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品质学校的建设逻辑与实践方略

2022-02-12刘才利马骏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品质逻辑学校

■刘才利,马骏

新时代对于高品质学校的诉求,与当代中国“改革与创新”的时代特征相呼应,与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步伐同频共振。对于高品质学校的建设逻辑与实践方略研究,应依托于学理探讨与逻辑梳理,扎根于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将高品质学校建设升华为更具时代特质、更具操作特性的高位发展议题,与时俱进地观照和解决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理论困顿与实施难题,从而不断引领各类学校创新迈入高品质之列。

一、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逻辑结构

理清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与逻辑终点,对于全面、深入、客观地理解高品质学校的本质,掌握高品质学校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从而有效指导实践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导价值与意义。

(一)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逻辑起点

正确理解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深刻含义,需要明确其逻辑起点,即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核心要素与最直接、最简单的规定[1]。这就应该以发展的视角,回顾有关高品质学校的嬗变历程,洞悉其政策发展与逻辑关联。如表1 所示,2015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2],以此为标志,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学校品质化发展定调把向。而从2018年起,打造高品质学校正式纳入国家政策,这也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现实起点[3]。

表1 关于建设高品质学校国家政策发展历程

关于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逻辑起点,则辩证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和“公益性原则”两个关键词之中。“高质量发展” 是国家对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总概括,规定了“高品质学校”建设应秉持惠及长远的信念,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遵循,打造系统全面的路径保障,实现更公平、更均衡、更协调、更创新、更优质的办学模式升级[4]。“公益性原则”则是国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本原强调与回溯。其内涵突破了教育的经济属性,更加指向于教育事业全局性、全体性、公共性、公平性的特征[5];也是对全球教育治理走向“公共利益”[6]的中国式表达,以“公益性原则”实现对“公共利益”含义的超越和丰富;更是对于当前“双减”“五项管理”政策本质的解读与诠释。

(二)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逻辑中介

科学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工作开展,应该理清其逻辑中介,即高品质学校建设从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方法的逻辑中项[7]。而一所学校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参与并影响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应以系统论的角度,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理清脉络与条理。中共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深化教育改革”[8]。具体而言,从整体性出发,高品质学校建设一方面要革新观念,协调好教育与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技术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8];另一方面要打破定式,明确学校发展定位、理念文化、管理制度等元素的样态与关联。

从层次性出发,高品质学校建设属于深层生态系统的打造,是以立德树人的深度实现为衡量标准,表现在学校从“分数至上”到“育人至上”的质量观的重大转变[9]。从动态发展性出发,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目标应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地调整与跟进对于高品质的含义理解与实践路径。纵览整体性、层次性、动态发展性三个维度,聚焦于“改革”的重大意义,即高品质学校建设是以“深化改革”为逻辑中介,助推高品质学校建设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跃迁。

(三)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逻辑终点

准确把握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意向归宿,应当定位其逻辑终点,即高品质学校建设逻辑起点的目标,代表着该体系中最具体、最丰富的范畴[1]。而定位其逻辑终点,须回归于“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均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全面发展”作为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逻辑终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依据,其主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实践旨归,其内涵在于人身心的全面进步(德智体美劳)[11]。综上所述,高品质学校建设是以“高质量发展”“公益性原则”为逻辑起点,以“全面发展”为逻辑终点,以“深化改革”为逻辑中介,承接转换并贯穿于逻辑起点与终点之间,形成了完整的逻辑结构。

二、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实施路径

打造高品质学校并不是过去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重演,也不是对名牌学校的宣传包装,而是基于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每一所学校秉持“高质量发展”和“公益性原则”,以“深化改革”为途径进行自我革新,从而促成整个教育生态的逐步优化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此外,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校与校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高品质学校发展在具有逻辑共性的同时,也必然出现个性的演绎路径。本研究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为例,来具体说明高品质学校的实践方略。

(一)校本理解有效解构

不同的办学者针对高品质学校的建设,会营造出高度校本化、个性化的解读。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将高品质学校建设解构为: 高品质学校体现在以“高质量发展”“公益性原则” 为特征的高品质教育的生成,第一要素在于高品质办学理念的蓝图指引,以高品质治理体系、高品质环境建设的改革为制度和硬件基础,实现高品质教师队伍与高品质少年儿童的培养,构建从品质打造到品牌塑造的立德树人深度生态系统。

(二)精准分析前瞻定位

教育改革要根据学校具体的校情开展,这既是出于对教育常识的尊重,也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应然。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对当前教育情景清醒、理性、能动的认识,总结梳理出学校办学的三大优势与三大考验。其优势在于:自主的教师选聘权、自立的学校管理权、自决的经费使用权,以上为学校建立岗位激励机制、建立共同治理体系、建立科学经费管理机制奠定了先天的优势。而其挑战在于:校部关系、校校关系、校地关系的维护与经营,即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学校,能否做好部属学校实验创新、示范引领的作用;怎样依托西南大学高校资源,实现学校高品质建设与发展;如何处理学校与地方关系,实现学校与区域教育的合作共赢。

基于对现实办学情况的精准分析,学校以高品质学校建设为推手,从框架意识与愿景导向两个方面,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定位:建设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影响力的高品质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办出“大学中的小学”的特点与亮点。

(三)创生理念文化引领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根植于绿色教育的理念核心,依据学校的精准分析与前瞻定位,遵循“高质量发展”“公益性原则”的逻辑起点,从科学附小、人文附小、和谐附小、绿色附小对绿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进行了诠释,将“全面发展”的逻辑终点蕴含于理念文化当中。

1.“科学附小”

“绿色教育”以科学的教育为导向,基于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视角,打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聚焦于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形成。从教师的立意出发,附小秉持着“尊重天性”“科学施教”的原则,生成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适性扬才,因材施教”教育教学理念。

2.“人文附小”

“绿色教育”以人文的教育为主题,以全人发展为目标,以人性教育为实质,关注学生的心智解放与成长。从学校顶层设计的高度出发,立足于人文学科渗透、人文思想浸润、人文精神熏陶的途径,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3.“和谐附小”

“绿色教育”以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为特质,精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精华,实现学生人性与灵性的和谐发展。通过“和谐发展”的主旨,致力于教育管理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育资源的和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人事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管理氛围,文化与硬件和谐、学校与地域和谐的环境内涵,创生与融合、扩张发展与精细管理的资源格局。

4.“绿色附小”

“绿色教育”以驱动“绿色附小”的发展为宗旨,统领“科学附小”“人文附小”“和谐附小”理念,推动西大附小师生的健康持续发展。秉持开放与包容精神,汲取国内国外教育成果,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建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升学校的集团化办学能力,努力建成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谐性、前瞻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的“大学中的小学”。

(四)整体布局全面推进

在高品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坐标,以全纳、全人、全面的思想为指引,以绿色教育理念系统为引领,以四大领域的建设为抓手,分层推进、分类实施、重点突破,有效诠释“深化改革”的逻辑中介。

1.科学治理:构建偏平高效的自主管理生态

在宏观层面,学校改革原有科层制模式,精简部门设置,借鉴偏平化管理思想,形成五部一办的管理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和幅度。在中观层面,实行中层干部负责制,扩大年级组的管理权限与范围,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在微观层面,通过管理平台的打造,减少教师个人申诉反馈的程序和难度,增强管理的便利性和信息化。

2.环境提升:形成温馨现代的校园环境生态

围绕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的布局建设,学校从温馨和现代两个维度实施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地将教学楼连廊墙面进行改造和装饰,构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空间;匠心独运地设计学校绿化空间,拓展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的场地。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利用简道云和企业微信平台,构建在线办公教学一体化系统,丰富学校信息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学校也被评为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3.融通生长:优化课程结构的育人体系生态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品质提升最重要的载体,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就打造形成了“三级两翼”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课程”注重学生个性成长,“综合课程”强调学生问题解决。两翼分指学生课程和教师课程,学生课程旨在重构德育范式,打造德育活动化课程,教师课程意在梯队层级培养,铸就附小优质师资团队。同时,该课程体系还明确了每级课程的评价方案,通过学科作业展评、乐评嘉年华等方式,促进作业质量提升与评价方式改革,以前瞻性的方式呼应了“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等政策的提出。

同时,学校从课程化角度出发,对延时服务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开设了5 大类课程,包括运动健康类、艺术审美类、科技创造类、文化思维类和综合主题类,共建立27 个校际社团、150 多个年级社团。学校也被评为教育部科技体育传统学校、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幼德育品牌。

4.外培内化:打造梯队分层的教师教育生态

高品质学校建设与教师发展高度正相关。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以“整合”的思想,对外与西南大学签订教师培训、博士培养、资源共享等协议,并与国外基础教育机构洽谈国际化办学项目;对内建立“入格”“合格”“风格”的三格资历架构体系,打造教师梯队化培养工程,形成“培优”“青蓝”“卓越”三大教师培养工程。各工程相互衔接、相互递进,有效实现了各层次教师的全覆盖。

三、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总结反思

总而言之,高品质学校建设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公益性原则”的逻辑起点、“深化改革”的逻辑中介、“全面发展” 的逻辑终点构成的理论体系,开展的校本化与实体化的办学探索与治理转型。应围绕“高品质学校”进行本地化概念解构,开展自身分析定位,以文化理念为引领,促成多位一体的发展变革,从而落实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有益实践。

猜你喜欢

高品质逻辑学校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