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人工肝支持治疗肝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2-02-16陈颖颖
陈颖颖,倪 荣,左 玲
(信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信阳464000)
肝衰竭为诸多因素所致重度肝损伤,致使肝脏合成、解毒等功能发生严重异常的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病死率,治疗难度较大[1]。人工肝支持系统为当前临床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措施,其包括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等方式,能清除代谢产物、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肝细胞功能,在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3]。同时,受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等影响,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对其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均产生了一定影响[4]。因此,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支持治疗期间实施有效心理护理极为必要[5]。共情护理为临床重要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共情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共情体验、信息整理和反馈、换位思考、倾听等方式调节患者身心状态,促使其养成良好自我护理能力[6]。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我们对43例肝衰竭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86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7]中肝衰竭诊断标准者;②均采取人工肝支持治疗者;③年龄<60岁者;④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及沟通能力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血管瘤、肝脏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③昏迷者;④存在血液系统病变者;⑤存在肝性脑病者;⑥存在家族精神病病史者;⑦纳入研究前3个月内接受心理干预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43~59(51.05±3.6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8例;发病原因:病毒性肝炎28例,药物性肝损伤8例,酒精性肝炎7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13例,3000~5000元23例,>5000元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1~59(50.33±3.5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11例;发病原因:病毒性肝炎25例,药物性肝损伤9例,酒精性肝炎9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11例,3000~5000元24例,>5000元8例。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发病原因、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作息指导、健康教育、相关注意事项讲解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构建干预小组:挑选1名主治医生及4名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护理人员构成共情护理小组,认真学习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共情护理、肝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等相关内容,培训合格后开展护理工作。②共情护理:设计共情护理主题,以时间为节点,参照自我管理、负性情绪设定10个活动主题,包括并发症的防控(共3个活动主题)、血管通路的管理(共1个活动主题)、饮食调护(共2个活动主题)、药物管理(共2个活动主题)、心理调节(共2个活动主题),每次活动主题包括耐心倾听(10 min左右)、换位思考(10 min左右)、信息整理(5 min左右)、共情体验(10~15 min)。a.耐心倾听:治疗结束后在安静室内开展,可采取一对一或一对3~5例患者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每次活动内容,鼓励患者诉说主观感受,如希望得到外界支持、担忧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担忧人工肝支持治疗费用,通过了解患者内心感受以强化共情反应敏感性。沟通期间,注意通过肢体动作(眼神示意、点头等)、暗示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等协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并讲解既往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案例。b.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看待问题,针对患者内心顾虑讲解人工肝支持治疗优势及心理调节对保证疾病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c.信息整理:对患者诉求信息予以整理,明确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状态的原因,结合临床经验和共情感悟,告知患者如何提升自我护管理能力、改善负性情绪。d.共情体验:及时反馈整理后信息,采取口头询问、肢体语言等形式,掌握患者和护理人员共情程度,明确其是否愿意接受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缓解负性情绪的建议。③多元化共情护理:a.家属支持,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共情护理,用于承担监督患者遵医行为的责任。b.同伴支持,挑选热爱公益事业、具有良好组织说服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素质较强的同伴支持教育者,进行自我管理、共情理论等知识与同伴支持方法的培训。c.微信支持,建立微信群,指导患者扫描二维码加入群,由护理人员每日在微信群推送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的相关知识。两组均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SDS得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SAS得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8]。②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依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估患者,包括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分值范围为0~172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9]。③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溶血、血浆变应性反应、休克。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肝衰竭患者经内科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时,需要采取
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暂时性代替衰竭肝脏部分功能,并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改善提供良好条件[10]。但人工肝需要数次治疗,导致患者面临巨大的身心负担,易出现严重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故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护理方案对肝衰竭患者实施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1-12]。
常规心理护理方案缺乏系统性、有效性,护理人员多是被动施护,未能充分考虑患者主观感受实施针对性干预,故通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共情护理在临床应用较广泛,共情为人本主义心理干预的核心,该护理模式注重倾听,并以提炼信息、反馈和共情体验为途径,综合医护工作者临床经验、主观感悟提出解决患者具体问题的建议、措施[13]。共情护理较注重“以患者为中心”,极其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护理模式。任明珠等[14]研究证实,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共情护理后,其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且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提升。吴艳等[1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展共情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ESCA中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通过共情护理可有效调节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共情护理干预期间,首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心境状态进行评估,制订10个共情活动主题,并通过耐心倾听、换位思考、信息整理、共情体验4个环节,辅助家属支持、同伴支持和微信支持进行多元化共情护理,从而多角度施护。同时,共情护理注重感知患者诉求及身心感受,通过自身经验和感悟进行对应干预,不仅能取得良好效果,还易被患者认同、接受。此外,同伴支持可通过“榜样效应”激发患者自身潜能,家属支持可发挥监督、沟通等多重作用,而通过微信实施干预还能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实现对患者干预内容的有效覆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共情护理还有利于降低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保证治疗安全性,主要是因该护理方案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且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故有利于减少血浆变应性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