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大概念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2022-02-14杨万全
杨万全
新版部编教材教学过程中,面对容量大、课时紧的难题,运用历史大概念教学理念,在整体历史观下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成为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历史大概念教学一方面强调“大视野”,即把历史放在更长的时空框架下确定教学立意,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可迁移性;同时强调在设计学习体验时,设计主题化、情境化和细节化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切口”理解历史“大概念”。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一课为例,探索以历史大概念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及其当代价值。
一、时空考察,透析背景寻根源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工业革命高歌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穿过高耸林立的烟囱、车水马龙的街道,我们把视野聚焦到“人”身上,看看时代巨变中工人的变化。
学习任务一 工业革命与劳动异化
材料1: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本身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生存方式,因而劳动是幸福的。
——王永章《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三个层次》
材料2: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均年收入(单位:镑)
——陈志武《工业革命前后的贫富差距:来自社会表的估计》
材料3: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人幸福吗?说说你的理由。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某种程度上享受了生产发展带来的福利,工资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离开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进入机器轰鸣、节奏紧绷的工厂,住入污水横流、疾病猖獗的贫农窟,工人幸福吗?有两个材料,尤为让人震惊和心酸。
材料4:医疗卫生官认为另一个导致婴儿高死亡率的原因是:父母经常给婴儿喂食麻醉剂和镇静剂,尤其是鸦片。
——骆庆《19世纪后半叶英国婴儿高死亡率的原因初探》
材料5:早晨孩子们会很困,监工就会在手里提着根棍子在厂房里四处走动,用棍子在犯困的孩子肩膀上杵一下,对他说:“来这边。”厂房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铁皮水池,监工会抓住孩子双脚把他倒提起来,把他的头浸到水池中,然后派他继续去干活。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每每读到此处,心中总隐隐作痛。父母给婴儿喂食鸦片,让儿童进入工厂饱受监工体罚之苦,是残忍还是无奈?无论如何,这都是社会之痛,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的快速发展,带给工人的不是解放,“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1]。劳动异化是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弊端日益显露的集中体现。
如何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弊端,社会各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学习任务二 “对人的解放”的初步探索
材料6:约克郡使用新机器的制造商史密斯先生收到一封署名是 “替天行道大将军,卢德,秘书”的信:今接报告说你拥有万恶的剪绒机,我的人要我写信给你,公正地警告你把机子拆了……若在下星期结束前机器仍不拆除,我就派一个副官带至少300人把它们砸掉。
——李培锋《论英国卢德运动的维权特性》
材料7:宪章运动的领导人奥布莱恩:“恶棍们说你们没有代表权是因为你们没有财产,我说相反,你们没有财产是因为你们没有代表权。每个勤劳而又为自己及家人生产出(在价值上)超过其自身需要的生活用品的人,都应当拥有那些超额的财产……但你们为什么拿不到那笔差额呢?是因为法律和国家机构把它交给制定法律的人”。
——尹建龙,陈晓律《斯迈尔斯神话”:19世纪英国社会对工业家起源的认识》
材料8:欧文认为,“人并没有获得自己劳动的全部价值,这就是导致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因为工人没有独立的生产资料,他们的劳动是不自由的,实际上沦为了机器的工具和奴隶”。“根据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特权均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联合公社是其欧文社会改造的基本形式。
——整理自董煊《欧文論道德、教育与社会和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大概念教学理念强调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史料研习;注重问题引领,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思考,引导自主建构。学生通过学习任务二,了解“对人的解放”的初步探索的表现,探究导致劳动异化的根源:
卢德运动参加者认为是机器阻碍了工人幸福地劳动,他们砸毁新机器以示抗议。诚然,在严苛的时间安排和工厂纪律下,工人日益成为高速运转机器的附属品。那人们能退回到工业革命前手工生产的时代吗?这点从卢德运动参加主体或许可以得出答案:参与运动的更多是被机器抢走饭碗的手工工人,而不是饱受机器之苦又享受工资增长福利的工厂工人。
宪章运动参与者意识到工人的贫困根源是由于缺乏代表权,导致被资本家把控的法律和国家机构,把工人劳动所得的“超额的财产”交给制定法律的人。宪章运动表明,工人不仅要求改善自身工作条件,提高工资收入,还提出争取普选权的政治主张。工人的觉醒和运动的失败,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了“工人没有独立的生产资料”是导致工人异化为机器的工具,导致工人无法幸福地工作的根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建立“联合公社”理想社会的尝试,但缺乏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有效途径,这些理想和尝试最后归于失败。
从“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道路探索”这一大概念的视角,把历史置于长时空框架下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时期劳动的异化和“对人的解放”的初步探索,从而透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二、师生共读,回归原典寻真谛
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读其原著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以任务驱动式的师生共读马恩代表著作《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恩“为人类求解放”所做的探索。
《宣言》于1848年2月问世以来,已有200多种语言出版的1000 多个版本,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著作。[2]从陈望道首译、出版中文全译本,至今也已有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珍藏了多达72个版本的《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
庄严翻开这经典名著,全书由序言、正文和注释组成,其中序言占有较大篇幅。其实《宣言》首次发表时,是由简短的引言和正文组成。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马恩为不同版本《宣言》撰写了七篇序言,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思想。所以说,“没有序言的《宣言》不是一部完整的文献。”[3]
进入《宣言》正文,这是马恩为人类解放努力结晶的集中体现。
学习任务三 《共产党宣言》——“为人类求解放”
材料1:《宣言》正文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在欧罗巴踯躅着——共产主义底幽灵。
材料2:《宣言》正文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3: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为人类求解放”所做的探索?
《宣言》根据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步骤:寻求政治解放——通过阶级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解放——以无产阶级国家机器促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归于人的解放——“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通过师生共读《宣言》的版本、序言和正文等,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为人类求解放”。
三、关联现实,认识意义指方向
《宣言》的发表,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一百多年来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
学习任务四 以“人的解放”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材料1:170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逐步取得巨大成就。《宣言》发表后30多年,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宣言》发表70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言》发表100多年,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从欧洲发展到亚洲和拉丁美洲。
——沈克学《历史性、发展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思考》
材料2: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中,在日渐增多的员工持有股份的实践中,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公正水平的日益增长中,在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的不断缩小中,也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董德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材料3:“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总体落后且发展不均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中国离实现这一理想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李双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发展》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的解放”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一百多年来,工人阶级为谋求政治解放而努力,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东欧、亚洲和拉美等地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对于欧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当代中国,“为人类求解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今天,回首2021年流行词,无论是“双减”还是“共同富裕”,都是“人的解放”的最好注脚。
【注释】
[1]连珩,杨云飞:《对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新反思》,《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33页。
[2]方红:《<共产党宣言>百年汉译出版及传播考释》,《出版发行研究》2020年第5期,第95页。
[3]李锐:《〈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意义》,《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