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软件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改革研究*
——以“1+X”Web 前端考试为例

2023-01-31陈俊贤尤澜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专业课程

陈俊贤 尤澜涛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总共提到了七个方面的内容,涉及20 项举措。其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要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也标志着“1+X”证书制度的诞生。“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主要是为了促进职教特色化发展,增强学生职业技能。“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实施“1+X”证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证分离现象严重

“1+X”证书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而高校的课程体系与“1+X”考试内容融合度不高,就本专业参加的“1+X”Web前端为例,“1+X”前端开发重点考查PHP 编程语言的应用能力,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与“1+X”Web 前端等级证书不吻合,考证主要是通过集中组织培训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考证的相关学习内容并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即没有针对“1+X”证书制度,建立起与考证相一致的课程。以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中级为例,能力知识标准点主要包括:MySQL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PHP 技术与应用、Web 前后端交互技术、响应式开发技术。高校软件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开设Web 前后端交互技术、响应式开发技术等相对应的课程。同时,现有的课程内容也不能完全涵盖Web 前端开发技能证书要求的内容范围。

(二)“1+X”考证通过率不高

课证分离的现象直接导致考证的通过率不高。专业教师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1+X”课程的培训任务,工作强度大,效果不甚理想。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中级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采用上机考试形式。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实操考试试卷满分100 分,试卷含3—5 道实践性试题,试题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软件代码编码或是网页效果呈现等。其中实操考试部分需要学生具有灵活变通的能力,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通过率不高。

可见,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证分离现象急需改革。

二、研究现状

自2019 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中提出在职业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截至2020 年6 月,已公布批准15 个试点领域16 种证书,共5266 所院校申请获批试点单位,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作为首批试点证书试点专业更是获得了广泛关注。“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相应在校学习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岗位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信息工程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是Web 前端开发证书的首批试点专业之一。通过分析各高职院校Web 前端开发“1+X”证书试点工作实施过程发现,Web 前端开发“1+X”证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证分离,培训以集训为主

为保证Web 前端开发第一批“1+X”证书考核的顺利进行,多数高职学校考核前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短期培训的方式用时短收效快,能够提高证书通过率,然而,证书培训与专业课程的分离致使“1+X”证书考核趋向应试培训,以考证为目的,而不是面向岗位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这完全违背了“1+X”证书制度的初衷。

(二)证书普及有限

为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参与培训的教师精力有限,师资力量有限,因此高校一般选择比较出色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这就直接导致只有少数同学能参加“1+X”培训和资格考试;同时,由于“1+X”证书考核更加贴近企业需求,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导致大量的学生不能参加培训和考试的一个原因。所以考证的普及面有限,就本专业而言,参加“1+X”Web 前端考试的学生人数在总人数的一半以下。

三、“1+X”证书制度下软件技术专业课证融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能够使证书的普及率、通过率都得到提高,本教改通过课证融通,将本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评价及课程教学过程相融合,以职业岗位引领专业课程设置促进课证融通,以岗位技能为目标推进课证融通,按照职业资格证或技术等级证的内容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对技能的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中去。

(一)通过课证融通,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后可直接参加“1+X”Web 证书的考核。

(二)通过课证融通,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在课证融通当中,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融合,通过学习先进的软件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三)通过课证融通,优化教师团队

课程融合教学,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加高效地实施课证融通。

四、“1+X”证书制度下软件专业课证融通改革思路

软件技术专业从2019年起进行了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中级试点,课题研究将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中级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课程中。课题首先考虑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然后修改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最后通过引入学期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培养目标与证书等级标准融合

“1+X”证书等级标准面向岗位群、IT 互联网企业、企业信息化部门,从事响应式网页开发、Web 前后端数据交互、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移动端前端制作、动态网站制作等工作,能根据网站开发需求开发动态网站。修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与“1+X”等级标准相融合,然后针对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要求并结合“1+X”Web 证书等级标准进行专业课程的修订工作。

(二)专业课程与“1+X”考试内容相融合

基于“1+X”证书制度,软件技术专业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要以企业单位实际需求为主导,对有必要调整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修改。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结合“1+X”制度,首先重构课程体系,将“1+X”Web 前端开发证书中需要的课程,如静态网站建设“Web 前端框架技术”、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及开发框架“PHP Web 开发框架-Laravel”引入人才培养方案,替换一些不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同时,对于软件技术专业而言,企业需要实践技能较强的人才,这样在课程设置中就需要对一些实训类课程进行增设和改善。

(三)课程标准与证书等级要求相融合

依据“1+X”Web 前端的培养方案设置好专业课程之后,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根据“1+X”Web 的考试要求调整课程的授课内容,优化和重新开发Web 前端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在“1+X”证书制度下制定Web 前端开发课程标准前,应当先明确“X 证书”的具体含义。通过明晰具体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增加课程标准的可参考性。例如,数据库技术Mysql 课程是课程标准中原有的课程,参照“1+X”Web 等级的标准,有些内容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有遗漏,因此我们还应在课程标准制定环节设置丰富的课程内容,如在MySQL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中,就需要增加MySQL 触发器、MySQL 存储过程等内容。针对原有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最终为学生打造一个“课证融合”环境。

(四)课程任课教师能力与证书培养能力相融合

以本校的“1+X”Web 前端证书为例,学院提前组织“1+X”相关任课老师参加“1+X”师资培训,参与“1+X”相关的实训项目开发、相关框架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课程教师能力与证书培养能力相融合。

(五)课程教学环境与考核环境相融合

“1+X”Web 前端技能考试的开发环境与企业Web 前端工作环境较接近,考证需要特殊的软硬件环境以及开发环境,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应用环境、开发环境与考试的环境做到一致,配备专用的实训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对考试及开发环境熟练掌握,对“1+X”考证更具有针对性。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证书的考核方式相融合

以“1+X”Web 前端考试为例,考试分理论和实践部分,理论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实践主要是编程动手能力,因此“1+X”Web 前端涉及的课程也多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进行考试,及考查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

(七)实训项目与资格证书的技能相融合

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采用理论+实践的考核方式,其中实践考核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变通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考证的需求。我们引入学期项目,布置跨度为整个学期的实训项目,增强学生实训场景的真实性,学习环境即企业开发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训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设置课后拓展项目,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来提高实践技能。

(八)课程的考核训练题库与证书考核题库相融合

“1+X”考试都有相应的题库,注重收集整理历年的“1+X”考试题库,积累经验,把历年的考核训练题库与证书的考核题库相融合,包含理论知识题库和实践应用题库,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编程能力,进而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九)育人与育才相融合,推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化建设

“1+X”证书制度下软件专业课证融通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逐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确定课程的素养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理念,将工匠精神和爱国精神注入教学案例中。本专业第一阶段选择专业核心课程《软件测试技术》《JSP 程序设计技术》《Python 数据分析可视化》以及部分核心实践课程进行思政建设,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五、改革效果分析

我校软件技术专业Web 方向学生人数80 人,自“1+X”Web 试点开始,便在Web 前端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课证融通的改革实验,2019 年由于时间仓促,主要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2020 年及2021 年逐步进行“1+X”课证融通改革。通过比较2020 级、2021 级和2019 级学生的考证通过率,相比之下,课证融通改革后的考试人数和考证的通过率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表1 近三年“1+X”Web 前端考试统计表

目前我校正在推进“1+X”软件测试的考试试点工作,“1+X”软件测试的考试出现的问题与“1+X”Web 前端的考试类似,因此可以将此研究成果在“1+X”软件测试项目上实施。

六、总结和展望

基于“1+X”Web 前端证书试点实施过程中课证分离、考试通过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1+X”Web 证书试点下的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改革,课证融合,完善软件技术专业Web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Web 前端的课程标准,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实训与课程评价及课程教学过程相融合,达到学生在考证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双面提升,在本专业Web 前端方向实施以来,学生的考试人数、考证通过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各学校都在陆续开展“1+X”考试工作,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结合“1+X”制度,改革集中培养到重构课程体系将是目前甚至未来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专业课程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