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共情反馈联合视听转移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2-02-16张青青金雪梅王国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甲亢医护共情

张青青,金雪梅,王国英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以甲状腺分泌过多为特征的疾患,患者常伴有消瘦、食纳亢进、急躁易怒等症状表现[1]。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存在遗留疤痕、复发的风险,因此,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仍是目前较普遍的治疗方式[2]。尽管常规手段治疗甲亢疗效较好、安全系数较高,但鉴于其病程漫长、机体代谢紊乱、病情刺激等因素的影响[3],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依从性较差,影响临床疗效。有调查显示,甲亢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患儿作为甲亢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其生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以致对治疗强度、方法等与成人有异;患儿语言表达尚不丰富,对医院环境的恐惧与排斥引发诸多情绪变化,干扰其依从性,进而影响临床疗效,故除常规护理外,给予甲亢患者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4]。共情即同感,积极共情反馈是基于共情理论而产生的干预举措,其倡导医护人员采用共情技巧充分了解患者的真情实感,并做出共情反应及指导以影响患者并取得反馈,以促进有效沟通,缓解心绪[5]。目前,该类干预在患儿中的应用很少报道,本研究特将积极共情反馈联合视听转移干预应用于甲亢患儿中,旨在探究此法对甲亢患儿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8例甲亢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6]中对甲亢的诊断要求者;②年龄7~14岁者;③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功能减退者;②严重胃肠道疾病者;③营养不良;④家族遗传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7~14(11.26±2.3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13.28±2.10)个月;研究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8~13(11.68±2.10)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13.55±2.00)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入院后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与交流沟通,向其介绍甲亢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指导患儿科学饮食,督促其按时、按量用药。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积极共情反馈联合视听转移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积极共情反馈:a.培训阶段。邀请院内资历丰富的心理学专家对科室内的医护人员实施共情反馈干预相关培训,参考国内外共情培训的相关文献,确定以认知干预、情感及行为培训为主。认知干预目标是通过培训让医护准确理解患儿的情感意愿,组织科内医护共同观看影片,讨论交流影片中主角的性格、情绪及心理状态,分析主角在影片中的不同表情照片,锻炼医护对各类表情的解读、辨识能力。情感培养主要是培养医护的共情意识,通过文学经典鉴赏,引导医护有意识地感受并提高其体谅别人情感的能力。行为培训目标是指导医护形成共情行为,医护通过讲解自身与甲亢患儿的交流表述自身在这件事中的心理反应,随后邀请科内其他人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重复对方言语、换位思考等,培养医护共情意识的表达能力。b.实施阶段。入院时,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需要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与查房,了解患儿喜好、脾性、情绪,通过眼神、微笑等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通过眼神示意、点头、抚摸等表达对患儿的鼓励与支持,对患儿情感及行为表现做出拥抱、抚摸等共情反应,给予其反馈,适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科内其他患儿的成功案例及优秀表现,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促使其放松身心。在换位思考及与患儿的沟通中,医护需要不断收集和整理患儿该阶段的精神状态,借助于自身经验进一步了解患儿。医护从患儿角度,体会其心情,根据患儿言语、表情评价其心理倾向,传递积极、正向情感。营造舒适、轻松的住院环境,在病室内张贴清新的漫画或图片,提供患儿喜爱的书籍,帮助其消除紧张、畏惧等情绪。②视听转移干预:由专业人员负责视听转移干预材料的制作,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病室内安装液晶视频显示器,下载包括动画片、音乐及戏剧等节目,待患儿接受治疗时,依据其爱好自主选择节目观看,分散注意力,医护在进行操作治疗过程中不断给予患儿语言上的鼓励与夸奖,消除其恐惧、紧张情绪。若患儿不喜欢观看视频动画,可对其进行音乐疗法,选取五行音乐曲名中的体感音乐波段的低频部分,以舒缓为主,为患儿播放音乐。科室自制甲亢治疗合作要点、用药、饮食指导等动画视频,每周三、五固定时间在科室内反复播放,强化患儿及家属对甲亢疾病的认知与了解。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于干预前后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7]评估焦虑情绪,包括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及学校恐怖,按没有=0、有时=1、经常=2计分,分值高提示患儿存在焦虑体验。量表得分的半信度为0.88,各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43~0.89。②采用科室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问卷表于干预前后评价患儿依从性,包括饮食(3项)、用药(3项)及复诊(4项),各项评分0~3分,分值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57~0.933。③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8]对患儿干预前后睡眠、饮食、自理能力、治疗配合度及精神状态5个维度进行评估,各维度2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总体状况越好。④按照1∶1的比例,两组各抽取家属40名,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表于出院前1 d由家属填写,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信息告知及情感体验,各方面0~5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佳。量表邀请3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价,内容效度0.98。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KP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KP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甲亢目前认为与消化、循环系统的兴奋性增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代谢等因素有关。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1~2年甚至数年[9]。鉴于临床对甲亢的治疗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是治疗效果和成败的重要因素。甲亢病理表现多样,几乎可波及全身各个系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以失眠、焦虑等神经症状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甲亢患者约占9%[10]。药物治疗在改善甲亢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对患者的烦躁易怒、脾气暴躁等性格改变见效甚微。甲亢患儿年龄尚小,心理、生理发育均不成熟,疼痛承受力及耐受力均远不及成年人,因此,在临床治疗性操作中甲亢患儿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于成年患者,其护理需求也更为苛刻。

共情护理是一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促进医护人员深入理解患者心理的方法[11]。甲亢患儿年纪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表达自己的病情、感受及需求,故而加大了临床护理的难度。有研究显示,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共情不足容易导致护士无法及时感知患者及家属的情感和需求,有时还会导致护患矛盾,甚至是医疗暴力[12]。视听转移干预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新兴干预措施,在特定的影、音环境下,通过大脑皮层的评估,人体内、外环境对新出现的事物或新刺激产生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刺激,重新分配注意力,从而促进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调节情绪中枢,使患者平静、放松,缓解情绪,该种干预措施目前多集中于手术室以及小儿静脉穿刺中[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及社交恐怖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饮食、用药、复诊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积极共情反馈联合视听转移干预可以缓解甲亢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积极共情反馈可促使患儿敞开心扉,自主表达对甲亢的真实情感与体验,宣泄情绪,医护人员通过倾听、肢体语言等表现表达对患儿的理解与关爱,换位思考使医护能够准确抓住患儿心理特点予以对应护理,提高其依从性;再加之投其所好的视听转移干预,根据患儿大脑发育的程度及其喜好,以看动画片、电子视频、听音乐的形式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患儿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心情愉悦,释放心理负担,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从而忽略了周围陌生环境及即将接受各项治疗操作所带来的恐惧感,有利于缓解情绪。有研究指出,共情护理干预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医护依从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属在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信息告知及情感体验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共情反馈联合视听转移干预可提高家属的满意度,经分析与积极共情反馈、共情指导等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诉求,且该干预对患儿的焦虑情绪、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有关。

猜你喜欢

甲亢医护共情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