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影响因素
——基于对N市某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查分析

2022-02-12叶海波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学校

●叶海波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和完善[1]。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从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相关研究,参考赵洋洋[2]和王芳芳[3]的相关研究编制的问卷为研究工具,确定从劳动认知、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行为四个层面设计学生问卷。施测问卷由基本信息和主体两个部分组成,由单选和多选问题构成。为了保证题项设计合理,在进行正式测试前邀请高校专家进行了专家效度检验,再通过预测进行修改。

问卷主体部分劳动认知主要调查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包括对劳动概念的认识、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及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劳动态度包括两个二级维度,即对劳动的情感倾向和对劳动的行为倾向,其中劳动情感倾向主要包括是否喜欢从事劳动和是否愿意参加劳动,劳动行为倾向包括参加劳动的原因、是否愿意学习劳动技能和是否愿意参加学校或家庭的劳动等;劳动技能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的劳动技能情况,包括掌握何种技能及劳动技能获取途径等;劳动行为维度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情况、参与学校劳动情况及参与社会公益劳动情况,每个二级指标均包含参与劳动的频率、参与劳动的时长、参与劳动的动机和参与劳动的感受。

(二)调查对象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N 市某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3-9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海岛学校”,现有23 个班级,60 余名教师,700 余名学生。因为地处保税港区,临港大工业和物流产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居民。学校师生的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生活习惯较为多元, 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及参与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以该校为调研对象,共向该校发放问卷450 份,回收问卷443 份,有效问卷407 份,学生的基本信息见表1。问卷调查对象为3-9年级,各年级均有分布;性别比例接近1:1,男生略多;因为假设独生子女中劳动意识和技能偏弱,也重点采集了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数据,调查对象中独生子女人数略多,多于非独生子女人数(如表1 所示)。

表1 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年级对劳动行为有显著影响,性别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劳动行为影响不显著

如表2 和表3 所示,年级对劳动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学生的性别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劳动行为并不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对年龄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劳动行为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无线性规律可循,相对而言年级高的学生可能会比年级低的学生行为好一些,是否为新班(7年级)或毕业班(6、9年级)会影响学生总体的劳动行为,即学生的就读年级会使劳动行为产生差异。整体上,年级较高的学生的劳动行为优于年级较低的学生。

表2 就读年级等对学生劳动行为的方差分析

表3 年级对劳动行为的影响

(二)劳动认知、劳动态度、劳动技能与劳动行为呈显著相关

使用SPSS 分析四个变量之间的两两关系,如表4 所示,学生的劳动认知和劳动态度对劳动行为有显著影响。

表4 劳动认知、劳动态度、劳动技能与劳动行为相关分析

以劳动行为为因变量,劳动认知、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各维度因素对劳动行为的影响

在表4 和表5 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三个因素均进入结构方程,且对劳动行为变异的解释达到近53%。综合考虑各种模型的优劣,最终得到图1 模型。由图1 可知,劳动认知不但直接影响劳动行为(0.35***),还通过对劳动技能(0.21***)和劳动态度(0.33***)的影响间接影响劳动行为;劳动技能本身对劳动行为的影响不强,但它会通过劳动态度(0.35***)间接影响劳动行为;劳动态度直接影响劳动行为(0.32***)。因此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劳动认知、劳动态度的教育,并授以一定的劳动技能,将大大提高学生劳动参与度,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图1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模型

三、思考与建议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既能从学生视角反映出该校劳动教育现状,又可诊断学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还能为责任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基于以上结论,对农村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建议如下:

(一)明晰学校劳动教育目标,注重劳动认知和劳动态度教育

从劳动教育的本质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规划的劳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认识和积极的劳动情感[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强调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应根据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建议农村学校有意识地引领劳动教育方向,设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要求,制定责任主体清晰的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间接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认知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学校可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初中段学生可通过开展社区服务,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农村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家校合作,引导家长配合学校,以劳动教育评价为抓手,带头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实践图谱[5],营造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实施。

(二)丰富和改进劳动教育内容,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劳动教育的知识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补充与时代相符、 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内容。改进劳动技能教育,注重劳动场景体验,重视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农村学校更应充分利用所在地的优势,在国家配发的劳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属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现场体验教学,使劳动课更具农村地区特色,更具针对性,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

乡村教师既是劳动教育的指导者也是劳动课程的开发者。通过劳动课程唤醒学生的劳动认知,提高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 这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教师应首先有劳动教育意识,重视劳动教育,掌握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劳动组织和实践动手能力,主动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教育中。学校应结合时代特征定期对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能力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劳动教育方面的研讨,切实提升教师劳动教育能力。

(四)健全劳动教育路径,营造积极的家、校、社融合的劳动教育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劳动教育同样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正确劳动认知、劳动态度的建立,需要家长的支持。学生应确立正确的劳动观,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初中段学生可开展社区服务,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学校应以劳动教育评价为抓手,将家、社、校三方有机融合,带头建立家、校、社三方合作的劳动教育,营造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画唇技能轻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