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22-02-14武金鑫
武金鑫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组织人事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使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变得越来越追求实际化,同时也在不断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使其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职业教育领域也提出了提质培优地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加强教师素质建设,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教师素质建设的措施和抓手,故而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训课程标准落后的问题,需要积极寻求优化改革措施,调整教学结构,促进其多元化发展。此外,高职院校需要重点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对接企业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还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提质培优的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深入研究提质培优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师德素质是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多元化的,只是在教学活动不断追求分数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时常将育人的角色忽略掉,而一味地追求传授知识和解答疑问上。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多地参与到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中,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活动中。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去教育学生,使传道授业工作能够与立德树人工作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师识素质是保障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需要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有意识地对教学质量进行反思,同时具有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和竞争的意识,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师识意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培养的对象是学生,要想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有意识地对学历进行提升,借此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得到完善。
(三)创新素质是必备
根据提质培优计划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根据新的实践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同时创新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积极学习的心态,研究学生个人发展的规律,使教育模式的创新活动保持动态发展的状态,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与教学活动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四)合作素质是延伸
合作素质在高职教育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促使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活动的交流,以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使高职人才培养的工作能够横向发展。尤其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师所具备的合作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技能的提升。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到企业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对自己所储备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做铺垫。
二、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目标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需要充分认识提质培优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更加明确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向,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一)课程标准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任务
高职院校在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提质培优地过程中,离不开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这一部分内容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1”和“X”的对接,需要在教学服务中体现一张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借此体现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有机结合以及高职教育活动的体制培养方向。二是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使其更趋向于标准化,同时对课程设置进行模块化处理,使高职的教学活动具有层次性和专业特色性。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地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探索教学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需要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进行强化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这也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的核心要求,需要将这一工作内容贯穿在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文化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工作来讲,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将塑造师德和工匠精神作为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同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自觉内化工匠精神、三全育人理念和思想政治素养,做到言传身教,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影响和熏陶高职院校的学生,使教学质量得到全方位地保证和提升。
(三)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结构优化
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提质培优地行动计划指出,需要根据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适当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从多种渠道广纳人才,对教师结构进行优化。在此要求下,高职院校需要重修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使其更加完善能够适应当下优化教师结构的工作。这一变动能够促进在编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双向交流沟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在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保证到2023 年,“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能够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所以,高职院校扩大人才招揽渠道是必经之路,可以从相关的企业中引进科技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四)需要增强“双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障,通过完善校内制度体系,健全职业院校的内部结构,借此使教学活动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地转型升级,使教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在制度的保证下,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到教师的培养工作中,使教师能够具备内在条件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更具实力的创新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使比赛活动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实现提质培优地目标。
(五)需要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活力
按照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调整教师队伍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严格执行教师的选拔标准,使“双师型”教师的选拔能够科学化和标准化,进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案,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考评体系和绩效分配机制也需要做出调整,高职需要将教师的实践经历和教学成果一并进行考核,并根据“双师”结构的不同,灵活制定绩效考评机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保证每一位教师的个体利益,改变过去单一化的考评机制。同时,高职院校需要让教师获得其他的工资来源,鼓励他们通过社会服务增加额外收入,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实现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活力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以下是现阶段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定标准不够清晰,影响教学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工作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需要教师拥有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师比较缺乏职业性,没能将教育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很好的协调,这就表现出高职院校在选拔教师标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作为指引,但这些政策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控的,没有对这一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存在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各个高职院校对“双师”的具体内涵理解不统一,进而使执行标准难以协调,给“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提质培优工作的推进。
(二)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来讲,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师资力量来源较为单一,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通过招聘在高职院校任教,比较缺乏实践历练,对专业中的实际操作环节掌握程度不够。此外,高职院校虽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岗位培养机会,但由于管理策略等限制因素,使实际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速度受到影响。其次,高技能的兼职教师数量有限。高职院校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兼职教师为教学质量做保证,但目前由于薪酬的问题,很难吸引高技能的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尤其是一些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兼职教师数量,这样就导致所配备的教师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也无法很好地保证教学活动能够与时俱进,从而影响提质培优计划的进行。最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难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教师队伍建设中,使“双师型”教师队伍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活力。
(三)教师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师培养机制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首先教师培养路径还有待完善,校企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深入,导致专业教师实践学习不够深入,制约教师质量的提升。其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上缺乏长远性。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定位认识还不到位,没有为“双师型”教师队伍预备充足的后备力量,使提质培优计划不具备长期指导意义。最后,现阶段的教师培养工作缺乏针对性,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紧跟企业的发展变化。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个体化的原因,使教师的培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制约提质培优计划的落实。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提质培优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认定标准,提升师资队伍实力
针对现阶段“双师型”教师人才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以国家统一认定标准为指导,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校特色,对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进行设计并细化到具体的操作环节,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能够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同时,标准制定后,高职院校需要对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教师能力,使他们尽快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为教师制定分层、分类式的培养标准,让教师能够紧密的对接企业的职业标准,使教师的培养工作能够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并制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对培养标准和评价指标进行优化,促进提质培优计划的落实。最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需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从思想、职业认可、教学理念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和院校的归属感。
(二)利用多种培养渠道,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政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通过优化三方资源,促进产教的深度融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发挥本校的实训中心、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带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使他们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都得到提升。另外,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拓教师的视野,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能够具备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专家来校进行演讲,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注入活力。最后,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构建教师成长智慧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设计、培训学习、技能竞赛等机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师培养方式,拓展师资发展渠道
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先从教师的师德师风抓起,建立长期的建设机制,让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接受到思政教育,要想育人先让自己立德。其次,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高职院校需要为他们提供深入到企业学习的机会,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中,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实操能力。同时,在校教学的期间,高职院校需要为他们提供“老带新”的学习机会,使青年教师也同样拥有参加技能大赛指导的机会,通过跟随备赛环节的指导工作,掌握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精髓,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技能大赛对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加大力度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各种专业技能大赛,积累教学经验。最后,针对缺乏教学创新团队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在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方面下功夫。高职院校可以鼓励不同层级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中,优化创新团队的结构,使企业的兼职教师也能够有机会成为创新团队的一员。企业也需要参与到教师培养计划的方案制定中,为培养综合能力更强的教师献计献策。
此外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需要更多实践参与机会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由高职院校组织“双师型”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在实践中不断反馈和总结,以此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针对某一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从周密计划的制定,到指导公平性的把握,再到阅读竞赛提示信息,靠拢竞赛要求,落实对学生的技术指导训练,无一不需要教师加强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其中在周密计划设计制定阶段,明确培训目标、内容以及指导训练步骤措施、训练时间等信息是教师首要考虑的事情。同时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指导与调整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如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比赛项目的成功举办与圆满落幕离不开全体教师的支持,其中重点设“优秀指导教师”这一奖项,这对双师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认可。其中,各组参赛队员的良好表现与教师对赛项设计的解读、评判原则、赛项总评、典型实例分析以及行业对比分析程度有着密切联系。以双师教师作为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加强人才培养成果展示的重要推动力,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四)促进校企人员的双向流动,提升教师的整体实力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兼职教师的师德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的相关管理办法,从课程建设、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并提高企业专家类型的兼职教师的待遇,推进兼职教师专业教学化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需要为校企双向人员的交流提供支持,让学校和企业之间拥有更多的互通性,促进校企双向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比如,学校和企业之间考核结果共用、工作量共认以及培训结果互认等,这样能够实现企业优秀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最后,高职院校需要为兼职教师提供岗前培养机会,让其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熟悉高职院校的育人培养模式,提升他们的育人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对教学课程进行观摩,并与专职教师一样能够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实现专职兼职教师同培养、同奖励的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实力。
(五)优化完善双师教师职业管理制度体系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参与及其职业未来发展进行制定认定,其中包括双师教师的重新聘用、职业教学考评以及双师型教师资源的优化分配、技能培训等均需要制定对应的制度体系。如在教师聘用制定设立实施方面,需要高职院校制定完善的教师资格准入准出制度,并由政府部门协助高职院校开通双师型教师资源引进开放性的“绿色通道”,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编制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实现双师教师资源共享。而对教师资源的分配则需要以教师自身利益为根本保障,照顾教师的发展,通过调整薪酬制度,筹集经费等方式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高质量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从而达到巩固双师教师管理效果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活动,虽然一直在与时代发展同步,但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现阶段的高职教师承受较重的教学任务。但通过适当的调整以及有关政策落实,便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学历,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增强自身的实操能力,补足在教学活动中的缺欠。因此,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注意整体上的调控,还需要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将提质培优计划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