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

2022-02-16黄丽霞刘祝容李惠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危重症监护校正

黄丽霞,刘祝容,李惠敏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惠州516001)

在院内患者观察性研究中,约9%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从入院初期便存在异常生命体征,转运期或病情恶化前24 h通过患者急促呼吸、意识障碍、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尿量异常等可识别80%以上疾病[1-3]。临床医护人员个体知识、临床经验、有无量化与标准化客观指标决定了其能否迅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及潜在风险[4]。团队管理模式(MDT)通过多学科医护人员协助,基于流程管理,发挥各专业人员特长,为患者提供规范、系统、安全的医疗保障服务[5]。院内转运护士借助早期预警评分工具或系统可发挥病情识别主动性,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死亡概率模型(MPM Ⅱ)、Logistic脏器功能不全评分(LODS评分)等虽有较高预测病死率潜力,却使用复杂,耗时耗财与技术资源较多。校正MEWS评分方法简单、快速、预测病情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临床急危重症、预检分诊、术后转运等过程,可及时发现潜在危重者,预后评估准确率高。本研究联合信息技术手段与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将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急诊抢救且顺利实施院内转运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8月31日急诊抢救且顺利实施院内转运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20~70岁;②患者病情危重,存在心律失常、呼吸不畅、血压失常等特征,有2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或衰退[6];③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转运;④患者已顺利通过转运,进入检查室、介入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诊断学科室检查或送往专科接受住院治疗;⑤患者转运成功且未发生死亡。排除标准:①患者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②患者入院时已处昏迷状态;③患者转院或各种原因自动终止治疗;④患者依从性差,拒绝相应检查;⑤非常规院内转运者。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0~70(41.07±8.1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3.17±0.26)h;疾病类型:重症肺炎1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1例,脑血管意外事故4例,脑梗死7例,颅脑外伤5例,多发伤3例,急性脑血管疾病4例,心肌梗死6例。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0~70(45.22±8.8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3.21±0.29)h;重症肺炎18例,MODS 11例,脑血管意外事故3例,脑梗死8例,颅脑外伤3例,多发伤4例,急性脑血管病5例,心肌梗死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监护方案与团队管理院内分级转运模式。①建立MDT转运小组:组长为有丰富临床管理经验、业务能力突出、各项工作熟练的护士长担任,成员包括责任护士、管床护士、专科护士、协调护士、机动岗护理人员,培训标准严格遵循《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7],对小组成员定期实施转运技能、危重病护理培训,定期模拟训练并检查培训效果。②制定转运流程:进行多学科团队管理转运小组人员分工与配置,对交通状况、基础医疗设施、病房清理与布局进行规划和分析,其内容分为4部分,即转运前准备、转运过程、交接过程、转运后。转运流程图见图1。③院内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分级监护依据权威标准结合专家医嘱,常规分级监护方案见表1。转运前,医护人员使用转运评估表,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GCS评分)[8]、呼吸机支持情况、循环支持状态、病症评估5个方面评判,将病情分为Ⅰ~Ⅲ级,分配对应病级转运人员,确定转运所需抢救仪器、设备与药品;转运过程中,按常规方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及病情发展,及时预防潜在的分级波动,提前通知接收人员做好准备工作,保持通道顺畅,电梯处于等待使用状态,如发现患者病情波动不适合转运,立即处理,待稳定后再行转运;转运后,将监测指标与护理情况手动录入电子病历。

表1 常规分级监护方案

图1 转运流程图

1.2.2 观察组 采用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校正MEWS评分内容量化标准(见表2):校正MEWS评分包括脉搏(1 min桡动脉搏动次数)、收缩压、呼吸频率(1 min胸腹起伏次数)、体温、意识、

表2 校正MEWS评分及措施

氧饱和度、尿量共7项指标,单项指标单独赋值,累加后为校正MEWS分值,前3项通过心电监护仪或人工测量,必要时复测。②方案培训:组织全体成员每周参与3次校正MEWS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相关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培训,成员考核优良后,在临床实施具体方案。③方案应用:将评分标准以“软件模块”形式嵌入电子病历系统,形成最终版“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术后患者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具体内容如下。a.护士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期快速采集患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尿量共7项,录入护理文书系统,经系统自动匹配、赋值,计算出校正MEWS评分分值。b.系统根据分值启动4级监护预案,自动触发、弹出监护预案提醒框,提示患者监护级别、干预对策,护理人员需阅读并点击“确认”,同时在“信息一览表”自动标识患者预警监护级别,4级、3级、2级、1级监护对应红、橙、蓝、绿色。c.护理人员根据系统提示,按照校正MEWS评分对应的监护级别实施干预措施,启动预警监护流程、监测分值波动、动态评估病情。依据分值变化,触发相应级别的预警监护方案,持续追踪至患者离院。d.监护全程使用《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收集资料。e.出院前,对患者使用《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行问卷调查。f.结束后拟订访谈提纲,访谈、记录参试护士。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自转运医嘱下达至顺利完成转运,包括检查室、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介入室5项,若手术、介入治疗期有专业医护人员监测、护送,纳为单程时间。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以下3类[9]。a.病情相关,如呼吸不畅、心搏骤停、心律失常、意识不清、药物过敏等;b.转运人员相关,如人工气道调整不当,二次以上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胸腔引流管等部位导管移位或脱出,检查步骤较多,等候时间较长等;c.仪器设备药品相关,如药品库存不充裕、仪器中途故障、微量泵接触不良、无法使用等。

2 结果

2.1 两组院内转运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院内转运时间比较

2.2 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由于实际需要,55%以上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需在初步抢救后,在院内实行转运。转运所耗时间越短,患者救治成功率越高,造成损害越低。但受转运过程中仪器作用降低、所处环境更换、医护人员操作难度增加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最高达75%,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急诊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病情变化较大、病死率高,医护人员应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动态监测、迅速实施有效干预,减少或消除护理不良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有研究显示,训练有素的专业转运团队管理、性能良好的转运设备、稳妥计划性转运过程对降低转运风险有积极效果。分级转运亦对急诊入院患者进行专业病情评估,可达到缩短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校正MEWS是一种早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风险的客观性指标工具,其被证实能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识别潜在危重患者,为护士提供病情评估的客观依据,促进医护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有效交流[10]。本研究采用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嵌入电子化护理文书系统,以急诊接收核心流程为重点,设立急诊准备、急诊中、急诊后的分级评估与标准流程,在避免传统急诊因患者家属要求、接诊前评估有误等导致患者病情和负担加重因素的同时,对危重症患者脉搏、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腋温)、意识、氧饱和度、尿量7项指标高效客观量化评分与预警监护判定病情危重度及潜在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转运至检查室、手术室、介入室和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模式在缩短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调查结果分析原因。①拟订校正MEWS评分的客观化病情预警评分系统标准,能快速、精准、量化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协助护士实时、动态获取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不仅克服了以往病情观察主观性强的缺陷,还借助了计算机准确、高效、便捷的优势,将校正MEWS评分嵌入护理信息系统,规避了人工计算错误而导致病情误判风险。②该方案为医护人员明确了各级监护预案的触发标准及具体干预措施步骤与要点,指导护士依据评分等级,及时采取对应措施。③急诊危重症临床工作量大、低年资护士承担了大量护理工作,是目前国内现状。由于专业知识掌握相对较低、工作经验不足,导致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性、观察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信息化系统的逐步应用,既提高了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工作效率,又对护士病情观察和评估、频次和内容记录进行明确的路径式且标准化的管理引导,确保护理评估和记录的完整性、连续性,有效降低了护理文书记录缺陷率,规范了护理文书记录。

综上所述,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可节省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临床急诊抢救有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危重症监护校正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建立在校正系统上的强大实力Sonance所能士i12
基于特征分解的方位向多通道SAR相位失配校正方法
基于在线约束限制的飞行器预测校正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