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2022-02-14欧阳岑姝
欧阳岑姝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高职院校需要为社会及行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学校的社会经济服务能力及贡献能力,真正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境界,走好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2019年“株洲市职业教育讲师团”成立,多名高职教师走出校门为有需要的人培训,这也是株洲市产教联合的又一课题,完成这一课题需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工作者是一线教学任务的实际执行人,也是核心教育软资源。展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教师队伍也应当具有双面性。如何建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却总结出了一些问题和教训。本文围绕着株洲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展开论述,希望为有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株洲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本质
株洲市高职院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根据学校的特殊教学性质,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院校来说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和“职业”二字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根据职业要求去设计,应当把教学成果运用到职业中经受检验。教师队伍需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具备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合格素质,掌握行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技术[1]。双师型教师是对所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要求,而并不是针对某一专业或某部分教师而言的,不同专业和部门的教师尽管在课程专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却具有一致性,也应当在最终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反观事实,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不应当机械化地分为专业课教学和文化课教学,教育工作者也不应当形而上学地将其分为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这样的划分方式会让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联系被斩断,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同频。此外,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对素质结构的要求,而不是对素质层次的要求,很多学校认为双师型教师只是作为一种素质层次,因此认为双师型教师的覆盖面积只涉及教学骨干和行业带头人,为学校培养高端职业人才,这种偏颇的思想忽略了高职教育基本的职业素养特质。站在本质和内涵的角度去定义,双师型教师应当理解为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方面,站在高职院校教师个体的角度而言,这是对所有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所谓的教师可能也是一名会计师,同时可能也是一名工程师;第二个方面,站在师资结构的角度去看,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有来自高校本身的专业教师,同时也需要有来自企业或工厂的兼职教师。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某部分教师比较关注理论教学,某部分教师比较擅长实践教学,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之下,这种双方割裂的形式不应当长期存在[2]。从事文化课的教师也应当擅长技能指导,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擅长技能指导的教师也需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的运行和生产状况,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队伍水平。无论是何种专业和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者,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身的理论层次,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使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也使教学对象更加满意。
二、株洲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有利于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自从我国进入到十二五规划以来,经济发展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学校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这些因素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得不面临的阻碍和绊脚石,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核心内涵式发展要求。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最为直接的人才供给输出口,同时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输出情况,这也是高职院校天然具有的社会职能[3]。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打造一支具有扎实基础和优秀业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性要求。
2.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株洲市作为全国“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株洲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目前株洲市地区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品牌化发展战略,通过品牌教师和品牌专业支撑品牌课程和品牌院校,所谓的品牌教师指的就是双师型教师具有职业专业化水平,同时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4]。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进行,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核心发展战略目标,双师型教师背负着培育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双方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仅要坚持双师型理念,同时还要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起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果只强调学历职称,将会导致教师队伍人才的匮乏。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力
株洲市各高职院校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职业技能型人才,对于学校内部来说,学生必须要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更多的加分项,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本身学校也有义务使每一位毕业生顺利就业。当前由于人才市场的竞争白热化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这种结构性失业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除了外界因素之外,普遍的原因可以归咎为职业能力的不强,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依赖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来完成。通过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进行创新,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和就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重视,为这部分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通过企业实习、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应用技能,帮助青年教师丰富自身职业经验,与老教师互相联系,相互结合,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重要保障,教师能够起到传道授业的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提高自己的职业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毕业后也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和企业生活环境。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把兼职队伍和专职队伍相互结合,从教师的结构层次上打造双师型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洞悉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岗位人才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力与个人竞争力。
三、株洲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1.技能型教师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
株洲市高职院校一直处于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有取得一些进步,但其中还是有些不足。首先存在的问题是技能型教师的数量偏少,并且教师能力不足,很多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缺乏岗位专业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这部分教师年纪较轻,充满活力,同时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导致实践技能水平偏差。
2.教师缺乏持续学习能力
很多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在专业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这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理论化和基础化,却无法告诉学生该行业的实践情况如何、实际发展水平如何,这一情况如果长期不改善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5]。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社会尚未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教育工作者缺乏持续学习的活力。关于职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大多数都是由不规范的培训机构来进行的,这一体制上的不健全导致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虎头蛇尾,难以善终,会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进步产生负面影响。
3.制度保障不甚健全
在制度层面上,株洲市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缺乏配套的制度体制,很多双师型教师的资格难以被认定,也就意味着这部分教师很难被正名。在教学性质上,双师型教师和普通高校教师的职称评比有一定的区别,双师型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比较侧重于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素养的开发,和普通高校教师在人才的教育方向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评价和考核的形式也应当不同。但是现行的教师评定标准却并没有体现出差异,这也导致很多双师型教师被迫按照普通教师的教育手段来执教。同时针对双师型教师缺乏人事激励制度与政策倾斜,这些都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难以为继。
4.教师待遇不佳,人才队伍不稳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职业教师的待遇并不高,福利偏少,福利待遇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长时间之内无法吸引到更多的职业优秀人才来校任教,也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没有兴趣参与到教育行业和教育岗位上。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职业院校在师资力量上稍逊一筹,职业岗位对教师缺乏吸引力。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和外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不算紧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存在岗位不对口、专业不匹配的问题,学生毕业之后也无法在企业的一线从事直接生产工作,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的工作岗位偏向于行政后勤类,学校的人事岗位调动程序也较为复杂,这些情况都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引进和输入。
四、株洲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对策
1.聘请技术专家来校任教,进一步推进“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
为了解决专业技能型教师数量偏少的问题,学校可以聘请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来校任教,担任兼职教师[6]。高职院校需要为社会提供职业应用性技术人才,这一特点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以实践为主,而不要一味地偏向理论指导。在教师队伍的结构分布上,可以聘请一些长期奋斗在工厂或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骨干和专家来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会为学生展示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行业生产资料,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意义的指导,拥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合理性提供保障和基础。此外,在2021年湖南省认定了33个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其中株洲高职院校有7个,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进步,因此在下一个阶段,株洲高职院校要向已经建成的名师工作室吸取经验,从而建设更多的“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2.产学研结合,为教师打造学习环境
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如今的社会看来已经并不陌生,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引导之下,当前的社会需要崇尚终身学习,打造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建设相对开放的教育体系,使教学对象具备终身学习和终身接受教育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打造长效型教师培养机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产学研的合作需要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制定法规政策,和学校、企业共同组织产学研合作。作为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的合作机会和企业之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工厂的一线操作岗位实现全方位接轨。教师和企业之间需要零距离充分接触,教师也可以利用企业的实习机会参与到技术改造项目之中,和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全能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需要为今后的工作生涯做好准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学校也需要联合外界的教育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宽阔的实践舞台。
3.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学校内部改革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加强实践经费的投入,只有给予双师型教师队伍良好的薪资待遇,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现象。同时要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制度加强建设和完善,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职业保障,使他们安心任教,无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优势,联动周边具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投资,使资金来源问题得到缓解。学校也可以通过专业教学为企业定点培养所需人才,满足用工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其次,需要给予双师型教师相匹配的考核标准,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考核制度区别开来。高职院校需要以政策倾斜作为依据打造双师型队伍长效机制,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性改革,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参与热情,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过于侧重理论教学的弊端。对于某部分具有实践操作水平的教师,无论是在课时安排还是在薪资发放、进修渠道上都应当给予倾斜和扶持,减少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强度,剩下的空闲时间可以和企业对接,将教师送到对口的生产单位中进行中期或短期的培训,鼓励他们取得第二职称,尽可能地把实践课的课时进行明确化和系统化的处理,让理论和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至于脱节,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中,如果产生了实际的社会收益,参与到实践中的师生都应当得到奖励。
除此之外,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还需要体现出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对市场开发项目进行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企业可以为项目提供实际的资金投资和基础资料,双方共同努力,用签订协议的形式确定权利和义务。无论是联合办学还是产品开发都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的磨炼自己,增长能力和见识。高职院校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在多个方面做好把关,让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兼职和企业兼职中,出台优惠政策,把具有实际经济产出的科技发明以及专利技术出售给企业,使教师获得发明的乐趣,也能够获得实际的经济奖励。
4.建设长效机制,保障教师待遇
株洲各学校内部要加强双师型队伍长效机制的打造,株洲职业教育是全省职业教育的标杆,为湖南教育在全国争地位作出了有力贡献。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速度,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结合在一起,建设人事激励机制,无论是对教师的补贴发,放还是对教师的日常生活、住房保障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职称评定体系和考核办法,确定教师的任职资格和管理条例,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人数,提升质量。除了吸纳社会资源、赢得政府支持之外,还要打造双师型教师专项基金,完善实训条件,为双师型教师的自我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舆论导向和宣传上要知行合一,表彰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代表,在校内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建设相对浓厚的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株洲市高职院校需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传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突破局限性,找到合适的改革对策,建设长效机制,确保教师福利待遇得到提升,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学校内部改革。同时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为教师打造持续性学习环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