批评,可能还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吗?那怎么做老师才不会批评你,甚至还有可能表扬你呢?”孩子会说:“要及时把作业做好,如果要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业就要做得仔细认真,书写端正,做得正确。”……然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那你今天试试看。”当孩子能完成作业,我们一定要及时肯定鼓励:“嗯,爸爸妈妈看到你在努力,你希望自己有好的表现,及时完成作业,我们特别欣赏你这样努力,愿意去把事情做好!”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被人肯定,特别是自己的父母。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就会慢慢形成。

家长多一些耐心,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肯定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循序渐进,最后终会积累成大改变。

家长以焦点解决理念和视角,聚焦正向,看见孩子积极的一面;聚焦解决,发现孩子成长的契机;聚焦例外,鼓励孩子重获信心;聚焦一小步,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那么,就能和孩子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特约编审/武金红

猜你喜欢

小宇亲子爸爸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
一包花生
猜猜我是谁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