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在行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2-02-16顾佳宇邵菊香龚芳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负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顾佳宇,邵菊香,龚芳芳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张家港2156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狭窄、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能有效扩张患者狭窄、闭塞的血管,恢复患者心脏的血流灌注,改善心肌缺血。但PCI为有创治疗,术后患者多存在创口疼痛、对自身情况紧张不安、自我护理不规范等,对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有研究证明,PCI后开展更规范、更优质的护理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2]。近年来,基于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已在不同疾病领域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基于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患者实际病情,系统性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并针对风险因素制订预防性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5]。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们对35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70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精神障碍问题,交流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Ⅳ级者;③临床诊断除冠心病外其他心脏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医技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均首次行PCI。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4.73±8.3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1.19±7.8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基本健康教育,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检查患者有无用药禁忌证,指导患者服药。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关注患者穿刺部位情况,按时巡视病房,如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风险评估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均需要有相应的护理经验,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考核。对入院患者实际情况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用药史、治疗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预见高危因素并制订对应预案。②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以往心脏介入治疗中发生的事故性、生理病理性风险事件,包括创口出血感染、坠床、跌倒、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如对心功能较差或自身情况欠佳者,其发生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高,需要针对性调整用药计划,加强心电图监测。对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加强巡视,嘱家属加强看护,并贴上橙色警示牌,避免坠床、跌倒的发生。③评估心脏功能康复风险。对术后的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告知患者在6 min内走完往返50 m的走廊,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最大心率、行走距离进行康复风险评价,并对不同康复风险评价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情况良好的Ⅲ级患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太极、八段锦等康复运动,而对情况较差的Ⅰ级患者,需要先进行卧床关节运动,缓慢康复。对Ⅱ级患者,可以根据个体不同情况进行原地踏步、下床步行、上下楼梯等康复运动[6]。④评估患者负性情绪的风险。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分层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热情对待患者,并普及相关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其痊愈的信心。对心理评分较差的患者进行一对一辅导,加强患者对负性情绪的干预。⑤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出院后若发生创口剧烈疼痛、发热、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入院就诊。对出院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要注意居家后仍保持自律护理,并及时随访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指标:对两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②心理状态: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评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7]。③不良事件:评估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创口出血感染、坠床、跌倒、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形成、心绞痛复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④护理满意度:患者对住院期间接受的护理干预进行满意度评价,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项。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秩平均值)

3 讨论

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升高,且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临床指南指出,心脏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Ⅰ类推荐手段[8]。PCI可以迅速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尚未坏死的心肌细胞缺血状态,对保护心脏近期和远期功能有重要意义[9]。目前,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有研究指出,如果在开展心脏康复前,医护人员能够充分评估患者疾病特点、高危风险因素,制订规范、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将更加有益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预后[10]。本研究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下的护理模式,组建专业风险评估小组,评估患者事故性、生理病理性风险,心脏运动康复风险,心理状态风险等,预见患者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并制订应对方案。这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缓解临床中常见的术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获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

本研究从心功能恢复的角度看,基于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LVEF、CI,并延缓左心室的扩张,降低患者发生心脏重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11]。这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效能有关,本研究中评估不同患者康复活动的风险,对不同心功能和运动耐受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运动计划,使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评估负性情绪,按照不同心理状态风险对患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理干预。对焦虑和抑郁状态较为严重的患者,常规心理干预可能起到的效果甚微,这些患者在负性情绪方面风险更高,需要加强重视。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寻找其消极原因并解决,耐心倾听患者诉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不同风险的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是有必要的[12]。

本研究对容易出现的事故性、生理病理性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对创口出血感染、坠床、跌倒、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制订预防和处理措施,对自理能力较差或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加强监督,设立警告牌,加强巡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心功能较差或身体情况欠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复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更高,需要针对性调整用药计划,加强心电监护。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心功能恢复、负性情绪缓解取得满意效果,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缓解负性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负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