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2-02-14尹全德
尹全德
(静乐县林业局,山西 忻州 035100)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性质上属于国有资产部分,成为事业单位在履行社会职能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特征非常明显,既有公益性、公共性,又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随着事业单位现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模式的逐步完善,相关资产信息平台也完整确立,管理模式越来越科学,又有政府部门推行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体系已经日趋稳定。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仍会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之中,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源,通过与之相对应的策略进行改进,以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的内容,促进事业单位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与配置,保证国有资产的稳定增值,进而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属于固定资产的内容比较特殊,比如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且市场价值超过500元的设备,现实形态没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属于固定资产的部分;或者市场价值超过800元的专用设备,依然具有使用性能的,也属于固定资产部分。当下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各类实用物品,如果市场价值并未达到具体的要求,但使用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的期限,也应当被列入固定资产中。如果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来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既包括了建筑物及一般设备;也包括了文物及其他类型的资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来源比较宽泛,既有单位直接购入的资产,也有社会捐赠或者政府部门无偿调拨的资产部分,而资金的来源则多数属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可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国家掌握的,也属于人民的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事业单位有必须要履行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责。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渐成型,原有的公共财政体制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工作,事业单位必须从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模式,逐渐转型为资金合理配置的管理模式,更加重视政府部门的采购工作,对资产的预算管理加以强化,积极推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改革,才能对资源实现更合理的配置,有助于公共财政职能体制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并促进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除此之外,在2019年发布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各事业单位要以会计制度编制报表的形式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计提折旧来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也说明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为事业单位领导层提供决策时必要的资产信息,可以更加具体、更加完整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当前的资产状况,便于领导层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比较低
因为事业单位需要管理的固定资产项目及数量比较多,而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比较有限,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之所以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批的物资处于闲置的状态,即便这类物资仍然可以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但可能会由于没有机会应用而只能放在仓库中,这就会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依然被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可能是事业单位在购置资源时,缺乏全面性的考虑,在决策时没有更加认真地做好调研工作,所以不得不重新定制采购计划,那么前期已经购置完毕的物资就会被浪费,不仅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造成影响,也必然会出现资金占用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事业单位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中有所减少,因为部分资金已经用在购置这部分设备中[1]。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并不完全
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建设并没有将资产管理作为核心,日常的管理工作普遍围绕着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几个部分,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则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之流于形式,则实际的工作需求也并不能完全满足。按照事业单位现行的管理制度分析来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物资的采购、物资的验收、物资的调入与调出、物资的处置与使用等方面,而对于物资的核算及相关责任赔偿问题,则并未有完全妥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完整的制度保障,也会间接地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如部分事业单位对于社会捐赠的物资没有入账,倘若发生这部分资产被长期占用的情况,就必然是因为保障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而这类情况也并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全面性的依据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比,前者依然会存在一些缺乏全面性会计核算的问题,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核查可能并未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在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虽然部分固定资产已经完成了调出、报废及调拨等处置,但是依然会在账面中保持原来状态,并未进行何种变动,也会导致事业单位账面中标注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并不相符,甚至可能存在较大的实际差距,形成了虚增净资产的局面。事业单位当下采用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其真实性尚未得到有效的保证,有时也可能会违背配比的原则,就会对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整体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影响着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革进程[2]。
(四)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高
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配置的工作人员,多数并不是本专业毕业的人员,并不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其他岗位调任或者由事业单位领导层直接任命的工作人员,这种工作人员配置形式并不稳定,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导致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不足,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属于兼职。在具体的事业单位岗位招聘考核工作中,对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考试并不非常要求专业知识,事业单位缺乏长期的培训及对在岗人员的专业教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许多管理制度也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中,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发展也被限制。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转变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
为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领导层应当从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力,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调节,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核算水平,一方面要先转变事业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知,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模式中,要与时代共同进步,研究与新时代、新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法,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改革的进程,建立起新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模式,保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领导层要重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因为内控制度属于现代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更侧重于“预防”,完善的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打击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舞弊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获得的信息是真实的、可信的,进而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比如,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中融入“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管理内容,并设置一些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岗位,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职业权限进行确认,使各部门的职能可以统筹为一项整体的工作。而各部门、各岗位之间要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错误情况[3]。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按照规范进行适当的操作
事业单位开展的编制预算工作,也属于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一切形式的财务管理都需要围绕着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作为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最基层部分,这项工作可以直接为事业单位的一切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属于依据的作用,即便是财务预算工作中的固定资产经费预算,也要以本项工作的材料作为依据。所谓政府部门的采购制度,就是指事业单位要合理购买货物,将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公开、透明,接受其他部门及全社会的监督,规范化处理每一项工作程序,实现程序化的管理模式,要落实政府部门的采购制度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准确率,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必须要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对于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下属部门要及时将问题反映到上级部门,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在政府的实际固定资产采购行为中,应当努力地将采购信息公开,使采购的过程向全社会透明,其购买的行为要符合规范,手续要尽量简化并且合法。事业单位方面要对固定资产的支出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就可以减少许多问题[4]。
(三)完善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应当有独立的核算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核算制度强调以集体修缮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补偿,非常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质,也属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中可以应用的工作模式。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主要是将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作为基础,以便于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完全补偿。完全补偿的本质是回收机制,所以事业单位还要建立起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用的折旧制度,在研究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不能设置一些非常简单的项目就结束,而是要负责到底、跟踪到底,对于制度不合理之处要及时地研究、修缮,简单的科目可能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反映信息不全面的问题,那么这些不全面的信息就必然会对之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对在岗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进行定期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活动,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考核,要求在岗人员必须通过相关专业考试,并将考试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绩效奖金、晋升相联系,与其个人利益捆绑,就可以得到各岗位工作人员的重视。人力资源水平会直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造成影响,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势在必行的,也是事业单位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要做的。
(四)多种形式抽查问题的成因,依法追究相关岗位负责人
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清查盘点,为使领导层可以及时地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则财务部门必须要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时、定期的盘查,才能为后续的采购预算提供真实、可用的依据。定期清查盘点可以减少下一步采购环节中资产闲置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事业单位资产短缺的情况,对于固定资产中有亏损的部分,工作人员要立即查明亏损的原因并将其上报,对于未入账或者存在特殊问题的固定资产部分,要落实到责任人身上,及时地追究相关责任人的问题。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中,不能只有保管人来进行此项工作,应当有第三方监督部分共同参与,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审计工作,以保证其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此处说明的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节,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审计,领导层可以判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其实际存在的问题与运行状况是否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审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总账与实物是否能够一致,也等同于审查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存在问题,既可以启动追责程序,又能够同时更新固定资产的信息,使事业单位始终能够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获得真实的数据,为之后的工作提供便利[5]。
四、结束语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漫长发展中,领导层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以重视,考虑该项工作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从实践中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进程。一方面要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有效的维护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利用与处置,为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者要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以我国新会计制度为基础,严格要求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要符合规定,以此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