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T模式在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中的应用初探
2022-02-11贾理蘖
文/贾理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土壤污染防治仍然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许多大中城市重污染工业企业面临关闭和搬迁,出现了大量工业遗留和遗弃场地,因此目前建设用地污染地块以工业用地污染为主。这些场地普遍存在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设备相对落后,生产过程中管理粗放、环保措施缺乏或不完善以及对危险废物处置不当等问题,造成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据估算,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大约为30~50万块[1]。工业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修复及其开发再利用,已经演变成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行政7个大区有525个污染地块修复项目,其中,工业用地占81%,非工业用地占19%。项目数量较多的为西南及东南地区,两地合计约占全国地块数量的三分之二[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约41%的污染地块原址为废弃化工厂,化工行业是潜在土壤污染最大的风险源,约90%的省会城市中都有化工行业造成的污染地块;其次为钢铁业(12.1%)、机械制造业(9.5%)和制药业(7%)。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铬、砷、铅等),占比约为54%,其次为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占比约为23%和17%。在重金属中,铬是重金属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污染物,也是10%的污染地块中的主要污染物[3]。由于土壤修复治理为非标准化产品,土壤污染程度、污染类型、污染面积等均会影响相应的技术选择[1]。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呈现出数量庞大、污染物种类复杂、治理难度大的特点。由于污染物种类及治理难度不同、采用的技术路线不同,工业污染场地治理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我国环保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立法欠缺,且工程建设技术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工业污染场地治理的快速发展[4]。因此,对于工业污染场地治理项目业主来说,现阶段唯有提高项目管理意识,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确保项目的环保、安全、质量、进度及费用可控,使项目目标得以实现。
二、工业污染场地治理项目管理模式选择
由于多数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物种类复杂、治理难度大,项目管理专业性较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主要由污染企业(大多关闭和搬迁)、地方政府承担,项目业主普遍对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不熟悉,且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和项目经验,致使污染治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目前在土壤修复治理市场上,业主通常组织完成前期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再将后期污染场地治理承包给污染治理企业(EPC承包商),由其全面负责治理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即EPC模式)。采用EPC模式后,业主只负责提出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和设计,EPC承包商在进行设计的同时进行设备材料的采购,这样会缩短工期[5]。但该模式下风险分摊不对称,业主对EPC承包商的依赖程度大,缺乏项目管理人员和经验,难以把控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6]。
如果业主聘请一家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污染治理项目全过程进行集成化管理(即PMC模式),则可以从外部弥补业主专业管理人员和项目经验的不足,加强对整个项目及EPC总承包商的管理,业主仅需保留很小部分的管理力量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把控。但PMC模式下业主方不直接参与项目管理,变更权利有限,协调难度大,业主很大的风险在于能否选择一个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公司,并且对项目管理公司履行职责的评价比较困难[6]。
2017年环保部发布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规定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虽然EPC模 式 和PMC模 式 在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中提升了业主项目管理的效率,但仍存在业主自身项目管理能力不足、参与修复治理项目程度不够的问题。因此,根据工业污染场地治理项目特点和业主情况,建议选择IPMT模式。IPMT(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即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指业主方与项目管理公司共同组建一体化项目部,并以其为主体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IPMT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实施项目的工程建设,以充分地实现设定的工程建设目标,其管理方法的核心是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寻求管理技术与工程技术的最佳结合。
三、IPMT模式在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中的优势
在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中,IPMT模式将业主方与项目管理公司的项目管理资源高度集成,能够充分发挥EPC模式和PMC模式的优势,弥补两者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资源优势互补。业主方人员通常对污染场地及周边情况较为熟悉,而项目管理公司人员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和项目经验。IPMT模式能够充分整合业主方与项目管理公司的资源,促使业主与项目管理公司团队之间的融合,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2.业主高度参与。由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业主作为治理修复的主体必须对项目进行整体把控。IPMT模式下,业主方与项目管理公司人员组成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业主人员能够更多地参与项目管理,并且及时、全面、真实地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3.降低管理成本。IPMT模式下,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会对项目实施细节进行全面考虑,业主只需要对关键问题进行决策,业主投入少量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就能够完成污染场地治理任务。针对关闭和搬迁企业,还可以避免项目完成后多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四、IPMT模式在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中的应用
以某渣场治理项目为例。该渣场经过几十年固体废弃物堆砌,形成占地近百亩、废渣存量50~60万方的“渣 山”堆场。渣场建设初期未考虑防渗及渗滤液收集处理问题,渣场渗滤液下渗进入周边土壤、地下水或排入地表水,给周边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认定,该渣场治理由某大型集团在当地的下属企业(渣场业主)承担。但该企业已经停产,要实施渣场治理,现有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在专业结构、项目经验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为了保证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经上级公司批准,该企业聘请某咨询机构作为项目管理公司,在后者建议下,采用“IPMT+监理+EPC”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该渣场治理项目的管理。
(一)管理界面
业主方与咨询机构组建渣场治理项目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简称IPMT),对该项目实施全过程(从前期调查评估到后期污染场地治理)项目管理服务。监理方在IPMT的管理协调下,负责治理项目的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EPC承包商全面负责治理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接受和服从业主方、IPMT及监理方的监督和管理。分包商在EPC承包商的统一管理下,在其分包范围内建立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并组织实施。
本项目管理界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决策层,由业主方与咨询机构主管领导组成,包括IPMT组长及副组长;第二层是管理层,由IPMT各职能部门专业岗位人员组成;第三层为执行层,由EPC承包商和监理方组成。(见图1)
图1 IPMT管理界面划分
(二)组织机构
IPMT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形式。业主方委派两名管理者代表分别作为项目组长和建设协调负责人,前者的职责主要是优化项目进度、控制财务支出、审核预算变更等,后者职责主要是协调外部(包括政府部门、其他单位、周边群众等)关系。咨询机构委派一名项目经验丰富的专家为项目副组长,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审核项目变更、负责项目所有的财务审批、进度控制和流程优化,协调内部(各项目参与单位)关系等。下设9个职能部门专业岗位人员分别实施治理项目的技术、施工、采购、质量、进度、费用、合同、HSE、财务、档案、建设协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中施工管理岗分为土建、给排水、环境技术、电气仪表4个专业。业主方与咨询机构可根据项目进展和管理实际需要配置和调整各专业管理岗人员。(见图2)
图2 IPMT组织机构形式
(三)制度建设
项目管理制度是IPMT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渣场治理项目管理制度文件应按照国家环境治理和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IPMT利用咨询机构的专业管理能力和项目经验,结合渣场治理项目特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IPMT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并对IPMT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IPMT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文件包括《项目管理制度汇编》《项目管理规定及办法汇编》《IPMT及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IPMT应急预案》《HSE管理流程》《施工质量管理流程》《疫情防控方案》《项目现场奖惩制度》等。健全的IPMT项目管理制度有助于IPMT对项目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使业主方能够及时、全面和真实地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应把握项目进度、质量、费用、HSE等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应因强调其中个别因素而影响其他目标的实现。
(四)过程管控
过程管控应在制度建设基础上进行,本项目过程管控的内容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HSE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档案管理及内外部关系协调等。IPMT模式下,业主方的属地人员和咨询机构专业管理人员“混编”至一个团队,发挥各自所长,实现从工程现场管理到政府部门接洽各方面工作全覆盖,同时又分工明确,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确保项目管理的高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人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管理,业主方与咨询机构之间的合作更紧密、沟通更顺畅,促使项目工作顺利推进。例如,在进度控制上,IPMT制定了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定期检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纠偏,使项目始终处在一种科学、合理、协调和动态优化的状态;在质量控制上,IPMT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项目全过程控制,加大质量检查力度,确保项目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在费用控制上,IPMT以项目批准的工程概算(或投资估算)为基准,对工程造价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若预计总体工程造价可能超出概算(或估算),及时与业主方进行沟通;在HSE管理上,IPMT完善了HSE管理体系,落实环境、安全、职业卫生等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职业卫生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总之,IPMT通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结束语
IPMT模式在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中的应用尚属首次,凭借其具有其他项目管理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项目管理效果。在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中,选择IPMT模式能够优化配置业主方与项目管理公司的资源,业主同时拥有决策权和参与权,既能对项目关键问题进行决策,又能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将项目管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亟待治理,面对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乱象,通过建立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土壤修复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势在必行。