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培育新时代的班集体

2022-02-16屠苏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班集体建设立德树人

屠苏

摘    要:班集体建设是寓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既是教育者的工作目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班集体建设对学生的个性形成、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都会产生有力的影响,有助于发挥群体在学生发展中的教育作用。当前的班集体建设应开展新时代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集体建设;社会心理学;集体主义教育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最基层的组织和环境,加强班集体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的班集体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找到应对与改进的突破口,提升班集体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班集体建设:社会心理学的观照

班集体源起于以班级为组织的授课制班。他发端于16世纪的欧洲,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在1632年的问世,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的形成;230年后的1862年,班级授课制方才正式引入中国。相较于传统教育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具有显著优势。但班级授课制发展至今,也异化出了不少问题。与传统教育理论一样,其通常被诟病的有以下特点:一是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二是片面强调教育者的权威,把学生视作被动的工作对象;三是压抑学生的个性,压制学生的内驱力;四是无视学生群体的教育作用。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批评过这种忽视学生与学生群体作用的行为。他在谈到班级学生群体的微社会环境作用时曾指出,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方面是无能为力的话,那么,通过这种社会环境,他对学生的间接影响则是万能的了。因此,在他看来,就一个班级而言,教育过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学生以及这种微社会环境三者间的积极性,而这种班级学生群体乃是“教育过程的真正杠杆,教师的全部作用在于操作这一杠杆”[1]。

长期以来,我们崇尚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后进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然而忽略了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以同龄人为背景的班级社会微环境。一些学生经个别教育似乎颇有成效,但若不同时抓好班集体建设的话,往往会出现反复。又如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仅仅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抑或学生的学习状况,是难尽如人意的。作为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的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属于群体一分子的学生参与学习时,如无法摆脱一定的社会背景、群体的心理氛围,他人对其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因此,人们日益重视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马克思强调:“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2]也可这样说,个性的社会化过程,即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变化与智力的发展轨迹,都始终是在群体的影响氛围中展开的。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生到学校不仅是来学习的,也是来生活的,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因此,学生之间的相处、交往,势必影响各自的个性形成与发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的诸种心理现象都会影响个体。如社会促进与干扰效应、模仿与受暗示、舆论与舆情、合作与竞争、心理相容与冲突,等等。所有这些对学生的品行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程度乃至性质变化,则与群体的发展水平相关联。

根据群体的目的性、凝聚力、人际交往、舆情特性、情感友谊等指标,我们可以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合作群体、集体等多级水平。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由目的一致、行動一致而结合起来的,由管理、纪律和负责任的机构组织起来的自由集团。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育集体主义者,这是与旧教育的根本区别。因此,必须在集体中,为了集体,通过集体去实现教育目的。无数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生活在集体中和在集体的感召下,人们才有可能得到团结、互助、关怀和纪律等的体悟与约束,才能发展其集体主义精神,构建与校正自身与社会的正确坐标。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学校中进行社会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集体主义者,也就要培养学生善于从全局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善于积极主动参与集体生活,善于在一切方面都相互关心和帮助。集体主义教育也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实现。简言之,集体既是教育目标,亦为教育手段。

奠于我国学校基层机构的班集体,既是学校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建设单元,更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建设新时代的班集体,乃是我们教育者的基本任务之一。

二、班集体建设:发挥学生群体的教育作用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龚浩然、黄秀兰教授伉俪带领研究生,先后在江苏无锡、浙江杭州以及浙江温州等地,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班集体建设实践研究。实践证明,建设优良的班集体有十利:

1.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学会更多地从集体、从全局考量,把自己培养成为集体主义者。

2.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智力,提升教学质量。在一个蓬勃向上的集体中,学生容易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互相帮助的氛围。

3.班集体建设有利于感化个别后进生。我们不可低估同伴的集体舆论力量与榜样作用。

4.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乃至优良的校风。教育领导学认为,面对千头万绪的学校工作,抓重点、克难点、消痛点,方能出亮点。学校领导把班集体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正是领导艺术的高明之处。

5.班集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6.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培养班干部。

7.班集体建设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活动能力的提升。

8.班集体建设有利于调和各种矛盾,减少和避免偶发事件与心理冲突。

9.班集体建设有利于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0.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

学校就似一个小社会,而教学班又是一个小小社会。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建设牵涉学校的各个方面。第一,班集体建设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基,把班集体建设抓好,必然会促进学校的其他工作。第二,班集体建设是以集体主义精神为红线贯穿始终的。而集体主义,是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能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理所当然是我们加强新时代学校工作的基本原则。无数事实证明,凡是认真抓班集体建设的学校,就会出现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局面。因此,这自然引起许多有远见的教育领导者的关注,重视新时代班集体建设,也是懂得领导艺术的教育领导者的共识。班级是青少年极为重要的微社会环境,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同龄伙伴。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我們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只片面地强调班主任个人权威的作用。当然,班主任的威信是重要的,但问题是其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巨大作用,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当前,面临百年不遇的疫情和随之而来的西方对待疫情的自由主义言行,青少年容易受其价值观影响,更需要我们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为什么班集体建设这一课题,数十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具有强大生命力之原因。

三、班集体建设:开展新时代的集体主义教育

在教师、学生、班集体这三者的关系中,班集体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中介环节,教师的作用则在于组织调动这一中介环节的教育积极性。学校、教师要重视班集体建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集体主义教育焕发无限生机。面对疫情大考,杭州市下城区(现并入拱墅区)教育局深化班集体建设工程,开展了“新集体教育”。他们通过实施“建设新集体教育共同体、开发新集体教育实践课程、优化新集体教育研究实施能力、打造新集体教育名片样板”等“四大行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其背后隐藏的原因是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国家意识的缺失。该区的新集体教育传承的是:在兼顾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利益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利益优先的原则;在关注个体权益、尊重个体个性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为了实施新集体教育,该区还制订了“八项计划”,具体包括:实施新集体教育学校联盟建设计划,培育10所“新集体教育示范学校”;实施新集体教育,协同育人平台搭建计划,促进家校互通互融;将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开发集体研学课程,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体验路线;完善班主任等新集体教育工作者培训培养制度,成立区“班主任发展联盟”;开展新集体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新集体教育名片认定计划;实施新集体教育样板打造计划。譬如,专门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杭州明珠实验学校,3400多位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份、14个少数民族,成员复杂,管理更难。该校通过以民族融合教育为特色的班集体建设,实现从独特个体到集体守望、从包容接纳到精神融合的转化,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落细,成效显著。

班集体建设是寓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班集体建设既是教育者的工作目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M].龚浩然,许高渝,潘绍典,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05.

[2]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班集体建设立德树人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与预防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忽视也是一种爱
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温暖童心,让孩子恋上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