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以长江大学武汉校区为例
2022-02-15长江大学图书馆李燕
文/长江大学图书馆 李燕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书籍是智慧的源泉,书籍是知识的海洋,书籍是想象的翅膀,书籍是生活的方向盘。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电子图书、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层出不穷,阅读方式也更便捷,对传统纸质图书造成极大的冲击。对读者而言,“70后”“80后”及以前的读者,可能更倾向于阅读纸质图书,而对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接触的电子产品更早、更多,这一类读者更倾向于电子图书。加强高校学生对图书的热爱,离不开从小的阅读习惯培养、离不开自身对书籍的爱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纸质图书面对着巨大的冲击。
长江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而武汉校区主要是侧重理工院系,现有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石油工程学院(中俄能源学院、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图书馆资源建设部要针对五院一中心,采购合理的图书资源,建立合理的馆藏体系,让图书馆成为师生的文献保障中心。
一、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图书馆资源建设情况
长江大学图书馆秉承“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的办馆方针,“以读者和员工为本”的办馆理念,坚持传承、不断创新,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图书馆设有:流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考研自习室、二线书库、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0个。提供了舒适的阅览学习环境,图书馆为武汉校区地标建筑,无线WIFI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馆内拥有纸质图书20万册,馆藏分类统计见图1。图书涵盖了多个学科门类,从图1可以看出,馆藏量第一位是T工业技术类43648册,第二位是I文学类32344册,第三位是P天文地球类24414册,符合以石油科学与技术类为主、文理渗透的馆藏资源体系结构。
图1 武汉校区图书馆馆藏结构
二、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图书馆近三年纸质图书入藏量分析
本馆近三年(2018~2020年)纸质图书入藏量见图2。由图2可知,2018年I类图书订购量过大,因此及时调整订购策略,后两年降低I类图书的订购,由于2020年遇上特殊疫情的影响,图书经费有所降低,因此降低图书副本量,扩大图书门类涵盖量,以保证读者需求。
图2 本馆近三年纸质图书入藏量
三、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图书馆近三年图书利用率分析
分析2018~2020三年读者的借阅情况见图3。本馆纸质图书利用率前五位分别是I类(文学类)25.29%,J类(艺术)18.45%,H类(语言)18.10%,C类(社会总论)16.29%,A类(马列主义)15.45%。这五类图书均为社会科学类图书。I类为文学类,说明读者更倾向于阅读文学类书籍,因为此类图书休闲性比较强,阅读的周期短,而且馆员在订购的时候都是采购经典、畅销的书籍,及时上架并推广,因此流通借阅量大,阅读上毫无压力,也符合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
图3 本馆各类图书利用率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近几年才建立的,J类图书利用率较高也说明学生对J类纸质图书需求较大。本馆通过访问艺术与传媒专业师生了解他们的培养计划,满足师生提出的图书要求,有针对性地采购符合他们专业设置的图书,不断丰富J类图书,但受疫情影响,总体纸质购置经费较往年低。
语言类,H类书籍,由于本馆购买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及起点考试网,可以满足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习需求,但纸质资料的学习也不可少,因此线上试题加线下学习巩固扩展阅读,对英语类的学习很有帮助,此类图书借阅量较高,说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不减。毕竟英语四六级对学生非常重要,也是就业的筹码,因此H类的书籍要精而好,对学生的辅助学习更有利。
C类(社会总论)与A类(马列主义)是学生的基础课图书,该类图书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很有帮助,是完成课后小论文的重要参考书。
在科技类图书中,排在前三位的是O类(数理化)15.24%,T类(工业技术)12.66%,Z类(综合图书)11.82%。O类(数理化)该类图书也是本校的基础课图书,利用率较高。T类图书为专业图书,石油地质、工业技术类,学术性比较强,阅读周期长,跟学生的专业息息相关,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候需要借阅此类图书做学习参考,因此此类图书借阅量较大。而且本馆购买的CNKI及OnePetro等中外文数据库也可以满足师生对专业资料的查找。Z类综合性图书借阅量高,分析可能是近几年兴起的国学风的影响,学生对此类的书比较感兴趣。
本馆社会科学类A-K总利用册数为17678册,占总利用册数的62.8%,自然科学类O-Z总利用册数为10465册,占总利用册数的37.2%,这说明本馆的社科类图书相对于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利用率高,学生更倾向于休闲类的书籍。本馆的藏书结构与利用情况基本吻合。但本馆的D类(政治法律),F类(经济类)总藏书量高,但利用率低,这与本馆未及时做剔旧处理有关系。
四、针对武汉校区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导建议
通过馆藏结构与图书利用率分析,资源建设部今后在做采访时要及时分析与访问师生,为了充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减少零借阅量图书,要尽量订购师生需求的图书,图书订购需涵盖多个学科门类,以满足师生阅读需求。这对资源建设的馆员提出更高要求。
(一)与师生紧密联系。因为疫情的影响,从以前的线下馆配会现场采购图书改为云线上采购,因此在线上云采购期间,可以及时与专业的教师联系,发动专业人士参与到线上采购,这样更能符合师生对纸质图书的需求。及时收集整理师生荐购的图书,并把这些书籍跟踪反馈给师生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二)加强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结合双一流建设采购合理的图书,应为用而藏,不应为了生均图书量而滥竽充数。加强馆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及时了解学院新增专业与配套书籍,充分调研,满足新设专业学生的图书需求。例如:2021年长江大学武汉校区新设三个专业分别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网络与新媒体。此时馆员应及时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与开设课程,再分析该专业所应需求的专业图书。与该专业的教师取得联系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针对此专业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对于图书审核员要严格层层把关审核,减少零借阅量图书,把控好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纸质图书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在纸质图书的采购时更应精优,重在为师生所用。采访员应利用数据分析,作为采购的参考依据,掌握读者的借阅情况,分析读者的借阅规律,及时调整采购策略,继续优化藏书结构。还应加强与师生的紧密联系,虽然购买了中外文数据库,能满足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的同时,也应积极引导他们对专业纸质图书的阅读。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及时掌握学校新增专业课程并与师生取得联系,定期访问新设专业师生,图书是否满足他们的专业需求,及时跟进调整采访策略。定期对新书进行推荐,提高图书利用率,让学生爱上阅读纸质图书,享受纸质图书阅读。相信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情怀不会变,纸质文献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