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2022-02-14李晓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李晓华

(河北省石家庄农业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41)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对人才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全员育人”是从育人的主体角度而言,就是动员一切育人的成员,比如老师、学校、社会、家长等来构建这种全员育人的机制,在这些育人主体的带领和教育下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全方位育人”是从育人空间的角度出发,通过这种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学生们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心,从全方位、多角度着手,来使育人的手段更加的多元和丰富,从而让学生们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全过程育人”是从育人的时间角度出发,包括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等育人全过程,从细节化和整体性方面来保证育人教学不会出现断点或者断层的情况,从而把教学渗透到中职院校学生们的发展与成长的各个环节,使他们的教育有一个质的提升。

一、中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教学的必要性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出现资源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对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和美好生活上的追求还不能充分地进行满足[1]。而在中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让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能让他们保持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为他们思考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提供一个科学的导向,让他们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会使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更能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2.让中职教学更加有成效

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国际关系比较紧张,对中职院校的学生如果依然实施封闭保守的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发展迅猛的时代需求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变化。中职学生辨别能力相对比较差,他们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他们开展“三全育人”的教育,让他们可以踏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对情况利弊可以进行正确而又有效的判断与分析,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坚守远大的信念和理想,有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同时还能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3.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这其中人才竞争是重中之重。学生们只有全面协调发展,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才能有效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中职学校主要担负着为国家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教学中运用“三全育人”的模式,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让学生们全面成长和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顺应国家需求快速地成长,从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中职院校进行“三全育人”的现状

1.联动协调不足,育人缺乏体系

“全员育人”缺位。传统的中职教育一般采用的一科一教的教学模式,大家各司其职,对应老师进行对应的育人教学,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协同育人,大家的联系不够紧密,关联度不高,出现断层的情况。比如团委、学生处和教务处等横向部门在进行主题教学活动时,没有进行统筹协调或者沟通信息,以致出现主题重复的情况,学生们参加的活动过多,却没有收到教育的效果。很多中职院校也没有建立起来一个比较健全、系统的育人体系,一些教职员工服务意识不到位,育人理念不够强,对学生的需求没有真正地进行考虑;还有的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校企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协同育人的机制,学校中没有实践能力较强、技术职称较高、责任意识较强的骨干老师参与到课程思政的相关建设中,企业也被动,忽视了育人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全方位育人”异位。不管是课内育人还是课外育人,一些环节的育人目标没有明确,一些老师的内动力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和挖掘服务、管理或者教育上的思政资源,也没有充分通过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或者校园活动、课堂教学等来体现出育人的职能。

“全过程育人”失位。企业、学校、家庭在纵向育人中协同不够,家庭教育没有融入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认为学生们进了中职院校由学校负责教育,因此除了经济支持外,对学生们的日常表现不够关心,家庭教育缺失,影响到学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学校和企业之间也没有进行无缝对接,教育出现断裂,比如在学生们进行实习时,学校把学生交给了企业管理,而企业只关注学生们的业绩,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出现断裂或者空白[2]。

以上种种的表现,都对育人的全员、全方位及全过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而不能有效地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没有联系实际,评价机制不全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一些中职院校也在不断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或者创新,但是从目前来看,“三全育人”比较笼统,针对性不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依然不是很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下,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学生们没有满足感或者收获感。还有的中职院校的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们的发展特点,也没有考虑到在新时代学生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更愿意追求个性发展,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没有从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育效果也非常有限。

“三全育人”的相关评价标准过于单调。育人的主体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和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对育人进行考核评价或者标准量化;育人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对学生们的评价不能简单进行衡量,有的还需要在其工作后才能显现出来,但是我们对学生们的评价往往只局限于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我们还应该拓展到他们工作之后;对协同育人认识不够,主体之间缺乏协同配合。一般来说,学校层面的评价比较简单,但社会、企业、家庭的评价衡量非常复杂,我们要进行多方位育人。

三、新时代中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策略

1.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机制保障

(1)统筹规划部署,构建育人格局

我们要在中职院校的发展战略中纳入“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治校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由中职院校的党委牵头来成立“三全育人”的相应领导小组,通过齐抓共管来不断增强领导力量,从而进行统筹规划,并实行全面部署。中职院校的党委成员要担负起领导职责,同时还要担负起政治责任,确定整体育人的框架,构建协同育人的格局,全校一盘棋、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和相应的任务清单;其他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经常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使“三全育人”工作能够稳定推进。

(2)制定规章制度,保障育人机制

通过按规施教、依法治教的方式,让全体员工能够在落实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时,要认识到中职院校与其他院校的共性和个性,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诉求,把握“三全育人”的教育规律和科学内涵,制定出符合师情、学情与校情的规章制度,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

2.加强协同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中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教研室或者院系通过联动管理,把责任落实到员工们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并通过纵横结合的方式形成教育的合力,使“三全育人”全面落地生根。

在横向上,各个职能部门要互联互通、协同合作,以育人作为问题的导向和目标的导向,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育人联创、工作联动与问题联治的工作机制,并通过不同侧重点的育人方式形成各自的育人特色,防止出现机械重复的现象,造成育人效果不佳的情况。相关的宣传部门要不断进行宣传和引导,营造浓厚的氛围,让所有教职员工理解“三全育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对于工作的推进及时进行公布或者反馈;相关的组织部门要进行统筹协调,特别是各级党组织要带动工作,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团委、学生处要做好引领作用,通过各种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们的思政水平。

在纵向上,中职院校的教务处要引领和督促各院系制订相关的方案或者职责,让老师有“三全育人”的理念,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断探索与创新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育人的教学模式;各个院系还还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各门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统筹,从而使课程思政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达到相互支撑、层次递进、类型丰富、全面覆盖,渐渐形成协同效应。

3.“五位一体”育人,加强协同联动

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是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同进行育人,中职院校要不断地整合企业、家庭、社会、政府的育人力量,从而形成“五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政府进行主导、学校作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家庭协同发展、社会共同保障,达成价值共识,形成“三全育人”浓厚的氛围,从而使协同育人合力更加强大。

第一,政府要充分发挥出统筹、督导、协调与评估的职能,牵头出台相关的措施与政策,对校企联合的行为进行规范,协调双方构建领导机构,通过资金支持与政策倾斜来加强两者的联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创造“三全育人”的氛围;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公益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培养学生们具有为民情怀与家国情怀,提升公益育人的质量;通过拓展科研院所、企业实习与校际交流等育人实践基地的建设,构建“校所、校际、校地、校企”的创新育人体系。

第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同联动,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中职院校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行为习惯以及知识基础都相对比较薄弱,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更高层次的需求变化,他们容易出现情绪变化,自负或者自卑情绪比较明显,自尊心比较强;有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缺少进行自我约束的毅力,怕吃苦怕受累,没有钻研精神;还有的学生容易受不良风气的侵袭和影响,有的价值观出现了错位。基于以上种种情况,家长要对中职院校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引导。中职院校的学校要联合家庭的力量,构建起协同育人的机制,通过使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创造家长、老师、班主任与辅导员互动的平台,让育人更加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学生们“全过程育人”机制。学生们在校期间,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进行座谈或者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树立成长的目标;以大国工匠精神作为抓手,聘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专家能手等为导师,进行思政教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知识技能、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制等,通过沙龙、论坛、讲座等活动来进行意志品质、优秀习惯、人格魅力的传递,促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在学生们实习前,带领他们先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企业的文化,为实习以及入职做准备。学生们实习期间,刚开始情绪可能有点波动,学校要派驻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咨询,同时强化企业的思政教育意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缓解压力,让他们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

4.综合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机制

中职院校对学生们进行宏观的评价,建立起学校、企业、社会与家庭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进行考核评价。健全校内考核评价机制,对于领导、老师的职责进行定期抽查和监督,并把其纳入年度考核中;加强对过程性考核的监督,个人或者部门要把日常工作写入述职报告中,对照责任清单进行考核评价,并作为评优奖励、岗位聘用、选拔培训以及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加强表彰力度,激励大家对“三全育人”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建立育人跟踪调查和成才反馈机制,通过毕业跟踪调查表,及时对学生们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进行定期的反馈,把培养发展潜力、双创能力、技能素质、思想品格皆优的人才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标准;健全诊断性评价的体系,了解“三全育人”中出现的问题,掌握育人的效果,牢记育人的使命,建立持续提升、常态纠偏内部评价机制,为思政教育打下基础。

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还要进行微观评价。通过反馈机制,打造一支育人队伍,让思政教育和课程教育同向同行,从而使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高度契合,贯彻落实思政育人教育。建立示范引领机制,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定期组织观摩,让老师体会育人魅力,主动育人;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通过群策群力来健全育人标准,设计育人方案,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加大实施的路径,丰富实施的方法,提升育德的能力,提高育人的技能;建立听课反馈机制,成立教学督导组,进行定期听课,让老师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结语

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在中职院校中实施“三全育人”的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政水平,让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我们的伟大复兴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工学结合、德技双修的全方位发展的职业人才,具有深远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