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双主”古诗诵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13谢称发
谢称发
一、“双主”古诗诵读学习概念的界定
时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科教学要讲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我们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手段,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文本、动画)素材、多媒体素材的集成(课件制作)、教学媒体的设计与情境创设等,与古诗经典诵读学习进行有效融合,营造直观的视觉情境,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展开联想,丰富“双主”古诗诵读学习的内涵。
(一)学生主体诵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为了让学生脱离被动的诵读、乏味的诵读,我们将近三百首古诗前后相连,以接龙的方式,做成动画视频及校本教材呈现给学生,采取“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接龙诵读实践活动。对于这种新颖的方式,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古诗接龙比赛,学生个个劲头十足,你追我赶,再也不把背诵古诗当作一种负担。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背诵时,我们播放音乐让学生打拍子,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把学生爱玩的拍手游戏融合进来,让学生动口又动手,使其乐在其中。
(二)古诗主题教学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就诗学诗的模式,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新课标推荐的篇目及校本教材《古诗接龙篇》中的古诗,立足“1”,叠加“1”,超越“1”,巩固“1”,带领学生精读一首,带读一组。因为同类的古诗放在一起,学生易于比较、利于记忆。我们通过主题式拓展教学,不断丰富其文化底蕴,努力实现以诗学诗、以诗解诗、以诗悟诗、学诗用诗、诗中明理、诗中悟情,达到“读诗用诗,无为而教”的教学境界。
主题式古诗教学课堂,摒弃传统的逐字逐句的分析、讲解,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领,让学生感受诗意、品味诗情、唤起诗兴、习得方法,真正实现“无为而教,无为而学”。
二、直面经典,激发学生自主诵读
(一)编写经典诵读教材
国际文教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曾确定“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的十六字学习国学经典方针。为了让孩子直面经典,生动活泼、自主快乐地诵读经典诗词,我们将近三百首古诗前后相连,以接龙的方式,分年段编入校本教材《蒙学经典天天诵读》(共十二册)。每册根据年段认知特点,还加入经典现代诗、《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内容。同时,我们结合《疯狂背古诗》,以孩子喜欢的卡通动画的形式,制作诵读动画视频。一册在手,孩子诵有所依,梯度推进,诵读有序。
(二)创新经典诵读方式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接龙的积极性,我们在古诗接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创新诵读方式。我们根据经典诗词的内容特点、语言特色,从不同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常用的诵读方式有自由拍手诵读、体操式诵读、小组诵读、男女生轮流诵读、表演诵读、唱咏诵读、师生合作诵读、全班诵读……为让古诗诵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轮流开展“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专注力,有时,笔者会在黑板中间点上一个红点,让学生站着诵读,眼睛盯着黑板上的红点,把黑板看成一台彩电,并向学生提问“读着诗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让学生带着朦胧的联想,读出画面,诵出情感。
(三)激发自主疯狂诵读
为了让孩子始终充满古诗接龙诵读的热情,我们将校本教材《古诗接龙篇》中的古诗重组,组成其他形式的多向诗句接龙。比如,为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从《古诗接龙篇》中把以数字开头的古诗提取出来,按照“一、二、三……百、千、万”的顺序组成新的古诗接龙诵读。这样一来,学生提高了背诵兴趣,背起来相当快,有时还配上拍手歌,比如“你拍一,我拍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你拍二,我拍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你拍三,我拍三,三月春光积渐微……”又如,按传统节日的顺序诵读古诗,“春节到,爆竹声中一岁除……闹元宵,故园今夕是元宵……清明至,清明时节雨纷纷……”
学生自主诵读,诵出音韵美,语调悠扬;诵出节奏美,合拍阴阳;诵出山河美,守土固疆……学生由于理解程度、生活经验及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文本的诵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更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引导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三、多元叠加,探究古诗主题教学
(一)精读一首,带读一组
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新课标推荐的篇目及校本教材《古诗接龙篇》中的古诗,通过拓展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经典积累。比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们根据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先精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领悟表达方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迁移转化,拓展诵读《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了解古代诗人不同的送别方式,感受古人的重情重义,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又如,学了《忆江南》,带出一组关于春天的古诗;学了《示儿》,带出一组爱国的古诗;学了《望洞庭》,带出一组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式古诗诵读教学活动,可实现以诗学诗、以诗解诗、以诗悟诗、学诗用诗、诗中明理、诗中悟情,进而达到“读诗用诗,无为而教”的教学境界。
(二)聚焦一点,引出一线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找准“点”,引出“线”,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累;或通过由“点”到“线”的古诗教学,增加学生的诗词储备,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让古诗课堂彰显“温度+宽度+深度”。
如教学《枫桥夜泊》时,笔者紧扣张继“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愁”进行迁移,顺势引出诗“愁”一条线:因为“愁”,李白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因为“愁”,范仲淹写——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因为“愁”,李煜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因为“愁”,欧阳修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因为“愁”,崔颢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因为“愁”,陆游写——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因为“愁”,李商隐写——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因为“愁”,李清照写——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由“愁”点,引出“愁”线,彰显小“主题”,叠加小“多元”,亦是古诗主题教学的生命气度。
(三)精读一首,综合迁移
古诗主题教学主要体现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古诗词专题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神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古诗综合性迁移学习,要讲求策略。首先,要特别突出主体性,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要突出专题性和主题性,不单纯地教学某一首诗,而是抓住古诗中经常描绘的某种景物,如山、水、花、月、春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连接点和突破口,对在内容上相关联的某一类诗歌进行综合性学习。下面是以“春”为主题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的古诗主题综合性教学案例。
课堂伊始:疯狂古诗接龙——从《春晓》至《春日》。(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1.闹春。以宋代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展开教学,扣住一个“闹”字展开想象:从这个“闹”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春天怎样的景象?然后转换角色,物我合一,体验春之闹(同时播放其景、其音,极尽渲染)。此时此刻,你最想做春天里的什么?要是能引用诗句介绍你自己的话,你会显得更美!
2.愁春。在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的背景中徐徐出示李煜的《虞美人》,紧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会李煜的亡国愁情。然后以诗读诗:在繁茂如春草的描写春的诗歌中,还有谁的愁拨动了你的心弦?
3.悟春。首先让学生解诗用诗:在你眼中,春天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句诗中体会到的?出示填空题:春是 的,“ , 。”
4.惜春。在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后,以颜真卿的《劝学》一诗悟理:珍惜人生的春天,勤奋学习,给自己的生命播下幸福的种子,给自己的心田浇灌辛勤的汗水,你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春天,你才有可能永远活在春天里!
课堂结束:疯狂背古诗——由《劝学》接《滁州西涧》至《赠花卿》。
案例以自然界的“春”为连接点,师生共同在课堂上闹春、愁春、悟春、惜春,在有关描写春、表现春的古诗中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师生在古诗的海洋里学诗用诗,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经典古诗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经典诵读是一个知识储备的过程,课外吟诵,课内受益。通过对经典诗词的积累,在课堂上,学生能用古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习作中也能用古诗来表情达意,这种能力的形成,正是语文素养的体现。
四、“双主”古诗诵读学习的实践意义
(一)滋养心灵心性
我国的古典诗词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初步形成时期,为他们打下精神底色,可使其终身受益。我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校本教材《蒙学经典天天诵读》《疯狂背古诗》为依托,以师生日渐丰厚的古诗积淀为基础,以古诗主题教学为呈现方式,以学生的主体诵读为手段,以学生的素养提升为目标,以教师的文化积淀、专业成长为前提,以学生学习成长为最终归宿。教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诵读的“双主”古诗诵读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文采,滋养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生命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使融合在古诗中的风骨、情操、志向和智慧,浸润、感染、激励新一代炎黄子孙,增强其文化自信。
(二)塑造人格品质
经典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古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历经时间的淘洗仍然熠熠生辉。为人处世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学生背诵、品味、解读这些经典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自信、培养耐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塑造人格品質,积淀文化素养。“双主”古诗诵读教学,上承传统教育之源头,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让形象丰满、情感厚重、意趣无穷的古诗从口中渐渐渗进学生的血液里,芬芳在孩子的生命中。我们尝试在学生的黄金时期,给他们选择《蒙学经典天天诵读》,借用先贤的风范感染我们的学生。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经典古诗词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三)催化诗性诗情
吮吸着经典诗词的芳香,聆听着师生动人的吟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下,催化学生的诗情,给予学生以诗香,古诗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更有理由继续努力——在基于“双主”的古诗诵读教学的道路上,教师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将为古诗经典诵读学习开创新局面。
五、结语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近三百首中华古诗词,诗尾接诗头,首首相连,意韵环绕,整个校园诗魂飘香,生命涌动。
看着学生疯狂背诵的身影,我们被他们带进了中华诗园:真切地感受“天下为公”的大道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使命……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中华诗词,文采飞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清秀隽永,语调悠扬,音韵优美,诗诗皆画,如入胜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回路转,扑朔迷离,路在何方?于是顿生茫然之感。然而,倘若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去,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诗境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真谛!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乡情、朋友情、夫妻情、母子情、兄弟情、家国情,情思融合,字字句句,真挚淋漓,听者心魄涌动,思绪飞扬。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是啊,吟诗诵词,积淀厚重文化,圣心文心皆备焉!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领悟的升级,这些灵动的诵读者,一定会逐渐步入中华优秀文化的金色殿堂!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附属蓉江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